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用错了赵括吗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用错了赵括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65 更新时间:2024/2/27 10:05:08

长平之战,作为古代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由这场战争诞生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纸上谈兵”。成语的主角就是赵国用来替换老将廉颇的年轻将领,赵括。他的名字已经完全和这个成语联系在了一起,不可分割,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也都认为,正是赵国用错了赵括,这才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那事实当真是如此吗?

说赵括能力强,时机不好,或者说赵括就是无能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也罢,每个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又何必非要别人遵从完全一样的想法呢?我就觉得,赵括并不是真的无能,赵国的战败也不能完全怪到他的头上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1.赵括接手的烂摊子

首先从地利上来说,秦军驻扎在战场西南的山谷之中,赵军驻扎在长平以北的平原一带,所以秦军出山谷攻赵易,而赵攻秦难,地利尽失。再者,此战本来就是师出无名,道义上有亏,本来韩国就是将上党送于秦国,结果赵国接受上党太守的私下授予,半路截胡。还有,廉颇虽说无大败,但是也被秦军打败了好几次,在军心士气上是有亏的。

2.赵国后勤能力不足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虽说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国力大增,但也只是军事实力,涉及农事压根就没怎么发展,而赵国的两大主要粮食场地,邯郸与晋阳两处,也不过只算的上中中的水平,而赵国自称和平时期“粟食数年”,但不要忘了,长平之战虽说打了没多久,但之前的上党之战,廉颇就已经率军在这抵御秦军了,这算下来三年时间是有的,另外赵国曾向齐国借粮遭拒,而锯传廉颇也曾唱筹量沙迷惑秦军,所以说赵国不缺粮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赵秦运输能力,照理说,长平离邯郸不过200里路程,这样说赵国是不是就占据了运输优势呢?非也,虽说秦国路远,但是秦国水运发达,可将关内粮草经渭河,黄河,汾水运到河东,河内,再由此地运到长平,路程与赵国相当,但是这条路可比赵国还要翻越太行上好走多了。那么,有人就要说了,赵国撑不住,秦国就好受吗?当然不好受,但至少秦国还有,巴蜀,关中,江汉与河东四大粮仓支持,加上秦国的最高国策“耕战”,所以他可比赵国耐抗多了。

3.军力对比

君主支持力度,长平之战,赵国先后投入了约四十五万人马,秦国约60万,所以在军队实力上秦国是占据优势的,而秦国的军队实力同等情况下应该要比赵国略强一点吧,虽然强不了多少,但还是强一点。另外在赵括被围之际,秦国举全国之力支援长平之战,秦昭襄亲自前往河内,指挥运粮,加封当地人爵位一级,并号召全国15岁以上男子为长平运粮,阻击赵国可能的援军,而赵国呢?可能也做了努力,但至少没有如此全力以赴。

4.赵括的个人能力以及他面临的局面

我们从战后的战损可以看出,赵军四十五万,五万战死,四十万被坑杀,全军覆没,秦军六十万,伤亡三十余万,损失一半,而这基本上是赵括对秦军的伤害,另外,赵军被围四十多天,已经陷入到了同袍而食的地步了,但依旧没乱,尚有战力,还有说赵括没有实战经验也是不准确的,他只是没有亲自统兵的经验,但是他是上过战场的,只不过是跟着他老爹后面做参谋。

而且赵括接受的命令就是决战,所谓军令在身不可不为,再者赵括没想到自己面对的是白起,在接受统兵之前,赵括就曾说过,如果是白起,他就得多考虑考虑再来,但是如果是其他人,那他就有信心打败他,而且,若是赵括真那么无能,难道整个赵国的人都是瞎子吗。

5.大局观

有人说廉颇的战法好,但实际上,廉颇只是作为一个将领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没有过错就是大功,而赵王则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此战赵国赢了最好,即使输了也无妨,因为即使输了也能极大的消耗秦国的有生力量,缓解赵国当前的局面,因为赵国一旦战败,列国不会再无动于衷,当然了战胜则最好,只是赵王秦王或者说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白起会把这四十万人说杀就杀了,这才是关键。

所以说,赵括面对的是劣势的兵力,糟糕的后勤,君主决战的使命,以及不高的军心士气,面对的却是战国最强统帅,最强的国家,无敌的大秦锐士,关键对手后勤有保障,士气还高,所以说,即便不说赵括有多强(毕竟死的早,没什么有力战绩),但说他只会纸上谈兵也是有点过了,毕竟换一个人就不会败?如果廉颇真的可以抵御秦军,如果赵国国力真的能支持的下去,那就不会临阵换将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元朝也很强大,为什么没有什么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说到这个朝代,或许很多人会想起学生时代在课本上见到的一些“元曲”,知道成吉思汗,知道元朝的疆域是古代中国最大的时期等等,但是除了这些之外,似乎也就没有其他的什么东西了,元朝本身时间也不算短,将近一百年,但是为什么它确实古代统一王朝中,存在感最弱的一个朝代?元朝为何会如此

  • 司马炎为什么要篡位?司马炎怎么篡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的江山就已经算是司马家的囊中之物了。司马懿虽然自己没有篡位称帝,但把后代上位的路已经完全铺好了。只是他的两位儿子也没有做到称帝这一步,到了司马炎这一代才算真正开始动手。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他,随后正式登基称帝,灭魏立晋。所以这样算的话,曹魏还先于东吴

  • 盘点三国演义最让你感动的是那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演义》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电视剧还是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真的是极其的好看系列的,特别是男人看得都想穿越回去了,但是其实并不能,所有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大家来说说三国演义中那些让人十分感动的一幕了,有兴趣的网友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蜀国投降的时候“臣等正欲死战,奈何陛下先降&rdq

  • 汉惠帝刘盈是如何继承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汉朝时期的汉惠帝刘盈其实很多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的皇位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是他哥哥的,他哥哥其实也是有儿子的,但是最后却被汉惠帝刘盈给得到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样的皇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汉惠帝刘盈继承的不是王位,而是大汉天子之位,

  • 刘邦谋士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靠老婆养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西汉时期的丞相,更是刘邦开创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虽然陈平是刘邦非常重要的谋士,为刘邦成功夺取天下出过不少力,但是陈平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人品评价却不是很好,有一些有关陈平的事情,都在告诉人们,他尽管能力非凡,却不是什么好人。那么,陈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曾经靠老婆养活吗?1.陈平是怎样的人

  •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明朝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崇祯帝,两位明朝的皇帝,一头一尾,一个一手创建了被后世无数人敬佩的大明王朝,另一个却在风雨飘摇中惨淡收场。崇祯帝尽管有心挽救明朝,奈何这并非是他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那么如果,把崇祯帝换成朱元璋,如果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朱元璋,以朱元璋的能力,明朝是否还有希望继续存活下去呢?一起来看看。中华上

  • 为什么有人要吹嘘冉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冉闵这个人其实还是有很多人知道他的,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灭亡后赵,还有就是建立冉魏政权这件事情,还有很多的让都说他是救世主,而且还是汉族的救世主,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有疑问,这话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冉闵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以至于他在史书上的记载都寥寥无几。

  • 朱温只是一个小混混,他是怎么成为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温,作为唐王朝的终结者,他的人生一直以来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他的出身并不高,家里情况非常普通,后来又参加农民起义,给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又抽掉了一些砖瓦,尽管归附唐朝,立功受封,然而后来又再一次反唐,这一次可算是太彻底了,唐朝被推翻,朱温成为新朝的皇帝,建立起了后梁。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朱温是如何从一个

  • 民国算一个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民国其实大家都知道它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是有人说了这个时期不算是一个朝代,那么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民国到底算不算手一个朝代吧!1911年10月9日,在距离清王朝的中枢北京1100余公里的武昌突然响起了一声爆炸,惊动了所有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一声枪响惊醒了所有人,也拉开

  • 秦国灭六国统一时,哪个国家对秦国威胁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益强大。等秦始皇上位以后,正式制定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当时秦国的确非常强盛,但也不是说有100%的把握能够完成统一,其中赵国和楚国带给秦国的压力最大。所以秦国的初步策略便是将其他各国相互之间孤立起来,以免他们相互结盟,那秦国的计划实行起来就困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