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为什么要帮吕雉杀了韩信?韩信真的要谋反吗?

萧何为什么要帮吕雉杀了韩信?韩信真的要谋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6 更新时间:2024/2/7 15:25:11

韩信死的冤不冤,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认为他冤的,就是因为他本身没有意愿要造反,却因此被害死,但是认为他不冤的,因为他脑子情商实在是太低,但凡他能够从刘邦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问题,就不至于落得后来的下场,毕竟一个皇帝谁会允许自己的臣子架子比自己还大?但是韩信偏偏就是这样。但即便是刘邦吕雉不信任韩信了,为什么萧何还会帮着吕雉杀了韩信?萧何在这件事情当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自古以来,战功显赫的人都很难善终,历史上的韩信就是如此。韩信在萧何的举荐下投到刘邦帐下,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先后平定了魏国,燕国和齐国,随后又与张良会师垓下,打败楚军,逼得项羽乌江自刎。由此可见,刘邦的江山都是韩信一手打下来的。

韩信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从无败绩,被后世尊称为“兵仙”,可惜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惨。世人都说韩信是被吕雉杀死的,殊不知吕雉是得到了萧何的帮助才将韩信杀死。众所周知,萧何是韩信的伯乐,韩信对萧何十分的信任,而萧何正式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将其骗入宫中,没想到韩信这一进宫就再也不复返。那么萧何为何要帮助吕雉杀韩信呢?

都知道韩信是被吕雉加以谋反的罪名诛灭三族,那么韩信真的想要谋反吗?答案是否定的,纵观韩信的一生,韩信十分喜欢带兵打仗,同时也很会打仗,但韩信身上却缺少了点王者之心,也就说韩信心中从来就没想过要谋反,不然的话在韩信杀了项羽的时候,刘邦的军队几乎全部掌握在韩信手里,此时是最佳的谋反时机,但韩信都没有这样做。可见韩信对刘邦并没有谋反之意。

至于萧何为什么会帮助吕太后杀韩信,其实也不难解释。都知道萧何和刘邦是同乡,两人在早年的时候感情就很高,在刘邦起事后,萧何也是全心全意的辅佐刘邦。所以萧何不想让自己和刘邦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在接到密保称韩信想要谋反的时候,萧何出于保护刘邦于是向吕雉献计杀死韩信。

除此之外,晚年的萧何已经不是当年的萧何,此时的他已经变得十分热衷于权势,才会全力讨好吕太后。殊不知吕太后正是利用了萧何的这一点,让其用计杀死了韩信。很多人都说是萧何杀死了韩信,其实深入去看的话不难发现是吕雉利用了萧何杀了韩信,

吕雉总是想把刘家的江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吕雉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就开始谋划。而想要争夺刘家的江山,那些开国功臣无疑是最大的阻碍,而所有的开国功臣中韩信是实力最强的,所以从吕雉的角度来说,韩信必须死。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但可惜韩信虽贵为“兵仙”,在政治和为人处世上却是小白,不然也可以像张良那样全身而退。

韩信的成功源自萧何的极力举荐和作保,而韩信的败亡也是因为萧何的欺骗和背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和知己,其实他很清楚韩信不会造反,然而当吕后提出要以谋反罪名诛杀韩信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反对,而且还充当了帮凶。难道真的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么?要知道,刘邦想要诛杀英布的时候,他都极力劝谏过,为何到了自己作保的韩信这里,却那么无情呢?也许很多人都会回答他是为了明哲保身。但在小编看来,却没那么简单。

萧何在沛县的时候曾做过刘邦的上司,也多次救过刘邦的性命。可以说刘邦的地位和身边的诸多能人都是他成就的。后来刘邦与项羽相争,也是因为他在大本营的固守和经营,才保证了刘邦补给的充足和后方的稳定。这样一个受刘邦如此信任的心腹之人,本是刘邦不在都城时的权力最高之人,绝对不会轻易受到吕后的胁迫。

就算他是为了与韩信撇清关系,也完全可以等刘邦返回都城之后,直接询问刘邦后,再行处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舍弃掉自己的名声,帮助吕后欺骗并谋杀了韩信。其实,他之所以会有如此选择,完全是基于自己的考虑,吕后的行为只不过正好给了他一个恰当的理由和时机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从萧何的人生志向来看,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辅佐明君建立太平盛世。所以,一切有助于天下一统、安定的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无论是此前的月下追韩信,力荐韩信为大将,还是后来的谋杀韩信,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他举荐韩信,是因为他有平定乱世的军事才能;他谋杀韩信,是因为天下一统之后,韩信在军事上的天才能力已成了隐患。

他深知韩信的能力,刘邦在时,都不可能胜他,刘邦死后,天下就更没有人可以牵制住他。要知道,当时刘邦、萧何都已近六十,而韩信却才满三十,并一向心高气傲,不甘久居人下。刘邦与他活着的时候,或许他不会反,但等他们都死了,就不一定了。他为了给将来的天下创造稳定,必须杀了韩信,以绝后患。

其次,从当时萧何的任务来看,他要做的就是确保后方的稳定。韩信被杀的那段时间,正是刘邦与叛将陈豨交战的时候。萧何的任务就是保证都城的安全和汉朝其他地区不发生动乱。作为陈豨昔日的顶头上司和敬佩之人,韩信的存在无疑给萧何的任务埋下了隐患。一向心思缜密,处事周详谨慎的萧何,是绝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冒险的。

所以,当吕后提出韩信极有可能是陈豨内应,而要动手的时候,他便答应了。因为不管韩信是不是内应,其实都已经无所谓了。对于那时的天下而言,稳定就是最大的仁义。而韩信,显然已成为了那份仁义的绊脚石。所以,他必须死,而且要死在萧何手上。因为只有他萧何才能搬得动韩信那块“石头”,也只有他萧何能让韩信轻易的束手就擒。

萧何一生都苛求完美,虽在谋害韩信这件事上违背了私人的诚信,却在大义上成就了天下的稳固。当然,通过这件事后,他也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如韩信一般,已然成为了威胁刘家江山安定的绊脚石。于是他故意贪污犯错,通过损害自己的威望,让刘邦将自己贬回故乡,正式将一个稳定的天下交到了后人的手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军南下时,为什么北方欢迎南方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明朝末年清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清兵南下,我们知道他们是从最北端打过来的,而当时的明朝如果划分成南北两个部分,那么他们面对清兵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北方是很轻易的就投降,甚至可以说是欢迎,但是南方面对清兵的侵略,他们的抵抗却是意外的强烈,为什么南北两方面对清兵的时候,态度会

  • 七国之乱是如何平定的?七国之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刚上位三年,便爆发了七国之乱,好在最后汉军击败七国之首的吴楚,将威胁汉室的各方势力基本铲除干净,使得汉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那七国之乱究竟是如何被平定的呢?早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刘邦为了分担自己手上的压力,只能分封异姓诸侯王,等刘邦建国称帝后采用了郡国并行的政策,但诸侯国的地位要远高于郡。

  • 中国历史最有钱的五个人,最后无一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胡雪岩是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胡雪岩早年运送军火和粮食接济清军,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一边做生意一边收集情报。在胡雪岩的鼎盛时期,他官居二品,还被赏赐了黄马褂,此后他又在杭州开设了“胡庆余堂”,此药店一直传承至今。但胡雪岩的结局

  • 楚国是如何灭掉绞国的?屈瑕诱敌不战而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绞国在春秋时期,是楚国旁边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国从西周开始便已经存在了,但在春秋时期亡于楚国。楚国为了灭绞国也花费了一番心思,虽然绞国是个小国,但绞国境内地势凶险,想要靠强攻夺取十分困难。楚国多次攻城,最后都是徒劳而归,此后屈瑕想出了一个计谋,面对绞国只能靠智取。其实屈瑕采用的办法就是诱敌

  • 其实宋朝并非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疲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印象中,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才会被邻国压制动不动就要进贡,要不是宋朝经济繁荣恐怕被灭亡的时间还要提前。不过,这个印象实际上是对宋朝的误解,宋朝重文不错但也不可能轻视武力,想要保住一个国家和政权,拥有基本的对抗力量是基础,导致宋军战斗力疲软其实另有原因。宋朝的政治体系基本上延续了唐朝

  • 胡元澄原为越南人,为何被明朝称为火器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胡元澄原本为越南权贵,是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长子。此后胡朝被明军所灭,胡季犛等人被带到南京,其中胡元澄善于制造火器,明成祖就给他授予了明朝的官职,让他负责火器的研制。此后在胡元澄的帮助下,明朝火器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此后胡元澄还被明朝称为是火器之神,没想到一位越南战俘还成为了明朝的大功臣。下面就为大家简单

  • 李世民的管理之道助他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虽然是靠大义灭亲才坐上皇位,但也不能否认他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上位后不断完善随制,除了延续三省六部制,还专门设立了政事堂,能和三省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李世民知人善用,从不问出身,而且不计前嫌,用人不疑,这也让李世民的手下甘愿为他效力。面对宗室坐享富贵的毛病,李世民

  • 古代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唐代有很多昆仑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昆仑奴”,其中就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昆仑”,并不是说他们来自昆仑,而是肤色是黑色的意思,另一个就是“奴”,代表他们的身份。唐朝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昆仑奴,事实上唐朝本身就有很多都是外国人,外来人员,昆仑奴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

  • 清朝后宫是怎么晋升的?清宫妃子如何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宫剧一直都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类型,虽然都是现代人臆想出来的,但是却也满足了很多人“升级打怪”的心理,看着主角一路上升,打倒所有的对手荣登高位,自己也获得了一些满足。不过,真实的后宫不是这样,不过后宫那么多妃子,也是有等级划分的,那么如果在清朝后宫里,该如何去进行升级?清宫的

  • 曹操25个儿子,为什么都没能阻止司马懿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枭雄曹操,很多人眼中的他的一生,已经脱离了真实的历史,变成了《三国演义》当中的那个样子,成了一个“贼”,但实际上,曹操的作为是没什么可挑剔的,如果没有他,还会有别的人也会来这样做。而曹操一生中一共有过25个儿子,这么多的儿子,却也只有几个人很出名,不过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