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有阿房宫么?阿房宫为何会凭空消失?

历史上真有阿房宫么?阿房宫为何会凭空消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59 更新时间:2024/1/28 4:07:37

阿房宫是秦朝修建的一座朝宫,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宫”。不过传说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给烧没了,但根据历史学家的发现,项羽并没有烧掉阿房宫,而且历史上究竟有没有阿房宫可能都是个谜。阿房宫曾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但阿房宫算是最神秘的一个建筑,至今都找不到一点踪迹。那阿房宫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呢?下面就为大家来解答这个问题。

豪华的宫殿是封建社会的皇帝佬进行朝会和居住的地方,它规模宏大,格局严谨,每一个设计点都突显权的尊严。如汉代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清朝的紫禁城等等。但在众多的宫殿中,秦始皇的阿房宫在历史中,始终是争议不断,难道它真的被项羽烧掉了。其实,我们都错了,专家通过实验,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出它根本没有存在过,你想知道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以及专家究竟用什么高科技方法,证明了这个论断,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阿房宫修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它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可以负责地说:阿房宫是秦朝的标志性建筑,为我们现在却看不到它,甚至找不到它的残留物,那么大的一座宫殿,怎能凭空消失呢?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烧三月不灭。”也就是说,项羽率兵攻进咸阳城后,他杀掉了秦降王子婴,自己好取而代之。面对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成的阿房宫时,项羽手下的将士并未发现它的美好,在他们的眼中,阿房宫代表的就是“反动”的秦朝,是用万千的人的性命堆砌而成的“邪恶”建筑。

项羽直接下令将其烧毁,大火足足烧了三月才熄灭。正因如此,阿房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阿房宫真的是被烧毁的吗?对于这件事儿,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有些不同。小编可以简单地总结三点:

一:阿房宫真实存在(文学家的观点)

“史书典籍“是阿房宫存在最好的证明,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我们能感受到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故此,项羽进咸阳之后,就将阿房宫烧毁了。

二:阿房宫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历史学家的观点)

随着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阿房宫经受长时间的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后,原貌遭到破坏,最终,变成废墟长埋地下。

三:世界上根本没有阿房宫(考古学家的观点)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阿房宫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四年时间。专家估算它的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这是一项根本完不成的任务,除非它是豆腐渣工程。

这三点猜测,各位读者您更支持哪个,别着急,专家已经给出答案了。

专家们在咸阳宫遗址调查研究时,曾发现大火过后留下的一些痕迹。当宫殿被大火烧毁后,宫殿的白墙和瓦片会呈现红色,木桩会留下灰烬。紧接着,专家用考察咸阳宫遗址发现痕迹的经验,开始调查阿房宫遗址,结果发现阿房宫并没有被项羽放火烧毁过的痕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考古专家们带着疑问来到阿房宫遗址时,却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儿,经过专业的深挖后,他们只发现了夯土,并未发现火烧的痕迹。紧接着,专家又对周围居民住居的空地、农田全部进行了钻探。

大火将阿房宫烧了三天三夜后,废墟上会形成灰烬层,并且灰烬层内还会存在未被烧毁的木炭的颗粒物。专家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他们将在遗址和周围取到的样土,全部带回研究所。

专家首先配置了重液(土壤放在重液中,里面的物质因为比重不同,会在重液中呈现不同层次的悬浮状态),用浮选的方式将土壤中物质分离出来,而碳化木屑因为较轻,会在重液最上层漂浮。

专家用显微镜片观察后,发现上层悬浮物中只有二三十个碳化木屑。这个试验结果,强有力地证明了阿房宫并没有被烧毁,它更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消失(消失腐烂的木制品,也会在土壤中留下大量的碳化木屑)。将猜测一个个排除后,专家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秦人用4年时间修建阿房宫,并未修建完成,只是修好了地基,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发现阿房宫的遗址,而未发现碳化木屑的残留。

《阿房宫赋》中辉煌的阿房宫只能出现在文章中,它并未真实地存在过,这个千年谜题,专家终于用高科技,彻底揭开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到底是明朝的奸佞,还是救星,这一切都随着他的死而变得无解了。原本一直都认为,魏忠贤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人物,宦官当政的时期都是一个王朝即将覆灭的时期,杀了魏忠贤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是这样依然没能阻止明朝的灭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认为,如果当初不是魏忠贤被杀掉的话,或许明朝就不会,或者不

  • 辛弃疾为什么得不到重用?辛弃疾有治国之才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还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不过辛弃疾的一生命运多舛、怀才不遇,直到最后都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辛弃疾从小在金国出身,少年时回到宋国,此后在朝廷担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位。不过因为自己的政见和主派相违背,最后遭到弃用,只能归隐山田。此后辛弃疾

  • 为什么很多人投奔袁绍,而不选择袁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袁绍与袁术,同样都是出身于东汉末期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两个人名义上都还是兄弟,也都在当时割据一方,但是却总给人一种袁术不如袁绍,或者袁绍比袁术更加活跃的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才都去投奔袁绍了,很少有人往袁术身边聚集,为什么兄弟两个会有这样大的差别?那些人为什么会选择袁绍,而不选择出

  • 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一直都是很多人热衷于讨论的时期,三个国家各自都有很多著名的将领,比如蜀汉刘备就有五虎上将,而与之相对应的,曹魏也有五子良将,虽然说双方可能并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这也各自代表了各自的武将,尽管这些名号都是后人给他们编出来的。不过,曹魏和蜀汉都有了,那东吴有什么?东吴有没有很厉害的武将,能

  • 春秋战国为何能爆发百家争鸣?先秦士人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何这种事情会在公元前770年发生呢?其实这跟当时的士人崛起有关。在先秦早期,普通百姓基本上是没有晋升做官之路的,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选择去读书,因为没有出路。但在大争之世的背景下,各国开始相互讨伐吞并,想要不被灭亡就需要能人,如果朝中没有能够担当

  • 疽发背而死什么意思?背疽究竟是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会导致人口大量衰减的不止是战争,还有各种疾病。因为古时候的医疗技术和条件都十分有限,往往只能医治一些小病,遇上大病或者疑难杂症就十分棘手。所以古时候一旦爆发瘟疫,最后带来的伤亡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当时有种病叫做背疽,很多人都是死于这种疾病,那背疽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背上长了一些毒疮,因为没

  • 为什么有人说关宁锦防线拖垮了明朝?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事情的关宁锦防线还是很有话说的,话说当时明朝就被这个防线给拖累了很久,最后很多人也说了这个关宁锦防线也是拖垮了明朝的只要原因,看到这个小编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

  • 乾隆赏赐惇妃两根黄瓜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乾隆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位皇帝了,毕竟是富二代皇帝吗,又不用打江山什么的,吃喝玩乐就好了,话说在乾隆65岁的时候,惇妃是有给乾隆又生了一个女儿的,这在当时是十分的喜庆的一件事情,但是当时乾隆却只赏赐了惇妃两根黄瓜,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乾隆皇帝在清朝的历史上,算是一个不折

  • 蚩尤被称为是魔神,为什么在汉朝前又有人祭拜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蚩尤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话说他被称为是魔神,而我们又是称为炎黄子孙的,所以这应该是势不两立的一个情况了,但是在汉朝之前好像古人都是有祭拜蚩尤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厘清蚩尤与炎黄祭祀之误解自殷商周开始有文字

  • 拓跋珪为什么把国名由代改成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拓跋珪其实还是有不少的人都认识这个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但是这个人把北魏反正是治理得风生水起的,这些我们今天不说了,我们来说说拓跋珪这个人把北魏改成北魏的原因吧,话说当时北魏叫的是代,那么为什么拓跋珪要把代改成北魏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老魏&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