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4/2/7 15:20:17

明朝时期的燕王朱棣,夺取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那个时候朱元璋当然并不只有朱棣一个儿子还活着,那当时,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中间有没有反对或者支持朱棣起兵的,他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都死了,但儿子大了,继位了;八子潭王朱梓、九子赵王朱杞在靖难之役之前已经死了,无子,封国被废除;十子鲁王朱檀,也死在靖难之前,此时独子鲁世子还年幼,插不上话;二十六子朱楠早夭。

1.现在看看剩下的藩王在当时是什么情况?

二子秦王朱樉。靖难前死了。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

三子晋王朱棡。靖难前死了。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济熺。

五子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弟,第一个被建文帝削爵,流放云南,在靖难最后一年(1402年)才被建文帝抓回南京关押。

六子楚王朱桢。封在湖北武昌。

七子齐王朱榑。被建文帝削爵,从封地山东抓到南京关押。

十一子蜀王朱椿。封在四川成都。

十二子湘王朱柏。封在湖北荆州。在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全家自焚而死。

十三子代王朱桂。封在山西大同。被建文帝削爵。

十四子蜀王朱楧。封在甘肃兰州。

十五子辽王朱植。封在辽东。

十六子庆王朱栴。封在宁夏银川。

十七子宁王朱权,封在蒙古赤峰。

十八子朱楩。封地云南,被建文帝削爵,废为庶人,全家迁往福建漳州。十九子谷王朱橞。封地在宣府。

以上是朱元璋去世后、靖难之役发生前成年的已就藩的藩王,有一定军事实力。

以下6位藩王,当时年龄小,都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的王,还没有就藩,插不上手脚。他们都是朱棣当上皇帝后去外地就藩的。

二十子朱松。生于1380年,封韩王,封地辽东。靖难之役发生时,还在南京,一直没就藩,子孙后来就藩甘肃平凉。

二十一子朱模。生于1380年,封沈王,封地山西长治。

二十二子朱楹。生于1382年,封安王,封地甘肃平凉。

二十三子朱桱。生于1386年,封唐王,封地河南南阳。

二十四子朱栋。生于1388年,封郢王,封地湖北安陆。

二十五子朱㰘。生于1388年,封伊王,封地河南洛阳。

综上,除了早死的和年幼的,真正有能力插手的就是老二秦王家、老三晋王家、老六楚王、老十一蜀王、老十四肃王、老十五辽王、老十六庆王、老十七宁王、老十九谷王,共9位。

2.一一来 看:

老二秦王家。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那几年安心在西安吃肉夹馍,插不上话。

老三晋王家。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济熺,那几年一直在太原吃刀削面,插不上手。

老六楚王朱桢。此前多次受朝廷委派,带兵镇压西南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他坐镇武昌看热闹。

老十一蜀王朱椿。成都很远,进出不方便。乐得在成都打麻将,泡温泉,日子舒坦得很。据说有暗地里为燕王提供军事物资。

老十四肃王朱楧。封地原来在张掖,真是太远了,建文元年朝廷同意他移镇兰州,这时候他正忙着建兰州的新王府,没心思理会朱棣和朱允炆的事情。

老十五辽王朱植。原本驻守辽东,靖难之役爆发,朱棣攻克山海关,切断了辽东与内地联系,朱植走海路回到内地,朱棣靖难成功后,虽然对他有点不满,但是做哥哥的还是宽宏大量,原谅了这个弟弟,并为朱植找了个好地方--荆州,让他到这里就藩。辽藩嘉靖年间被废除。

老十六庆王朱栴。封地在宁夏银川,正在满着屯田和新王府的事情,加上初来乍到,西北贫瘠,实在帮不上谁的忙。

老十七宁王朱权。封地在蒙古赤峰。手握重兵,被朱棣连哄带骗拉上造反的贼船,要是没有这个弟弟支持,朱棣大事难成。

老十九朱橞。封地在宣府,有一定实力。朱棣起兵造反后,他吓得急忙跑回南京赵建文帝。3年后,朱棣率大军杀到南京城下,朱橞受建文帝命令率军守金川门,结果他和大将李景隆一起开门迎接朱棣大军进城。

3.从上述史料分析来看,即便建文帝一开始就削除了5位叔王,搞得人心惶惶,但是其他藩王一开始还是心向朝廷的。

因为当时的建文朝廷很强大,拥兵百万,粮草充足,对付一个朱棣,本应是绰绰有余。所以他们这些人大多数不敢和朱棣来往,不敢支持朱棣,怕得罪朝廷。这再一次说明,建文帝的削藩不是真正的削藩,而是整治违法犯罪的藩王;对于遵纪守法的藩王,朝廷照样优待。朱棣成功后,并不因为大部分弟弟和侄子在靖难期间没有支持自己,而明显怪罪大家。

对支持自己的宁王朱权和谷王朱橞,朱棣对他们相当好。但是,干坏事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后来第四任宁王朱宸濠造反,被明武宗朱厚照凌迟处死,宁藩被永远废除。谷王朱橞后来涉嫌谋反,被朱棣废为庶人,谷藩被废除,朱橞被关押至死,后代绝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为什么带着一群五十多岁的老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郑和下西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古代的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好事情,而在郑和的船上,除了男性的船员们之外,他还带了很多五十多岁的老妇人上船。这就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了,为什么出海还要带上那么多老妇人?这些老妇人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不带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却要带上这些老妇人呢?郑和下西

  • 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后,为什么要害死帮助自己的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历史上一代女皇,她的事迹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她从一个身份低微的妃嫔,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中间,绝对不只有武则天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和谋划,她的亲姐姐在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武则天的这个姐姐是谁,她是如何帮助武则天的?为什么武则天还会对自己这个亲姐姐下狠手杀了她呢?武则天为了当

  • 刘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总能绝地求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两部书尽管一部是小说,一部是历史,但是即便是小说也还是有很多符合历史的地方,尤其是在刘备身上。刘备在正史当中的形象并不同于小说当中,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变化,那就是刘备经常打败仗,但是尽管如此,每次却也能够像是开了挂一样的绝处逢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刘备就能够做到这样类

  • 陆逊和司马懿为什么会被困在诸葛亮的八卦阵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八卦阵”,一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阵法”,而阵法讲究的就是用一个以特定规律办法建设而成的局面,去困住制服自己的对手,如果对手对于这个阵法一点也不了解的话,那自然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但是一旦找到了对付阵法的办法,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但是为什么

  • 元朝时期中国的国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闪耀的一个朝代,虽然是金人掌控政权,但是毕竟是历史,最近也有不少的人问了,在元朝时期,当时的中国应该叫什么呢?国名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元朝时期中国国名判定,我认为在当时,它不叫中国,而妥帖有和蒙古元素掺杂在里面,因为在蒙元时期,那

  • 宰相刘罗锅真的是宰相吗,刘罗锅的父亲才是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宰相刘罗锅》是一部很多人都很喜爱的电视剧,对于剧中主角“刘罗锅”自然也是很熟悉,他身为一朝宰相,自然会是权力很大,而且与恶势力斗智斗勇。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罗锅的原型,刘墉,并不是什么宰相,真正能够被称为“宰相”的,是他的父亲刘统勋,虽然他不叫&

  • 明朝时期东厂是如何成立的?又是怎样衰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统治时期,在皇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三个机构,那就是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了。其中东厂与西厂全部都是由太监所组成的,他们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伺候皇帝以及皇帝的家眷与后宫了。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太监们为何都要被阉割的原因了。那么当年东厂是在什么样子的情况下成立的呢?后来又是如何衰亡的呢?现在

  • 蒙古人为什么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蒙古人和金国其实小编一直觉得他们都不是善类,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小编看得十分的尴尬,话说在宋朝时期,这个蒙古人其实是把金国的皇室都杀光了的,但是对宋朝的皇帝竟然是善待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蒙古灭金之

  • 为什么元朝没有剃发易服,清朝为什么要剃发易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剃发易服”,对于整个汉民族的服饰文化传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原本流传了数千年的服饰文化就这样被迫截断,以至于现如今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民族该有的样子。而清朝时期有剃发易服,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但是在清朝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同样是非汉人统治的元朝,但为什么元朝就没有

  • 马良是马氏五常中最良的,为何没有指出刘备连营八百里的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马良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而且是以聪明著称的,话说马良在刘备手下做事的时候也混得风生水起的,但是这么聪明的马良最后却没有看出或者说指出刘备连营八百里的错误,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马良是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