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南下时,为什么北方欢迎南方抵抗?

清军南下时,为什么北方欢迎南方抵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6 更新时间:2024/1/20 10:22:32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清朝,在明朝末年清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清兵南下,我们知道他们是从最北端打过来的,而当时的明朝如果划分成南北两个部分,那么他们面对清兵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北方是很轻易的就投降,甚至可以说是欢迎,但是南方面对清兵的侵略,他们的抵抗却是意外的强烈,为什么南北两方面对清兵的时候,态度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1644年三月,自成率领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然而,新王朝的接力棒并没有传到李自成的手中。在得知中原大乱的消息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决定举倾国之兵南下,与李自成争夺天下。

同年四月,清军和原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组成联军,在山海关附近一个叫“一片石”的地方与李自成亲率的大顺军展开激战,结果以李自成大败告终。随后,清军大举入关,席卷中原,仅仅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相继攻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明朝余部组建的南明弘光政权。

清军在这么短时间内就顺利攻占了半个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在进军过程中没有遇到激烈抵抗,大部分地方都是望风而降,甚至出现了老百姓夹道欢迎清军到来的场面。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清朝统一中国似乎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当清军进入江南之后,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从城市到乡村,清军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各路反清势力蜂拥而起,一度成功遏制住了清军南下的步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小的江阴县城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的领导下,成功顶住了清军长达八十一天的进攻,城破之后江阴军民全体殉国,悲壮程度令清廷也为之肃然起敬。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清军南下时,北方没有出现多少反清势力,南方却拼死抵抗呢?难道是江北汉人缺少血性吗?其实不然。

满清入关后,为了能使自己迅速站稳脚跟,就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民心的举措。清朝统治者对外宣称之所以举兵入关是为了帮助大明王朝平定“闯贼”。虽然这话听上去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但对于已茫然无措的北方士绅和百姓来说,也只好相信满清的“诚意”了,因此出现夹道欢迎场面也是寄希望于满清能遵守承诺。

加之清廷的怀柔政策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百姓重新有了安稳生活的希望,人心思定,所以也就没有那么高的抵抗热情。此外,在接连经历了政权更迭后,北方地区的人心已经是一片散沙,大家无法形成一个共同目标,自然也就谈不上扛起抗清大旗了。

当清军兵不血刃地攻克南京后,清朝统治者认为一统天下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于是便撕下伪装,颁布了一些极不得人心的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剃发令。

清朝统治者要求全国官民全部改剃满族发型,并提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执行口号。自古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孝之始也。”这种观念在汉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了。如今清廷竟强迫大家剃发,这对当时的绝大多数汉人来说,都是万难接受的一件事情。原本就已经深受亡国之耻的汉人在剃发令的刺激下,终于彻底爆发了。江南地区的抗清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四处涌现,反清的共同事业把许多原本水火不容的各方势力团结到了一起。

在南方反清活动的影响下,原本已投降清廷的大同总兵姜瓖也举起抗清大旗,并指挥手下义军迅速占领了晋西北、晋南的广大地区,与南方义军遥相呼应。不过,姜瓖的抗清事业最终还是由于手下的叛变而宣告失败。大同城被清军攻破后,全城官吏兵民被屠杀,历史上将这一惨案称为“大同之屠”。从姜瓖的义举可以看出,当时北方也并不缺血性男儿。

另一方面,南方的抗清斗争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令人感到心寒的是,在南下的清军中,最凶残、最野蛮的并非满人,而是投降清廷的汉人。这些望风而降的军队在与自己同胞的厮杀中却表现地异常勇猛,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七国之乱是如何平定的?七国之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刚上位三年,便爆发了七国之乱,好在最后汉军击败七国之首的吴楚,将威胁汉室的各方势力基本铲除干净,使得汉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那七国之乱究竟是如何被平定的呢?早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刘邦为了分担自己手上的压力,只能分封异姓诸侯王,等刘邦建国称帝后采用了郡国并行的政策,但诸侯国的地位要远高于郡。

  • 中国历史最有钱的五个人,最后无一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胡雪岩是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胡雪岩早年运送军火和粮食接济清军,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一边做生意一边收集情报。在胡雪岩的鼎盛时期,他官居二品,还被赏赐了黄马褂,此后他又在杭州开设了“胡庆余堂”,此药店一直传承至今。但胡雪岩的结局

  • 楚国是如何灭掉绞国的?屈瑕诱敌不战而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绞国在春秋时期,是楚国旁边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国从西周开始便已经存在了,但在春秋时期亡于楚国。楚国为了灭绞国也花费了一番心思,虽然绞国是个小国,但绞国境内地势凶险,想要靠强攻夺取十分困难。楚国多次攻城,最后都是徒劳而归,此后屈瑕想出了一个计谋,面对绞国只能靠智取。其实屈瑕采用的办法就是诱敌

  • 其实宋朝并非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疲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印象中,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才会被邻国压制动不动就要进贡,要不是宋朝经济繁荣恐怕被灭亡的时间还要提前。不过,这个印象实际上是对宋朝的误解,宋朝重文不错但也不可能轻视武力,想要保住一个国家和政权,拥有基本的对抗力量是基础,导致宋军战斗力疲软其实另有原因。宋朝的政治体系基本上延续了唐朝

  • 胡元澄原为越南人,为何被明朝称为火器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胡元澄原本为越南权贵,是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长子。此后胡朝被明军所灭,胡季犛等人被带到南京,其中胡元澄善于制造火器,明成祖就给他授予了明朝的官职,让他负责火器的研制。此后在胡元澄的帮助下,明朝火器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此后胡元澄还被明朝称为是火器之神,没想到一位越南战俘还成为了明朝的大功臣。下面就为大家简单

  • 李世民的管理之道助他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虽然是靠大义灭亲才坐上皇位,但也不能否认他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上位后不断完善随制,除了延续三省六部制,还专门设立了政事堂,能和三省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李世民知人善用,从不问出身,而且不计前嫌,用人不疑,这也让李世民的手下甘愿为他效力。面对宗室坐享富贵的毛病,李世民

  • 古代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唐代有很多昆仑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昆仑奴”,其中就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昆仑”,并不是说他们来自昆仑,而是肤色是黑色的意思,另一个就是“奴”,代表他们的身份。唐朝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昆仑奴,事实上唐朝本身就有很多都是外国人,外来人员,昆仑奴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

  • 清朝后宫是怎么晋升的?清宫妃子如何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宫剧一直都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类型,虽然都是现代人臆想出来的,但是却也满足了很多人“升级打怪”的心理,看着主角一路上升,打倒所有的对手荣登高位,自己也获得了一些满足。不过,真实的后宫不是这样,不过后宫那么多妃子,也是有等级划分的,那么如果在清朝后宫里,该如何去进行升级?清宫的

  • 曹操25个儿子,为什么都没能阻止司马懿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枭雄曹操,很多人眼中的他的一生,已经脱离了真实的历史,变成了《三国演义》当中的那个样子,成了一个“贼”,但实际上,曹操的作为是没什么可挑剔的,如果没有他,还会有别的人也会来这样做。而曹操一生中一共有过25个儿子,这么多的儿子,却也只有几个人很出名,不过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最

  • 揭秘为什么会有李广难封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广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非常难得一见的历史名将,而且非常的厉害,但是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话说在最后却出现了什么“李广难封”的说法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原因吧!李广难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慨叹功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