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士兵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吃小米

宋朝士兵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吃小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4/2/7 15:56:32

我们知道,古代人的生活习惯与现如今的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方式也是和现在人们很不一样,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在打仗的时候,不同于寻常,能够保住性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南宋时期,士兵们宁肯饿死,也不愿意吃小米去保命,这是为什么?小米在当时是什么地位,什么含义,为何大家都不愿意去吃?

有史料记载:“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粟,就是今天的小米。为什么南宋时期士兵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精壮汉子。可以说,这些来自北方的流民,是宋军的主要作战力量。到绍兴末年才过去三十年左右,军队的兵员咋都成了南方人了呢?这跟“绍兴和议”中的一项条款有关。

绍兴和约签定之后,金朝统治者要求南宋当局履行归还“北人之在南者”的条款。宋廷不敢不从命,马上将“海州、泗州、涟水在南百姓”,“根刷过淮北。”后又写信给金朝,“许以所索陕西、河南人次第而遣”。绍兴十四年,高宗、秦桧又“命州县根刷,前后归朝人发还金国,”但金人还不满意,于是秦桧又“命尽发前后所得大金、契丹及归朝人五万,还于大金”。

秦桧这样做的目的既是满足金国的要求,更是为了“阴谋内弱军势,绝后来归降之心”。此外,高宗、秦桧对于淮水、大散关以北的人民因不堪忍受金统治者的压榨,或因饥荒而冒死南归者,也拒于国门之外。他们下令给宋金交界的地方官吏说:毋招集流亡,恐致生事。当时,金国连连灾荒,陕西一带百姓“无以食,争西入蜀”但因为秦桧命令,宋庭不敢接纳,以致这些百姓“皆散去饿死,其壮者,北人多买为奴婢。”赵构和秦桧如此举动,无疑是断绝了宋军精壮兵员来援,导致后来宋军战斗力大减。而且,他们的举动,也让北方的百姓和义军心寒,不敢南来,大大巩固金国的统治,削弱了南宋的边防。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按道理,在北宋和南宋之交,随着大批北方人的南迁,长江流域一带的农民已经开始种植小米。如“沅、湘间多山,农家惟植粟”,他们的主食与北方人基本相同。在海南岛,“所产粳不足於食,乃以薯芋杂粟作粥糜以取饱”。南方瑶人“耕山为生,以粟、豆、芋魁充粮”。上述记载均说明南方人并不单纯食大米,小米也成为不可替代的主食了,“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所谓“民以食为天”,小米也是粮食,为何当兵的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你千万别以为这些不吃小米的士兵是因为吃不惯或者出于气节,是不为北方小米折腰,那就大错特错了。

王之道说:“吾之将士,比自讲和以来,初无尺寸之劳、毫发之功。二十年间,享其富贵尊荣。……黄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养倍侈,有非言之所能尽者,孰肯披甲胄、冒锋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哉?”在如此奢侈的生活环境中混日子的士兵们,又如何要求他们养成艰苦奋斗的吃小米精神呢?另外,绍兴二十一年,学者何侗论及当时的军政之弊说:“为将帅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思绝,市井之习化,而训练之法坏。二十二年间,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原来当兵的一边当兵,还一边做生意,“保家卫国”和赚钱发财两不误,当真是历史奇迹。

趣历史点评:小米主产区在北方,南方部分地区也有生产,煮干饭口感是不太好,但熬粥绝对一流。之所以士兵不爱吃小米,重要是长期的养尊处优,失去进取心、雪耻之耻,觉得吃小米有失颜面。对于这些商兵来说,饿死事小,失面事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会武功吗,历史上的曹操武力值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历史上的人物,其实都是会习武的,尤其是那些会领兵打仗的将领,毕竟他们自己也上战杀敌,没有武力值是活不下去的。那如此说来,很多人可能就比较好奇,汉末时期,曹操是不是也会武功?在他还没有成为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曹操的时候,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经历也还是相当丰富的,那他自己是不是也会武功,历史上曹操的

  • 马谡想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就真死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时,马谡丢失街亭,实在是令人感到遗憾而又有些可笑。马谡想要像项羽、韩信那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把自己、军士放在一个险境里,还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很合适的,居高临下。然而却没想到,最后竟然真的就败了,自己回去也抬不起头,军令处置真的死了。那为什么马谡就没办法成功?他所做的选择,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天下没有杀韩信的刀?那吕后是如何杀掉韩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是刘邦能够一统天下的重要功臣,但是韩信最后却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这也是吕后诛杀功臣,为刘邦稳固政权的开始。项羽死后,韩信首先被解除兵权,立他为楚王,但后来韩信又遭奸人陷害,贬为淮阴侯。吕后趁刘邦在外,与萧何联手把韩信骗到长乐宫,最后夷了韩信三族。都说“天下没有杀韩信的刀&rdquo

  • 清朝和元朝鼎盛时期,谁的领土面积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因为清朝和元朝统治时期,把中原和草原都结合到了一起,所以这两个朝代的国土面积算是最大的。那清朝和元朝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究竟谁的会更大一些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论,不过元朝鼎盛时期对西北还有西南控制领域更大,所以总体面积应该还是元朝会更大一些。不过算元朝的领土究竟要不要把蒙古帝国给

  • 朱祁钰夺了皇位,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俩,在明朝历史上也算是奇观。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沦为瓦剌的俘虏,朱祁钰继位,这时候朱祁镇虽然还活着,但是也被迫成为太上皇。但是后来朱祁镇平安归来,朱祁钰却不愿再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而是将他软禁起来。但是,既然朱祁钰不想放弃皇位,又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杀了朱祁镇?只要朱祁镇活着一天,

  • 汉匈百年战争最后究竟谁赢了?汉匈百年战争起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匈百年战争是指,从西汉初年刘邦开始,对匈奴展开的一系列战争。期间双方军队各有胜负,最后在汉宣帝时期对匈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西汉国力强大,但是对付匈奴也耗费了几代人的时间,虽然最后汉朝取得了胜利,但国力却逐渐走衰,只是匈奴的整体状况更加薄弱一些,所以对匈奴造成的影响更大。汉匈百年战争的起因总结起来就

  • 宋仁宗为什么是宋朝最伟大的皇帝?他究竟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一共有42年。宋仁宗在位期间,为宋朝开启了仁宗盛治,这段时期在历史上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以宋仁宗也被称为是宋朝最伟大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使得宋朝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这都跟宋仁宗心情宽厚,懂得时刻约束自己的权利有关,历史上像宋仁宗这样

  • 曹丕登基之后,曹植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民间故事中,曹丕、曹植这对兄弟之间,总是有一些隔阂,因为继承人的身份,或者因为甄夫人。人们的想象力总是无穷无尽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故事听的多了,或许就以为是真实了。不过,真实的情况,还是得从真实的史书上去寻找,究竟历史上,在曹丕登基之后,有没有为难过曹植,曹植到底过得怎么样?真的像《七步诗

  • 司马昭为什么不敢称帝?他究竟有何顾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等于是把曹氏宗亲都处理干净了,为司马家登基称帝扫清了一切障碍。不过司马懿碍于史书对他的记载还有后人对他的评价,并没有把曹芳赶下台,自己称帝,这点还是能让人理解的。但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没称帝,这就究竟是为什么呢?司马师英年早逝,错失了机会,不过司马昭对于朝堂

  • 吴起杀妻是怎么回事,吴起为何如此狠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烽烟四起,各国之间的战事可谓是一触即发,而打仗就需要人才,战国自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吴起,他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家,还曾经主持过楚国的吴起变法,当年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但是,虽然吴起是常胜将军,但是他却曾经为了功名杀掉自己的妻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吴起杀妻背后有什么原因,吴起到底是一个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