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46 更新时间:2024/2/7 15:34:21

魏忠贤到底是明朝的奸佞,还是救星,这一切都随着他的死而变得无解了。原本一直都认为,魏忠贤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人物,宦官当政的时期都是一个王朝即将覆灭的时期,杀了魏忠贤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是这样依然没能阻止明朝的灭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认为,如果当初不是魏忠贤被杀掉的话,或许明朝就不会,或者不会这么快就灭亡,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魏忠贤会有这样大的能力呢?

魏忠贤,明末有名的大太监,大奸臣。他少时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们混迹于街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来。

魏忠贤是自宫的,话说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监样了还真对不起他这一刀。

进宫后他巴结上了客氏,这个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还是皇子时,这个客氏对他真的是没话说,所以朱由校继位后非常信任客氏,按说皇帝继位后就没有乳母什么事了,但是朱由校封她为奉圣夫人,每天出入朱由校的寝宫,据记载二人可能有关系。

魏忠贤搭上了客氏这条线当然是扶摇直上。至于客氏为什么看好魏忠贤,有传言说他是自宫的,由于手艺不好,或者是故意的,所以宫的不干净,由此凭这点跟客氏搭上关系还是有可能的。

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极受宠信,出人司礼秉笔太监,这个位置是可以为皇上代批奏折的,权力非常大,算是太监这门行业的最高水准。朱由校是很贪玩的皇帝,基本不管国事,因此魏忠贤一时权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岁”,而当时有种说法叫“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阉党,魏忠贤也被给办了。史书上记载魏忠贤无恶不作,崇祯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灭掉魏忠贤,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还有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的说法呢?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造反,比如李自成张献忠等,说明朝亡于流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回头来看一下,朱由校在位时,也就是魏忠贤当权的时候,有记载的民变只有一次,而到了崇祯时期,各地民变四起,那些闯王什么的都是这个时候起来的。

朱由校喜爱木工,完全不管事的,而魏忠贤是大贪特贪,但是他在贪之余还是办事的,难道说崇祯皇帝就不办事吗?当然办,崇祯还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皇帝,但是没有用对地方,方法不对。

魏忠贤当权后,实行了一个好政策,那就是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因为国库没钱啊,没钱自己就没法贪了。虽然自己贪一点,但是国库还是逐渐的充实起来,当时边界正闹腾,没有军饷军队哪有心情打仗呢?

崇祯当政后弄死了魏忠贤,皇帝也不是超人,他还是需要手下办事的,这时另一帮人上来了,那就是东林党。东林党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当时的江南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崇祯停止收工商税,还有矿税。

朱由校时期,江南当时光茶税每年就有20万两的收入,而到了崇祯时期,能收上来一半就不错了。既然国库少了这么大的一项收入来源,国家打仗要用钱怎么办?只能算在老实的农民头上了。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能挣多少钱?放着那么富有的资本家和矿老板们,欺负老实的农民这算啥。

当然崇祯还是个节约的皇帝,他也知道农民不好过,因此决定开源节流、精兵简政,在东林党的串活下取消了全国各地的驿馆,这的确为朝廷节约了不少钱,但是也让很多人失了业,以前的驿馆工作人员一下子成了无业游民,其中有一个叫李自成的。

有人说崇祯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属于天灾,就算属于天灾,老百姓们的粮食已经减产了,可朝廷为什么还要加重百姓的税收呢?

因此百姓们在无活路的情况下,纷纷造反,在这种情况下,东林党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不肯妥协,如果他们能稍微的放弃一点自己的利益,给农民们一点活路,也许各地就没有那么多的流寇了,崇祯也就可以分出精力专心的对付后金。

历史中东林党的人个个非常清廉,极富正义感,但是当满清入关后,在抄那些东林党的家时,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当然个别清廉的还是有的。

魏忠贤在的时候,将东林党压的死死的,征收税变相的缓解了农民的压力,但是他动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们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祯灭了魏忠贤,而东林党又变相的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明朝亡于流寇,不如说亡于东林党更确切些。

反观最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在崇祯身边的,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太监。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辛弃疾为什么得不到重用?辛弃疾有治国之才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还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不过辛弃疾的一生命运多舛、怀才不遇,直到最后都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辛弃疾从小在金国出身,少年时回到宋国,此后在朝廷担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位。不过因为自己的政见和主派相违背,最后遭到弃用,只能归隐山田。此后辛弃疾

  • 为什么很多人投奔袁绍,而不选择袁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袁绍与袁术,同样都是出身于东汉末期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两个人名义上都还是兄弟,也都在当时割据一方,但是却总给人一种袁术不如袁绍,或者袁绍比袁术更加活跃的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才都去投奔袁绍了,很少有人往袁术身边聚集,为什么兄弟两个会有这样大的差别?那些人为什么会选择袁绍,而不选择出

  • 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一直都是很多人热衷于讨论的时期,三个国家各自都有很多著名的将领,比如蜀汉刘备就有五虎上将,而与之相对应的,曹魏也有五子良将,虽然说双方可能并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这也各自代表了各自的武将,尽管这些名号都是后人给他们编出来的。不过,曹魏和蜀汉都有了,那东吴有什么?东吴有没有很厉害的武将,能

  • 春秋战国为何能爆发百家争鸣?先秦士人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何这种事情会在公元前770年发生呢?其实这跟当时的士人崛起有关。在先秦早期,普通百姓基本上是没有晋升做官之路的,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选择去读书,因为没有出路。但在大争之世的背景下,各国开始相互讨伐吞并,想要不被灭亡就需要能人,如果朝中没有能够担当

  • 疽发背而死什么意思?背疽究竟是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会导致人口大量衰减的不止是战争,还有各种疾病。因为古时候的医疗技术和条件都十分有限,往往只能医治一些小病,遇上大病或者疑难杂症就十分棘手。所以古时候一旦爆发瘟疫,最后带来的伤亡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当时有种病叫做背疽,很多人都是死于这种疾病,那背疽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背上长了一些毒疮,因为没

  • 为什么有人说关宁锦防线拖垮了明朝?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事情的关宁锦防线还是很有话说的,话说当时明朝就被这个防线给拖累了很久,最后很多人也说了这个关宁锦防线也是拖垮了明朝的只要原因,看到这个小编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

  • 乾隆赏赐惇妃两根黄瓜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乾隆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位皇帝了,毕竟是富二代皇帝吗,又不用打江山什么的,吃喝玩乐就好了,话说在乾隆65岁的时候,惇妃是有给乾隆又生了一个女儿的,这在当时是十分的喜庆的一件事情,但是当时乾隆却只赏赐了惇妃两根黄瓜,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乾隆皇帝在清朝的历史上,算是一个不折

  • 蚩尤被称为是魔神,为什么在汉朝前又有人祭拜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蚩尤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话说他被称为是魔神,而我们又是称为炎黄子孙的,所以这应该是势不两立的一个情况了,但是在汉朝之前好像古人都是有祭拜蚩尤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厘清蚩尤与炎黄祭祀之误解自殷商周开始有文字

  • 拓跋珪为什么把国名由代改成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拓跋珪其实还是有不少的人都认识这个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但是这个人把北魏反正是治理得风生水起的,这些我们今天不说了,我们来说说拓跋珪这个人把北魏改成北魏的原因吧,话说当时北魏叫的是代,那么为什么拓跋珪要把代改成北魏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老魏&rdq

  • 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皇帝姓名在位时间年号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年代,这个时代有人们非常羡慕的盛世,开放的环境,任何一个展现唐朝时期的影视剧,都是用最华丽的场景来展现这个时代,给人们一种很富有的感觉。而每一个古代的朝代,皇帝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唐朝的皇帝又是什么样的?唐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他们的姓名、在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