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匈战争霍去病、卫青、李广谁功劳最大?三人战绩对比

汉匈战争霍去病、卫青、李广谁功劳最大?三人战绩对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80 更新时间:2024/2/2 22:25:41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决定要讨伐匈奴,让整个匈奴都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汉匈战争实际上存在了百年之久,但在汉武帝时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汉武帝在14年间,多次大举发兵和匈奴进行交战,其中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是最重要的三场战役。当时汉朝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例如大家最为熟悉的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将军,也正是依靠他们的英勇,才能让汉军取得这场堪称史诗般战役的胜利。

开篇:汉匈战争,是汉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烈的诗篇。自马邑之战到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之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属于罕见。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最为惨烈。

此战后迫使大单于向西方逃窜,匈奴内部发生分裂,由此开始了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自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在此过程中,汉武帝高瞻远瞩制定战略,而具体执行者以卫青、霍去病联袂冲锋,并使用了大量新式战法,终于打造了一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威武汉军。

一、为汉武帝扛大梁的卫青如何打出了汉军威武?车步骑协同作战快速机动。

长达二百余年的汉匈战争,除了战略和战役层面外,在战争中骑兵的作用多有夸大。在如此大规模战役上,单靠骑兵绝非可以取得巨大优势,而是在当时汉武帝兵种的设计上呈现出车步骑合同作战。《史记》对卫青、和霍去病列阵均有详细描写。“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令大将军出定襄……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匈奴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这是一次双方主力的全面对垒,匈奴主力在漠北结集,以逸待劳。

汉军长驱千里,意在找到匈奴主力决一死战。会战开始前,卫青见匈奴主力“兵陈而待”,立即“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就是用车辆围成环形圆阵,人马辎重俱在阵中,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御阵型,是在平原狂野地带防御敌骑冲击的典型做法。即以武刚车作为临时防御工事,车辆间以及阵内以步兵持长戟向外,防御匈奴骑兵冲击,持戟步兵后面是由弩兵组成的几道射击线,可以轮番射击,“步兵转者踵均数十万”,可以想见,后勤保障步兵也被临时机动参与防御工事。当布防好后方大阵营,卫青即“纵五千骑往当匈奴”,而“匈奴亦纵万骑”,双方以攻对攻进行激战。

激战中“大风起,砂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卫青抓住机会“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以预备队及时投入战斗,迂回到匈奴左右翼进行夹击,在协同作战中依靠变化的形势采取灵活机动,最终大胜而归。

二、战神霍去病的战绩到底有多厉害?君臣联袂打出了大汉王朝的最大手笔。

“骠姚”,意为勇敢快速敏捷,而霍去病的最大两亮点就是千里奔袭闪电式。在第一次出征匈奴作战中,霍去病运用突破重点,猛烈攻击的战术,率领八百劲旅,并敢于远离主力数百里,以迅即的动作,奔袭匈奴后方首脑部分,取得大胜。在这次闪电战争中,只有18岁的霍去病首次出征,并取得了辉煌战绩。“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封去病为冠军侯。”

此后霍去病犹如一颗璀璨的将星在大汉的天空中瞬息腾空,光耀无比,成了其舅父卫青后汉朝最强劲的战将。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20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统帅1万精锐骑兵,进取河西走廊地区的匈奴,这是作为统帅的战略家汉武帝最大的手笔,而霍去病无疑成了他手中最锋利的刀子。此为了从根本上解除边患,汉武帝制定了向“河西走廊”匈奴诸部落进攻的新战略。“河西走廊”是蒙古高原和青海高原之间的一条通向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早在秦汉之交,匈奴就占领了这一地区,由浑邪王和休屠王两部统治,借此控制西域各国,并与南面的羌人结合,从西部构成了对汉朝的严重威胁。

因此夺取河西,对汉武帝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西出秦陇,实行夺取河西计划的第一步。在进军河西的作战中,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穿山涉水,长驱直入,夺关破塞,转战六天,深入敌境千余里,如同一把匕首插入匈奴腹地,至此霍去病全面改写了汉代骑兵每战必溃的历史。

此后霍去病深入到匈奴王领地,斩杀折兰王、卢侯王、执浑邪王子、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级,汉武帝得到捷报加封霍去病两千户。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领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二千余里,过居延海、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汉武帝得报加封霍去病五千四百户,其余人员论功行赏。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霍去病两次出奇兵,千里奔袭,斩杀匈奴三万八千余人,浑邪王归降霍去病又斩杀不愿归降者八千余,总计四万六千余人;又接受归降四万人。至此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右部势力被完全摧毁,打开了经营西域的通路。至此匈奴遭受到重大惨败,丢掉了大片的牧场和祁连、焉支山。曾经猖獗狂妄的匈奴在霍去病的强势攻击下唱出了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善,使我妇女无颜色。”

一时之间,帝国君臣二人的互相配合下,将河西走廊的战略彻底贯彻实行,此外,霍去病的这次进军路线,是由陇西狄道西北上,约在今兰州西渡河,再过乌逆水,从山北麓西行,最终到达焉支山而返,这条路基本就是汉代丝绸之路东段的一部分,正因此,霍去病的功业实在堪称壮观,这个才只有二十岁的将帅实在打破了冷兵器的多项记录。

三、司马迁笔下的军事天才,为何没在汉武帝大幅度开对匈作战能得到汉武帝的赏赐,落得个李广难封?

司马迁在其巨著中将李广描绘成一个军事天才,称赞他“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将多用于描述文人的笔墨用在武将上,司马迁也意在回避着夸耀武将应该用的词汇。

然而,在严肃的历史问题上,关于李广难封之因的探讨,最早可追溯到李广生前,如他初入仕途,颇有功勋之时,汉文帝曾叹息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自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广死后,对其难封原因的探讨又成为历代学者常谈的话题,甚至司马迁将李广难封的原因推给了“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唐代王勃感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并上升到自家同感的命运。

王维也在其诗作中说:“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缘封数奇。”那么按照司马迁为代表的观点,李广在汉武帝开启大规模对匈作战其战功到底如何?有学者认为,有政治因素,认为汉武帝只是任人唯亲,如卫青、霍去病均是裙带,因此导致李广被排挤。其实战争才是推进水平该是考验武将战功的唯一标准,李广中年后,战功明显不如早年,且此时是汉代防御方针,未有出击匈奴的机会。李广在武艺方面可能是上上水平,品行居中中水平,而智谋属中下水平、情商只有下下水平,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他的诸多短板,而最为重要的是,在执行对匈作战的军功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比明显不足。谓予不信,请看下图军功对比。

虽然军功不如卫青与霍去病,李广的牺牲依旧是个悲剧,为大汉立过不少军功,一样值得后人怀念。汉武帝在强势的十五次大战役后,逐步扫清了匈奴的根本威胁,西去的匈奴人,汇合蛮族入侵,最终冲垮了西罗马帝国。汉武帝对匈奴作战表明,在汉武帝的最高决策下,通过选对了将帅和灵活机动的战法,最终在历史上写下了煊赫的一笔,成为战争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人是谁?韩信后来有把他怎么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就因韩信而来。韩信从小失去父母,为了生活只能靠钓鱼和接受他人的施舍,因此经常遭到旁人欺负。韩信人高马大,还喜欢佩刀,有一次韩信在路上遇见一人,那人觉得韩信佩刀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软弱,还称如果韩信佩刀却不敢用,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结果韩信当着众人的面,竟然甘愿遭受胯下之辱,此事也

  • 唐代婚俗是如何从保守转为开放的?当时已有协议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时期,属于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代,而且整个社会风气偏于开放,不像以往那么保守。其中开放的特点不仅仅局限于民族政策上,更是将婚姻制度从保守转为开放。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有所回升,而且逐渐摒弃掉了以往的贞操观念,所以就在婚姻上反应出了难得的开放特征。而且当时出台的《唐律户婚》,其中对于离婚事项有了三

  • 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有何矛盾?是皇太极抢走多尔衮皇位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皇太极和多尔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位也都是建立清朝十分重要的人物。多尔衮比皇太极小20岁,17岁便跟着皇太极出征讨伐蒙古,此后成为正白旗的旗主。1641年,多尔衮在松锦大战中立下大功,使得清军能够顺利入住中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称摄政王,为清初重要的军事家。实际上,多尔衮当时还没这个资格同皇太极争位,

  • 闽太宗被算命说有六十年的天子命,怎么四年后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闽太宗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不算出名的,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大家去肯定的,那就是话说当时他被算命的先生说了,会还有接近六十年的天子命的,但是这次算命过后仅仅四年,这个闽太宗就死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是有人暗算还是说有人搞什么事情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在

  • 糜芳其实跟随刘备很多年了,最后糜芳为什么叛变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三国时期的糜芳想必大家都还是认识这个人的,话说这个人认识刘备很多年了,一起打天下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但是最后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糜芳还是选择了背叛刘备,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个糜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吗?还是说有什么其他内幕事情,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具体

  •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崛起之路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历史上,晋文公属春秋五霸之一,和齐桓公并称“齐恒晋文”,那晋文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番成就的呢?晋文公从小就谦虚好学,更善于社交,总能发现有才之人。晋文公上位后,重用狐偃、先轸等能臣,实行新政,使得晋国国力日益增强,此后还平定周室

  • 崇祯上位才十七岁,为什么能扳倒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一直以来都是两种说法,一种占据主流,认为魏忠贤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毒瘤,有他在,明朝都被毁了,但是另一种说法确认为,魏忠贤并非是一个反派,正是因为有他在,明朝时期的政治体系运行才能比较顺畅,他一死就不行了。这些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是魏忠贤在崇祯上位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力了,但是为什么年仅十七

  • 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后,为什么要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貂蝉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存在于《三国演义》以及很多有关三国时期的传说当中,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并不存在这个人物的。但是在一些传说当中,貂蝉最终的结局比较悲惨,他被曹操当做礼物送给了关羽,而在被送给关羽之后的第二天,貂蝉就选择了自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貂蝉要自尽?貂蝉自尽的原因与关羽或者曹操是否有什么关

  • 天朝上国在清朝是如何形成的?最早的天朝上国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天朝上国是古时候,因为汉朝、唐朝等朝代国力强盛,所以建立了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国和藩属国的体系。而他们对中国朝廷的官方称呼就是“天朝”。所以天朝上国并不是从清朝开始,而是汉朝就已经开始实行了,但衰落则是从清朝开始的。毕竟清朝晚年的处境大家也比较了解,已经沦落到自身难

  • 荀彧和荀攸谁更受曹操重用?两人谁功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和荀攸都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很多小伙伴好奇荀彧和荀攸究竟是什么关系,实际上两人是叔侄,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他们都具有王佐之才,是曹操身边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就地位来说还是荀彧更高一些,毕竟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这种关系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到的。不过荀彧和曹操理念不合,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