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是如何生活的?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是如何生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94 更新时间:2024/2/3 1:03:43

说到杜月笙大家都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是真的厉害,当时社会上的老大好吧,他有一位夫人叫孟小冬,当时十分漂亮的人,但是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杜月笙最后是死的比较早的,反而孟小冬又比较的年轻,那么失去了靠山的孟小冬晚年是怎么生活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不会比你差!”能对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出如此决绝之言的女子,即使是独自一人,她的日子又能过得有多差呢?

孟小冬(1908~1977/5/26),出生于上海梨园世家,名若兰,字令辉,乳名小冬。1916年,父亲孟鸿群演武生戏时摔倒中风,家中断了收入还要治病,生活日渐拮据。身为长女的孟小冬,于是拜姨父仇月祥为师,以老生开蒙,走上演艺之路。

喊嗓、练气、学唱腔、练身段,在严格、枯燥、辛苦地学戏三年之后,12岁的她开始在无锡登台,以《逍遥津》里的汉献帝一炮走红,两个月里出演68场,场场爆满。13岁到16岁,辗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支撑着家中生计,从豆蔻年华到亭亭玉立,以惊为天人的好嗓子,英气逼人的俊俏扮相,倾倒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在上海遇到杜月笙,那时的他还只是黄金荣手下的得力干将,去共舞台捧闪耀的伶界之星。在汉口遇到同演老生的姚玉兰,二人义结金兰。那时的姚还没有成为杜月笙的四太太,更没想到将来会成为孟杜之间的牵线人。

虽然当时上海是赚钱的风水宝地,但只有在京剧的发源地北京唱红,才算是真正的成功。17岁的孟小冬搭班北上,义无反顾地奔向京剧艺术的殿堂。在这里,她以一出《四郎探母》的杨四郎一炮走红;在这里,她拜访名师,磨练自己的技艺;在这里,她录制唱片,获得邀约不断;在这里,她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尚小云马连良荀慧生等同台演出;在这里,她成为红透京城的坤伶须生。收获名誉的同时亦获得丰厚报酬,一年左右,18岁的孟小冬即在北京买下一套小院,把全家从上海接来定居。

还是《四郎探母》,因一次堂会上余叔岩的偶然缺席,孟小冬得以和梅兰芳对戏,18岁的她演杨四郎,30岁的梅兰芳扮演铁镜公主,竟是旗鼓相当,珠联璧合。不久之后,二人又将爱情故事从戏里演成现实。1927年,孟小冬不顾师傅的强烈反对,低调地嫁给梅兰芳,暂居冯公馆。那时梅兰芳的正妻在天津养病,二夫人已育有四个儿女。太完美的激情往往很难持续,各种琐事困扰之下,不到一年时间二人已渐行渐远;1930年8月,孟小冬要为梅大伯母戴孝,却连梅家大门都被拒绝进入,她在倍受伤害之余业以明白,这场情事注定不会有未来;1931年,孟小冬提出分手,留下那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将四年的夫妻时光生生切断。

经人指点,她到上海找律师要将这段婚姻做个清楚了结,姚玉兰与她见面得知此事后,提议请杜月笙出面斡旋。24岁的孟小冬与43岁的杜月笙再次见面,多少大事对杜来讲不过“闲话一句”,这桩小事一个电话就解决问题,梅兰芳拿出四万给孟小冬,双方再无瓜葛。

而孟小冬也返回天津,复出梨园,拜师、磨练技艺,继续对艺术的追求。想不到沉情往事又被媒体翻出炒作,一时间的流言蜚语使孟小冬遭受沉重打击,再次产生昄依佛门之心。在友人的宽慰劝说之下,孟小冬提笔陈情,以《孟小冬紧要事》在天津《大公报》连续三天对舆论做出正面回应,她再次让自己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在舞台上焕发出夺目光彩。

不论愿与不愿,与心灵伤痛相伴的是对身体健康的磨损,1935年,27岁的孟小冬应邀参加杜月笙在沪发起的赈灾义演时,孱弱到只演出八天旋即病倒,休养一年之后才又重新登台。1937年5月,孟小冬再次来到上海为重新开张的上海黄金大戏院剪彩,姚玉兰让好姐妹在自己的住处下榻,孟小冬接受了杜月笙长久以来的绵绵情意。

不久,卢沟桥燃起战火,淞沪会战爆发,孟小冬回京,杜月笙秘密去了香港。战火纷飞中,两人曾在香港相聚数月,随后孟小冬再次回京,拜余叔岩为师,5年如一日地刻苦学艺,闭门息演。期间,远在重庆的杜月笙给了她坚强依靠。抗战胜利后,孟小冬赶到上海和杜月笙相聚,在杜月笙60大寿的义演时,冬皇为大家奉献的余派亲传赢得满堂喝彩,却也成为她诀别舞台的谢幕演出。这一次,孟小冬留在杜公馆,陪伴在疾病缠身的杜月笙身边,细心照料。1949年,她又跟随杜家来到香港。当计划离港前往他国商讨办理护照时,孟小冬问道:“我跟着去,算使唤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呢?”此时63岁的杜月笙已病入膏肓,仍当即宣布要迎娶42岁孟小冬,即使坐着轮椅也要举行婚礼。

1951年,曾经名震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溘然长逝,享年64岁。杜家各奔东西,孟小冬分得2万3千美元遗产,在香港孤身独居,用积蓄支撑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只先后收过钱培荣等几位入室弟子。她的生活简单、清苦但绝不会清贫,毕竟只要她愿意,不论是灌制唱片还是拍电影,都有大把机会在手边。

1967年,她和姚玉兰再次取得联系,此时两人已整整15年没有来往。在姚的劝说之下,孟小冬离开香港赴台。在那里,她的生活状况大为改善,有恒社门人和仰慕者的照顾,有姚玉兰母女的亲情陪伴,她生命的最后十年,即使多半在病中也是温暖平和的。

1977年,古稀之年的冬皇坎坷的一生平静落幕,曾经属于她的爱恨情仇也随之而去,只留余音在人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燕王朱棣,夺取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那个时候朱元璋当然并不只有朱棣一个儿子还活着,那当时,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中间有没有反对或者支持朱棣起兵的,他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

  •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为什么带着一群五十多岁的老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郑和下西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古代的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好事情,而在郑和的船上,除了男性的船员们之外,他还带了很多五十多岁的老妇人上船。这就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了,为什么出海还要带上那么多老妇人?这些老妇人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不带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却要带上这些老妇人呢?郑和下西

  • 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后,为什么要害死帮助自己的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历史上一代女皇,她的事迹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她从一个身份低微的妃嫔,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中间,绝对不只有武则天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和谋划,她的亲姐姐在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武则天的这个姐姐是谁,她是如何帮助武则天的?为什么武则天还会对自己这个亲姐姐下狠手杀了她呢?武则天为了当

  • 刘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总能绝地求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两部书尽管一部是小说,一部是历史,但是即便是小说也还是有很多符合历史的地方,尤其是在刘备身上。刘备在正史当中的形象并不同于小说当中,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变化,那就是刘备经常打败仗,但是尽管如此,每次却也能够像是开了挂一样的绝处逢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刘备就能够做到这样类

  • 陆逊和司马懿为什么会被困在诸葛亮的八卦阵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八卦阵”,一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阵法”,而阵法讲究的就是用一个以特定规律办法建设而成的局面,去困住制服自己的对手,如果对手对于这个阵法一点也不了解的话,那自然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但是一旦找到了对付阵法的办法,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但是为什么

  • 元朝时期中国的国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闪耀的一个朝代,虽然是金人掌控政权,但是毕竟是历史,最近也有不少的人问了,在元朝时期,当时的中国应该叫什么呢?国名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元朝时期中国国名判定,我认为在当时,它不叫中国,而妥帖有和蒙古元素掺杂在里面,因为在蒙元时期,那

  • 宰相刘罗锅真的是宰相吗,刘罗锅的父亲才是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宰相刘罗锅》是一部很多人都很喜爱的电视剧,对于剧中主角“刘罗锅”自然也是很熟悉,他身为一朝宰相,自然会是权力很大,而且与恶势力斗智斗勇。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罗锅的原型,刘墉,并不是什么宰相,真正能够被称为“宰相”的,是他的父亲刘统勋,虽然他不叫&

  • 明朝时期东厂是如何成立的?又是怎样衰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统治时期,在皇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三个机构,那就是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了。其中东厂与西厂全部都是由太监所组成的,他们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伺候皇帝以及皇帝的家眷与后宫了。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太监们为何都要被阉割的原因了。那么当年东厂是在什么样子的情况下成立的呢?后来又是如何衰亡的呢?现在

  • 蒙古人为什么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蒙古人和金国其实小编一直觉得他们都不是善类,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小编看得十分的尴尬,话说在宋朝时期,这个蒙古人其实是把金国的皇室都杀光了的,但是对宋朝的皇帝竟然是善待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蒙古灭金之

  • 为什么元朝没有剃发易服,清朝为什么要剃发易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剃发易服”,对于整个汉民族的服饰文化传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原本流传了数千年的服饰文化就这样被迫截断,以至于现如今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民族该有的样子。而清朝时期有剃发易服,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但是在清朝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同样是非汉人统治的元朝,但为什么元朝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