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统一之后,有其他六国的人入秦朝做官吗?

秦朝统一之后,有其他六国的人入秦朝做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4/1/19 7:09:00

说到秦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灭六国统一中国也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但是其实这些也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前前后后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时间,死了多少人,有多少位皇帝,所以真的是超复杂的,但是也有人问了,那就是秦朝统一之后,六国也虽然死了不少人,但是也会留下很多人才和贵族,那么这些人会进入秦朝做官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我所认知的秦朝历史名人里,有六国人才入朝为官,最典型的就是儒生、方士充斥朝堂。而六国王族、贵族基本上一夜之间变成了平民老百姓,几乎没有入朝为官的可能性。

一、六国人能在秦朝官僚系统中混得开吗?

本来秦始皇想善待六国贵族们,入朝为官也并非不可能。因为秦国对于引进外来人才是十分重视和开放的,可以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比如商鞅张仪、魏冉、范睢、吕不韦、李斯等,但他们大多都不是六国贵族出身。

楚国熊氏是六国贵族的代表,是楚国真正的王族。在秦国做过大官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魏冉、昌平君昌文君,他们都曾权势显赫,备受宠幸,但结局都比较悲惨,但这些人都活跃在秦国时代。

秦国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这也是它为什么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等。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秦朝有名有姓的官员。这里主要分文官和武将两个系统。

武将系统:秦朝的武将基本上是本土和归化人群。掌握国家军队肯定得自己人才靠谱,能在疑心病重的秦始皇手下为将,那是信任之极。比如王家的王翦、王贲、王离三代,蒙家的蒙武、蒙恬、蒙毅等。比如秦人出身的章邯、司马欣等二代将领。归化派二代将领以李由最为出众。

所以说,秦朝有名有姓的武将是不可能出自六国贵族,甚至是六国人。

至于南征百越的屠睢、赵佗、任嚣没有明确记载,但赵佗是来自赵国故地,但不一定就是赵国宗室,极大可能是秦国宗室远支,毕竟50万大军的副将不可能让赵国贵族来担任。

文官系统:丞相李斯是平民出身,中书令赵高是秦国宗室远亲,是秦始皇的贴身秘书,不可能是赵国王族。仆射淳于越本来是齐国博士(官职),出身是齐国望族,但尚算不得齐国贵族,因为齐国只有一个贵族,那就是田氏家族。

秦朝的三公九卿大多来自宗室,或陪着秦始皇一起打天下的人。六国贵族,他瞧不起这帮人,正是这帮人将一个国家拖入了万丈深渊。同时也警惕着他们复辟的妄想,是不可能让其渗透到朝中。

二、为什么六国贵族不能入朝为官?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三件事让秦始皇感到十分愤怒,让他对六国贵族产生极大的厌恶,直接斩断了入朝为官的可能性。同时,六国贵族复辟思想贼心不死,如果他们掌握了国家重要机构,对帝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第一件事:韩国贵族叛乱

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秦始皇对待这群贵族还是非常不错的,韩王安也只是被软禁在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贵族在新郑发动叛乱,随后被帝国铁血镇压。这场叛乱韩国贵族拖家带口被杀了6万多人,韩王安也受牵连被处死。韩国的贵族剩下寥寥无几,最后都加入了反秦大军。所以,韩国贵族能在秦朝入朝为官为零。

第二件事:燕国荆轲刺秦王

本来,秦燕是联盟关系,秦王政和太子丹都曾在赵国做人质,少年时代交好。后来,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因为待遇不好心怀怨恨。公元前226年,导演了一出荆轲刺秦王的闹剧,结果失败被杀,引起了秦王政的滔天怒火,对待六国王族、贵族不再心慈手软,不再保留他们的权利,直接没收财产,变成平民百姓。对于重要人员给予通缉。

第三件事:昌平君的反叛

秦国灭亡楚国前夕,秦王政的得力干将、当朝丞相昌平君在安抚楚地时反了,楚国灭亡后又在江淮之地复国,继续负隅顽抗。秦王政非常恼怒,他最容不得别人背叛,尤其还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随后在清剿中自杀身亡。秦国本来有上百年的楚党,因为昌平君的原因而解散。

楚国三大世族屈氏、景氏、昭氏全部被迁移到咸阳,在秦朝无人做官。而军事贵族项氏被秦朝打压,家族成员还被通缉,比如项梁、项伯等。所以,楚国的贵族也不可能在秦朝入朝为官。

赵国王族、魏国王族、韩国王族、燕国王族在战中被几乎屠戮一空,楚国熊氏低调被放置在江淮,只是三大世家太显眼顶锅了。齐国王族基本变成当地的平民百姓,除了齐王建被饿死,大多活得好好的。

综合来看,秦朝对六国贵族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亡国之君基本被软禁或流放,结局整体比较悲惨。(典型代表赵王迁、齐王建)

2、迁移六国王族、贵族至咸阳(重点对象是楚国三大世家),拔除六国贵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其实是变相地软禁。

3、所有的六国贵族被废为平民,对于战犯、有复辟倾向的贵族给予通缉、清除。(比如张耳、陈余、项梁、张良等都是通缉对象)

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漏网之鱼,他们恰恰成为了秦朝的掘墓人。比如楚国的项氏家族、齐国的田氏家族等等。他们作为六国贵族的后代,恰恰是反秦的中坚力量,作为灭国之恨,不共戴天,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吕布真是为了貂蝉杀董卓的么?恐怕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三国演义当中的描述,王允和貂蝉一起上演连环计,王允故意拿貂蝉制造出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最后再利用吕布对貂蝉的感情,借刀除掉了董卓。看似吕布是因为貂蝉才对董卓动了杀心,但在历史上真相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貂蝉根本就是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所以吕布不可能因为貂蝉杀董卓。但吕布杀董卓不假,只

  • 盘点董卓手下的哪些猛将,他们是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董卓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其实还是挺厉害的,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在当时也是镇守边关的一员非常棒的大将了,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问题是当时董卓也入京了,所以他的麾下应该是有超多大将的,那么董卓麾下有哪些大将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不要错过了,

  • 福王真的是300斤的大胖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福王其实并不是小说里面的那位青翼福王啊,小编要说的是明朝的一位叫朱常洵的人了,话说他是皇帝的儿子,但是没有登上皇位,所以就只能当福王了,话说这个人最后竟然有接近300斤,我的天啊这放在现在也是超级吓人的啊,还有话说最后他死了之后竟然被人制作成了肉汤,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

  •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国姓)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战国七雄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那就是这七个国家的命运还真的纷繁复杂的很啊,真的是有很多故事了,关于当时的一些分封啊,还有相关的国家名字啊什么的,其实都还是挺有趣的,但是其实这些也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很有学问的事情,那就是话说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也就是国姓还挺有讲究的,那么分

  • 龙且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龙且这个人名气当然是没有项羽大的,但是这个人却有着比项羽更加给力的综合实力,话说龙且一死,项羽就慌了,而且不是随随便的慌,而且十分绝望的慌,项羽也知道自己要命不久矣了,所以真的是超级尴尬的呀,所以可以看出来这个龙且是真的超级厉害的,那么有的网友也说了,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对项羽来说这么重要

  • 秦始皇和刘邦两位同年代的帝王,为何总让人产生时间上的错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人还觉得,秦始皇和刘邦是两个年代的人。其实他们两位出生于同一年代,秦始皇仅仅比刘邦大了三岁而已,只是他们分别开创了两个伟大的朝代。那为什么把秦始皇和刘邦两人放在一起,总会给我们产生一些时间上的错觉呢?主要还是因为秦始皇是从战国完成了统一,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无名小辈,和他同期提及最多的人不是秦

  • 越国为什么能打败吴国,不只是因为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卧薪尝胆,这可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成语,长久以来,人们都十分敬佩越王勾践的意志力和耐力,为了复国吃尽苦头,最终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不过,人们在传颂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难道偌大一个吴国被越国打败,靠的就只是卧薪尝胆这件事情吗?战争的成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越国究竟为什么可以打败吴国,

  • 古代蛮夷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何中原各国会打不赢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凡是除华夏族以外的民族都被称为蛮夷,蛮夷各方面的发展都比不上中原,但蛮夷却能让中原各国陷入苦战。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的了,但他们还是需要建造各种防御措施来抵御蛮夷的入侵。为何资源丰富,文化发达的中原各国,会打不赢各方面都落后自己的蛮夷呢?实际上,这也和当时中原内战太多有关,

  • 文人为什么偏爱宋朝?宋朝有哪些利于读书人的国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宋朝是文人最喜欢的一个朝代,当时的读书人的确很吃香,光是地位就高人一等,而且能力强者可以考科举,一般的学者也能找到各种谋生的方式。最主要的是,宋朝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供百姓读书学习。那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起这样一个良好氛围的呢?这就和他推行的一些国策离不开关系了。宋朝重文轻武,有利也有弊,只能说

  • 商朝迁都过几次,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商朝时期,是我历史上一个很奇特的时期。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旦国都定下来了,就基本上是固定在这了,除非发生很大的政治事变,不得不迁都。不过历史上却有一个奇怪的朝代,商朝,整个商朝一直都在迁都,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三次之多。那究竟是为何,为什么商朝会进行如此多次的迁都?商朝的迁都究竟是为了什么?1.商朝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