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曹操死后,孙权还年轻为什么不趁机统一天下?

刘备曹操死后,孙权还年轻为什么不趁机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01 更新时间:2024/2/24 17:58:05

说道曹操和刘备其实还是死的挺早的,但是这两个人死后,江东的孙权其实还挺年轻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当时孙权为什么不选择乘机来统一天下呢?下面我们不妨就在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江东孙氏,虽说是兵圣孙武后裔,可却与江东世家大族的顾、朱、张、陆不同,是为寒族庶民,没有社会地位,为诸侯所轻。孙坚虽然人杰,号称江东猛虎,杀伐决断,颇有英雄气,却始终未能画地而治,投靠了袁术,在征伐黄祖的战斗中竟然殒命。长子孙策不得不也托庇于袁术,为其效力。在孙策21岁那年,终于得到机会南渡江东,带着从袁术处讨还的父亲旧部1000多人和自家的门客数百人从现在的安徽和县渡江,在路上得到了周瑜带领的自家部曲的支持,开始纵横江东,仅仅两年间即扫平江东六郡,开基立业。

孙氏虽然祖居吴郡,可是孙坚发迹却并非以江东精兵以闻。当时孙坚参加讨董联军,在江苏、安徽北部招募兵勇,是为淮泗精兵。如今孙策兵临江东,是为淮泗军阀无疑。尽管孙策在战斗中尽量保持了与世家大族的合作态度,对当时的名士表示了友好,不断抛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能进入自己的江东幕府班底。然而孙策毕竟冒犯江东世家大族的前科,世家大族对孙策多抱以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孙策之前在袁术处打工,奉命攻打庐江郡,袁术也答应功成后任命孙策为庐江郡守,孙策因此打仗十分卖力。结果这庐江郡太守陆康,率军队固守,一直坚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城池陷落后,陆康就病逝了,时年70岁。陆康宗族有百余人,逢此战乱及饥荒,死了近一半。江东世家大族彼此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不会待见始作俑者的孙策。所以孙策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姿态,江东世家大族都是一副混不吝的样子。

孙策年少气盛,接连几次示好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孙策的热情也就渐渐冷却了,开始了铁腕治理。既然不配合,那么就最好别犯我的令。所以,在孙策当政的4年间,江东政权一直不稳固,外来的军阀政权对世家大族保持着军事压力。在很多决策中,孙策都感受到江东世家大族无形的掣肘力量,这让孙策感到颇不耐烦,情急之下往往兵行险着,有几次孙母都不得不以投井威胁来劝谏。孙策遇刺,即与此有关。

那么孙策为什么不利用手中的兵权将江东世家大族一举铲除,一劳永逸呢?

这是因为东汉末黄巾起义和其后的军阀混战时,许多苦于战乱的农民都去请求武装的世族大姓保护,而世族大姓为聚众自保或出师作战,也需要充实武装力量。于是世家大族更多地采用军事封建制来部勒自己的宗族、宾客、佃客、门生、故吏。这样,部曲就成了世族大姓私人武装,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孙策带兵路过舒城时,周瑜就带着自家的部曲1000多人来迎接。孙策感激涕零,执着周瑜的手,说“得卿之佐,大事偕矣”。

周瑜还不算当时的世家大姓,只能算是当地的一个普通的豪强家族,尚能有此武装,那么江东的顾、朱、张、陆等世家大族的武装力量就更为可观了。孙策兵强,连横者数万,这些世家部曲若单独来攻,任何一个都不会是孙策的对手。不过,如果孙策倒行逆施,让这些世家联合起来,孙策未必就能在江东立足。所以,孙策在被刺客重伤(应是破伤风)不治,死前还放心不下孙氏一族,对引为心腹的张昭说:“江东要是能待下去就努力一把,要是待不下去,就带着淮泗子弟缓步西归。”

于此就可以看出,江东政权的军制与府兵制、募兵制都有不同,是为贵族联合政治。

孙权上位后,一改孙策时期对世家大族的高压态度,采取了更为有好的姿态。孙权颇有儒者之风,与孙策的好侠任气有不同,看起来像是一个保境安民的军阀,这符合江东世家大族的利益。因此在孙权前期,江东世家大族对孙氏有了一定程度的合作态度,具体表现是有很多世家大族的子弟进入了孙权的幕府。这样,在200年至208年间,江东形成了以孙氏军阀与世家大族部曲共治的局面,孙氏作为江东最大的军事武装,成了盟主一样的存在,在当时乱糟糟的局势中,保卫江东免遭战火。

这是一种相生相克的政治局势,注定了孙氏政权的集权程度不会很强,什么事都要商量着来,跟曹操、刘备这样的枭雄的班底完全不能比。曹操想要东征西讨,只要拿着皇帝的印玺盖一个戳,就能够以大义的名义讨伐不臣。刘备虽然在赤壁之战前一直东奔西走,但是核心班底一直都在,也可以做到如臂使指。所以,当曹操云集大兵,写信给孙权邀请他一起打猎时,孙氏集团内部一片吵嚷声,这在诸葛亮舌战群儒中有具体反映。

孙权势孤力弱,在周瑜没有从岳阳前线赶回来之前,没有足够的实力弹压这种世家大族发起的投降风潮。在与周瑜达成一致后,孙权才以决绝的勇气对世家大族下达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命令:孤意已决,有言降曹者,有同此案。

在孙氏的军事压力下,各个世家大族选择了与孙氏合作,纷纷带领自己的部曲到周瑜部队报到,前后约集齐了5万人马。所以,赤壁之战对于曹操来说,是输了一场战争,虽然伤筋动骨,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契机,尚没有性命之忧;可是对于孙氏集团来说,如果这一场仗输了,后方的政变几乎可以断定会立刻发生。

孙权和周瑜的这一次豪赌,动了孙氏政权的本土化进程。孙氏集团表现出了能够庇护这些世家大族的能力,这些世家大族终于认可了孙氏军阀集团作为本土军事力量存在。但也仅此而已,这些世家大族一直保持着部曲武装(或大或小),而且在江东政权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他们选择与孙氏和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孙氏军阀集团能够保境安民——仅此就足矣,不需要再多。

当年的项羽曾经带着江东8000子弟争衡天下,结果却是无一人生还。孙策号称“小霸王”,其也有征发江东子弟与中国争雄的雄心,这对江东世家大族的利益而言绝不是好事。一旦孙策功成,必然定都中原或关中。以江东经济的残破,来实现孙氏一族的皇帝梦,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所以,江东世家大族一直不与孙策合作,因为他一直把江东作为兵源、物资基地,从而率十万之众与中国争雄,江东世家大族显然对这样的定位并不满意。历史上,江东世家大族的这点心思不止一次的表现出来,以至于宋太祖颇为嫉恨地说道“南人不得居吾此堂”,即“南人不可为相”,盖是因为南人志短,不能以天下为先。

到了孙权时期,赤壁之战证明了孙氏军阀集团的实力,盟主的地位越发稳固了,江东从此紧紧地团结在以孙权为首的军阀集团周围。孙权也成功地熬死了曹操,击败了刘备,并在公元223年等来了刘备病逝的消息。此时,孙权年届41岁,正是年富力强,有所作为之时。那么孙权为什么不一鼓作气,趁着刘备去世,蜀中大乱(刘备在四川横征暴敛,蜀民心不归附,因此在刘备去世后在川中各地作乱,以至于蜀汉濒临亡国),西征蜀汉,北伐中原,混一中国呢?

前面已经分析了江东政府政治势力以及军事力量的组成,可知江东政权对于恢复中原、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缺乏意愿,同时可知江东政权是一个寡头政治联合体,集权程度相对最弱,即使是大帝孙权,也做不到令行禁止。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孙权任内发动的几次北伐,大多都草草收场,前线的将官和士兵出工不出力,战斗意愿很低。可当曹魏举大兵来袭,这些士兵却能够为了保家卫国,舍身一战。所以,江东政权的特点就注定了其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其次,曹操虽然去世了,但是不代表曹魏的国势就衰弱了。自三国鼎立开始,曹魏一直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这一点在曹操去世后,依然没有改变。虽然《吴志.诸葛瑾传》中认为“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其言之切切,宛如其实。然而,终曹丕之世,却是曹丕主动伐吴,在位七年,无岁不征,接连三次大规模征讨江东,孙权疲于奔命,自保尚且不暇,哪儿还有余力去西征和北伐?至于曹睿,则更是得了一个烈祖的庙号,明皇帝的谥号,遍观当时的史书记载,都说这位皇帝明睿果决,诸葛亮和司马懿一代人杰,号称虎啸龙吟,也掀不翻曹魏的天下。曹操更是在曹睿小的时候就夸耀说:“我基于尔三世矣!”可见,曹睿也绝非等闲之辈。

最后,蜀汉在夷陵之战时曾经濒于亡国,陆逊本可趁机伐蜀,可却担心曹魏惩其后,因此果断班师。须知蜀中道路难行,陆逊若要深入蜀地,一旦曹魏从襄阳南下,切断夷道,则东吴大军首尾不得相顾,东吴情势将陷入危急之中。刘备也是枭雄,肯定早知道江东的苦处,在永安白帝城收拢了一些散兵,加上赵云从蜀中带来援兵,约莫有2万兵马,就开始叫嚣要再次伐吴。孙权此时已经与曹丕关系破裂,即将开战,不得已孙权卑辞厚礼,前往刘备军中请和。刘备打了败仗,孙权还要对这个大舅哥好生伺候,个中难言之隐,孙权怎会不知?

所以,此时三国鼎立态势已成,天时已定,地利已分,唯待人和可取。可是,孙权在世时,不管是曹魏还是西蜀,在人和方面都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失误。曹魏虽有高平陵政变,但是上台的司马懿家族能够安然掌控局势。蜀汉虽诸葛亮去世,但是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也能勉力维持朝局。天下大势已成,孙权虽有搏击苍天之心,却无缚龙之缨,唯待后人徐徐图之。他能做的,是在他有生之年,把江东的世家大族的武装力量尽力剪除,以确保孙氏的中央集权。因此,我们才看到了大帝孙权晚年的刚愎自用,残酷嗜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江东六十四屯是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江东六十四屯其实说起这个还是挺难受的,毕竟这个地方还是非常让人觉得可惜的,因为先前他是中国清朝的地盘,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所以还是十分的绝望的,那么江东六十四屯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下面就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江东64屯事件是清朝末年我国最为耻辱的事件之一,如果要了解江东64屯事件发生

  • 蚩尤到底做了什么?都说他是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蚩尤小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位魔神,而且非常的坏,但是其实这都是道听途说的,真正为什么是坏人小编也不知道的,所以也有人问了,这个蚩尤为什么是坏人呢?下面我们不妨就在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蚩尤其实并没有什么罪过,他之所以被黄帝所杀,完全是为了争夺部落盟主的地位,也就是为了争做天子,结果他不

  •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其中魏惠王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初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因为正处中央战乱之地,所以魏文侯心生忧患,是魏国成为最先推出变法的国家。此后魏国国力日渐强盛,在战国200多年的历史当中,成为最前称雄的国家。如此具有居安思危传统的国家,为什么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败呢?这就和魏惠王当时的执政离不开关系了。不过战国七雄各自都有过一番崛起,谁也

  • 春秋晋国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被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曾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后来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因为打败楚国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一霸。不过春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此后晋国也是同样开始步入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等晋静公被杀后,晋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 大意失荆州只是关羽的错么?其实刘备也要负上一定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蜀汉丢失荆州一般都被认为是关羽的错,如果关羽没有选择主动出兵攻打曹操,或许荆州就不会沦陷。不过这一切真的都要怪在关羽的头上么?其实刘备也要负上一定责任。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不过其中有一个郡是刘备向孙权借来的,事后孙权一直催促刘备将南郡还给东吴的,但刘备每次都能找出各

  • 为什么说,没有吕后就没有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吕后,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她对待戚夫人的残忍,会对吕后有一个不好的印象。但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吕后的生活经历,再看看戚夫人都做过些什么,也就不难理解吕后为什么会那样对待她。而抛开戚夫人,在看吕后政治方面的作为,可能会有人觉得,她差一点就颠覆了大汉江山,然而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吕后就没有汉朝,为什么要这样说

  •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甘肃设立为军事重镇?当时甘肃有哪些战略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甘肃,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兰州拉面,好像只要是开拉面馆就会把“兰州”两个字加在前面,说明这个标签还是非常成功的。甘肃位于西北,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所以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这次我们要为大家讲讲明朝时期的甘肃是什么样子的,历史上甘肃也发生过很多知

  • 为什么西汉皇帝很少有庙号,为何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庙号制度,最早起源于商朝时期,但是在此之后却一直都被废止,直到汉朝才又重新拿出来使用,现如今我们提到皇帝的时候,比如唐太宗、明成祖等,都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用法,不能随便加,但也不是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因为很多都是后世子孙追尊、改谥造成的。但是西汉时期的皇帝当中,却只有四个皇帝有庙

  • 玄奘取经,为什么他能听得懂外国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西游记》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这部长长的长篇小说也是根据古代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唐朝玄奘法师西去取经,但他当然没有那么多神奇的经历,也没有什么通关文牒,当时的他完全属于“偷渡”了。不过在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有普通话的现代,很多地方还是只说方言,而玄

  • 长平之战赵国一共有多少兵力?为什么被坑杀45万大军赵国还没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军歼灭了45万兵力,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在损失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赵国竟然还没被灭亡,当时赵国总兵力究竟有多少呢?实际上当时赵国也就剩一口气了,但秦军这个时候却选择了撤退,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赵国,这就有点奇怪了。其实秦国虽然赢了,但自身损失也非常惨重,死伤超过了30万,长平之战离秦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