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崛起之路解析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崛起之路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1/23 3:07:12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历史上,晋文公属春秋五霸之一,和齐桓公并称“齐恒晋文”,那晋文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番成就的呢?晋文公从小就谦虚好学,更善于社交,总能发现有才之人。晋文公上位后,重用狐偃先轸等能臣,实行新政,使得晋国国力日益增强,此后还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因此受到了周天子的褒奖。此后晋国逐渐发展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更是名留青史。

公元前632年,已经被修筑一新的土行宫举行一场隆重而久违的盛大盟会。古老的经典《周礼》在此刻又焕发了神圣的光辉,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春秋,只有出现强力人物才会平复一下动乱的天下和短暂的尊古。这场盟会的重要人物是晋文公重耳,在形式上,他谦恭地接受周襄王的的赏赐,正式册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首,这一场面即是著名的“践土之盟”,头发已经花白的晋文公终于在年老时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与此相对应的是确立和一个长达百年的晋国称霸的时代。

一、可能是历史上靠女人帮助最多而上位的霸主,43岁之后开了“一直在路上”的流浪情圣模式。

春秋无义战,按照我们的想法,这些“纯爷们”无不终日在刀光剑影,斧钺勾叉中流血不流泪的驰骋沙场中完成自己人生的壮举。其实,历史的真实情况并非我们的想象。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的人生逆袭霸主地位的轨迹就相当有趣,虽然贵族出身,却在四十几岁不得不被迫流亡外地,过上了“一直在路上”的生活。

在他身上的第一个特质是“情圣”,谓予不信,可见《左传》、《国语》、《史记》无一不将重耳“泡妞”事件作为亮点进行记载。甚至重耳的逆袭,也是因为一位女性的迫害让他出逃。虽然十七岁那年就已经养了五个贤士,重耳未能开始给自己人生定位就遭到他父亲宠姬的迫害。改变重耳生活轨迹的就是骊姬,如果没有骊姬,太子申生就不会被谗自杀;如果太子申生不被废黜,作为同父异母兄弟,重耳只能位居太子之下,或者最终成为申生的臣属。关于骊姬,《左传》、《国语》、《史记》都对这个女人进行了详细描述。《左传》记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这样就被晋献公立为正妻,同时就有废黜太子申生,立他们生育的奚齐为太子的念头,由此导致了一连串的骨肉迫害。为此,《说苑》就总结出“晋文霸心生于骊姬”,这实在是很高屋建瓴的看法。

重耳此后仓皇出逃,去了狄国,这虽然是小国,却是他母亲的娘家国,由此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女人季隗,不但在生活和爱情上给予了重耳巨大的安慰,而且对从而忠贞不贰。重耳在这里一呆就是十二年。更让人感动的是,晋惠公继位后,担心重耳返国,派出刺客刺杀重耳。得到消息后,重耳打算投奔齐国,临行前对妻子季隗说:“如果你等我二十五年还不回来,乃嫁。”季隗心也真大,还笑着说:“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松柏都长得很高了,就算这样,我也愿等你。”《史记》这说明了什么?魅力!重耳个人的魅力让妻子不能自拔,而他所谓的“二十五年”按照当时五十五年龄算再加上二十五,这个约期未免玩笑开的有点大。然而在离开的路上,重耳甚至惨到到了讨饭的地步,以至于他的门下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肉做了一罐汤给他吃的地步。

到了齐国后,齐桓公非常重视他,并将宗女姜氏嫁给重耳,赏赐马匹二十乘,于是干脆又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此后不久,由于齐桓公病死,齐国大乱。重耳与姜氏非常恩爱,留在这里五年都不舍离去。于是“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下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为了重耳,姜氏不惜杀掉自己贴身侍女,为让其脱离危险,宁愿割舍情爱,劝说重耳速离齐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史记》重耳以“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作答,姜氏无奈,最后“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记》以上都是重耳最重要的谋士,“狐偃其舅也,而惠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凤之弟也,而文以忠贞。贾陀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之后当秦国护送重耳归国,船行到黄河中心时,狐偃将一块玉璧还给重耳说:“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请由此亡。”重耳申请地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动情处,重耳将玉璧沉入黄河,以示贞信。

经过曹国,虽然一开始受到冷遇,后来情况好转受到礼遇,不久他找准机会逃到秦国。秦穆公也给他许配了五个女子给他做妻室,由此获得了秦国强力支持最终回到晋国当政,并派人暗杀了晋怀公。至此两鬓斑白的重耳在各种妻子的帮助下终于可以不再流离失所了。

二、62岁是重耳结束流亡,如何在年老之际开启了逆袭的人生,全凭耐力强,心态好。

19年的流亡生涯,历练了重耳的韧性,此前他相继到过曹、宋、郑、楚、秦诸国,不管受到冷遇还是羞辱,还是奉若上宾,重耳都能做到宠辱不惊,练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坚持完成返晋的目标。

回到晋国的重耳如同龙有大海,正如他的对手楚成王评价说:“晋候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并称他“有德不可敌”《左传》果然,晋文公只用三四年时间,使疲弱之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迅速振兴,而后精心运筹,城濮一战,大败楚军,遂霸天下。此后常常以“齐桓晋文”并称,可见其霸业之盛。

从地理来看,晋国“土瘠民贫”,尤其此前晋国长期处于饥荒和内耗和两次大败,已经到了必须改变此前所有政策的地步。为此,晋文公征询大夫说:“救饥奈何?”回答说“信”。

并阐释说:“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史记》此后重耳果然将“信义”作为施政之本,甚至在发兵时,也坚守一个“信”字。在出兵伐原邑时只带了十天粮食,原因是与诸大夫约期十日必克,然而十天已过,仍攻原不下,晋文公便击金撤退。当时有个从原邑逃出来的密探报告说:“邑以粮尽,再过三天必下。”晋军中的诸大臣也劝谏说:“既然城里没粮了,我们何必撤军呢?”重耳解释说:“我与诸大夫约期十日而下原,今逾十日而原不下,若不撤退是我失信,失信于大夫而得原,是绝对不能做的。”今天看来这种做法非常可笑,但重耳的信义收到了极大的效果,原邑的人高兴地说:“有这样讲信誉的国君,不去归顺为之奈何!”《韩非子》于是开门投降,卫人也在此影响下归顺了重耳,孔子对此感慨说:“攻原得卫者信也。”打下原邑不费一兵一卒,靠的就是一个信字,和贵族传统。

三、晋文公如何成就霸业?后发制人,诸侯中最为讲求信义,务实施政,孔子给其高度评价。

除了讲求信义外,重耳能够以衰病之躯获得霸主地位,靠的是选贤任能。他选拔了一批推行善政的“循吏”,这一点从十七岁开始,就已经体现出来。“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其余不知名者数十人。”做了晋文公后,他更注重选拔人才,对此他说:“高明至贤,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次。”《说苑》在他不断推进选贤任能,身边出现了有名的五贤士,“皆足以相国”,可见其培养人才梯队相当成功。

此外,在其内政上,还产生了著名的“通商宽农”政策,在他的治理下,晋国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成效,彻底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此外他整顿吏治,强化军队战斗能力,诸侯国中能与晋国抗衡的在只有楚国,形成此晋楚两国争霸中原的局势。晋文公五年,双方在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晋文公依旧靠着信义坚守承诺退避三舍,避其锋芒,然后率领本国及宋、齐等国军队一起出击,大败楚君,由此出现了开篇的晋文公请周天子到践土大会诸侯,并将楚国俘虏献给周天子。

晋文公称霸,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称霸,进一步加强了中原各国的联系,有效地遏制了戎狄势力,阻止了楚向中原的扩张,有利于中原的稳定和发展。孔子多次对重耳个人和整个施政方向都给予了多次赞扬:”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孟子更是概括《春秋》记事的内容,是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代表的。重耳虽然创业极晚,却在白发之际,逆风翻盘,将早年的所有苦难摆脱,从一个数度乞讨摇身一变执掌一个国家并迅速将国力提升,确实非常雄才大略。此外,在做了中原盟主后,不仅躬耕尚农,而且生活简朴,对自己的宫室非常不在意,出行车马也非常简单,要知道那是个极其在乎这些的时代。“衣不重帛,食不兼肉”,与当时的卿大夫身穿黄色狐裘大衣相比,是简朴到了极点。此外他能不念旧恶,赦免大批曾经的政敌,最终实现了“晋国大宁”,而这个命中注定“犯桃花”吃女人饭的天下霸主身上也多了一层生动的色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上位才十七岁,为什么能扳倒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一直以来都是两种说法,一种占据主流,认为魏忠贤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毒瘤,有他在,明朝都被毁了,但是另一种说法确认为,魏忠贤并非是一个反派,正是因为有他在,明朝时期的政治体系运行才能比较顺畅,他一死就不行了。这些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是魏忠贤在崇祯上位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力了,但是为什么年仅十七

  • 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后,为什么要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貂蝉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存在于《三国演义》以及很多有关三国时期的传说当中,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并不存在这个人物的。但是在一些传说当中,貂蝉最终的结局比较悲惨,他被曹操当做礼物送给了关羽,而在被送给关羽之后的第二天,貂蝉就选择了自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貂蝉要自尽?貂蝉自尽的原因与关羽或者曹操是否有什么关

  • 天朝上国在清朝是如何形成的?最早的天朝上国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天朝上国是古时候,因为汉朝、唐朝等朝代国力强盛,所以建立了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国和藩属国的体系。而他们对中国朝廷的官方称呼就是“天朝”。所以天朝上国并不是从清朝开始,而是汉朝就已经开始实行了,但衰落则是从清朝开始的。毕竟清朝晚年的处境大家也比较了解,已经沦落到自身难

  • 荀彧和荀攸谁更受曹操重用?两人谁功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和荀攸都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很多小伙伴好奇荀彧和荀攸究竟是什么关系,实际上两人是叔侄,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他们都具有王佐之才,是曹操身边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就地位来说还是荀彧更高一些,毕竟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这种关系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到的。不过荀彧和曹操理念不合,导致

  • 李世民为什么敢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比李渊权力更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情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污点,毕竟他的皇位得来的不光彩,是自己发动兵变夺过来的,而不是顺其自然继位而来。但是李世民敢在自己老爹李渊还在世,而且还是皇帝的时候就发动兵变,他为什么会这样大胆?难道在当时的情况下,李世民的权力比他爹李渊还要更大吗?李渊

  • 李陵为什么投降?李陵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之孙李陵,身为飞将军的后人,李广的名声在前,而李陵出身于武将世家,领兵打仗自然是一把好手。但是李陵的人生却因为一次投降而被“毁了”。很多人认为,李陵投降了匈奴,就是没有骨气,为什么不拼死与匈奴对抗,偏偏要投降呢?像苏武那样怎么都不肯投降的,才是人们敬佩的。但是,李陵的投降

  • 只听过民国四大才女?其实民国还有28大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民国几大才女想必大家也都是非常的清楚的,话说大家也许应该听过民国是有四大才女的,而且还非常的著名了,那么大家都听说过四大才女,那么有没有人听说过民国28大才女呢?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话说的,下面也不妨跟随小编一起看看,民国的28大才女有哪些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

  •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于谦?为什么于谦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大明王朝的于谦,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忠直之士,当土木之变发生之后,朝廷可以说是人心惶惶,自己家的皇帝都被人给俘虏走了,很多人都在考虑南迁,将都城迁到南方以求自保。但是于谦却坚决反对,并且带头抵御瓦剌大军,即便是对方拿出朱祁镇来要挟,于谦也丝毫不退让,可以说,于谦很有分寸,也很有决心。但是为什么最终,

  • 夷陵之战刘备是输在不懂兵法?其实是他心态出了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只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将彻底宣告蜀国开始走向衰败。短短三年间关羽、张飞、刘备相继去世,对整个蜀汉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过刘备究竟为何会在夷陵之战上惨败而归呢?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输在自己不懂兵法,当时刘备伐吴大军前后联营相距七百多里,一旦前方交战后方根本就没办法及时增援。就

  • 刘邦对女婿傲慢无礼,为何会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邦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这个人真的很不简单的,话说刘邦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就是有点市井之气,话说刘邦就对他女婿非常的无礼了,最后差点引来杀身之祸,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帮雄才大略,但人品实在不敢恭维。最典型的是有次兵败,乘车逃命,因嫌车慢,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