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统一用了多少年,秦国几乎没出过昏君为什么那么久才统一

秦国统一用了多少年,秦国几乎没出过昏君为什么那么久才统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76 更新时间:2024/1/25 8:51:04

战国时期虽然历经数百年,但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也莫过于秦国从崛起一直到完成天下一统的时间了吧。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这段时间里,几乎就没有一个国君是昏君,秦国的发展也一直都朝着一个非常好的方向。那么,秦国统一前后一共用了多少年的时间?既然秦国一直都没有出现一个昏君,为什么还是用了那么久才完成最终完成统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中,贾谊将秦统一六国描述得气势磅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单单是秦统一了中国。

宋朝大家苏洵说:“弊在赂秦”,认为是其他六国不团结,喂肥了秦国。后世更是从商鞅变法、秦国君主锐意进取等等角度分析原因。但是,以强大著称的大秦帝国,为何还需要秦始皇继承“六世余烈”——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也就是经历7代君主,一百余年才完成统一,时间远远长于统一后的秦朝政权的寿命。

说句白话,你都这么厉害了,怎么才统一?好不容易统一了,怎么这么快就灭亡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秦风云——

1.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除去最后十年一口吞了六国之外,其余的一个多世纪都在干什么。

其一,秦国地处西北一隅,与诸戎为邻,建国以来便为天下所鄙,跟楚国一样被视为蛮人。

所谓关中,也不过是周王室东迁之后的一块弃地。可谓是地处文明边缘,异族环伺。无论是春秋五霸的穆公时代,还是与强魏多次死磕的献公时代,秦国的国土,也就今天陕西南部到甘肃东部那个范围,倘若没有穆公当年征服诸戎拓地数百里,秦国真的只能算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缺乏像晋楚一般的战略纵深。

这,便是秦国的地缘劣势。

其二,关中作为周室弃地,在被犬戎揉虐过来耕地,资源方面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当时的关中,远不如后世那般富庶。

穆公称霸西戎所拓展的土地,更多的出自于战略需求,而不是实实在在增加了老秦人粮食铁器的财货物力。相比起地处中原的三晋,宋卫等国,秦国可谓是相当贫瘠。

这,便是秦国的资源劣势。

其三,秦国民风彪悍,凶勇好斗,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都有无数莘莘学子埋头苦读以求一朝成名,而秦国人却忙于打打杀杀。后世李斯在谏逐客令中便指出,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秦国在孝公之前最辉煌的一个年代,朝堂之上最有才华的大臣皆来自他国。一个国中不出贤才的国家,即便给他们再多的资源国土,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出息。再加上秦国贫瘠,列国鄙视,会选择到秦国效力的士子,实在太少太少。

这,便是秦国的人才劣势。

在这三大劣势之下,逐鹿天下只能是个梦,能够自保已经很勉力。尤其是魏国变法之后称霸天下,任用吴起打击秦国,几乎把秦人锁死在关中陇右。

于是,孝公一纸求贤令开始改变了秦国人才匮乏的局面。打压本土贵族豪强,大力引进六国人才,赏罚分明,激赏军功,面对异国士子封赏的大度远非他国所能比较。开了山东六国士子疯狂涌进关中的时代。

自商鞅开始,张仪,魏冉,范睢,蔡泽,吕不韦,李斯一干超级强臣改变了天下的局势。而在政治制度上面的变革,几乎逆转了秦国文明边缘的局面,一举成为战国七雄文化与经济的聚集点。

惠文王时期,名将司马错力主南征巴蜀,吞下天府之国,辟地千里,控制长江上游,俯视荆楚。一战获得了庞大的耕地面积,国家的战略纵深,为后世秦军东出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

光是从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到惠文君吞灭巴蜀,历时已将近三十年。而这段时间,秦国仅仅只是弥补了与六国的差距,做到了与齐楚魏这样的强国平起平坐,还远远没到一超多强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最大的推动力,是来自昭襄王。为政任用魏冉,范睢,为军任用杀神白起。范睢的远交近攻大家基本上都听说过,这个政策在当时很好的抑制了六国合纵。而对于白起的战绩,这里来划个重点。

昭襄王十三年,伊阙之战,斩韩魏联军24万。十五年,攻拔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二十八年,伐楚,拔鄢郢二都。三十四年,华阳之战,斩三晋联军十五万。四十三年,径城之战,斩韩军五万。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一说二十五万)

以上数据可能有水分,毕竟古代战争的行军人数是把作战队伍和补给队伍一起算上的,但无论如何,白起戎马一生最大的贡献不是为秦国占领了多少土地,而是消灭了六国多少有生力量。

到了这一步,如果你是六国之一的君主,你会绝望吗?长平之战前,燕国主导过一次五国联军伐齐,把当时国力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齐国打废了。而长平之战,把军力能与秦国匹敌的赵国给废了。往后,山东六国便再无抗衡秦军的力量。

秦昭襄王执政四十余年,做到的功绩便是占拥天下一半的领土,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自孝公变法至昭襄王落幕,已将近一个世纪。随后,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期间加起来也就三年,可以忽略不计了。紧接着便是千古一帝同志登场。

嬴政13岁登基,39岁统一六国,用时26年。而这26年间,前面一大半的时间是秦国举国在长平之战后休养生息,朝堂之上的权力游戏。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收割了六国人头。

严格来讲,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共历时一百三十年左右。前面的四代君王,除去武王在位时间过短,其余的三位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是为了后世做铺垫,以致于嬴政可以在短短十年间一剑扫六合。

2既然统一如此来之不易,为何15年不到就亡国了呢?

这个问题就跟秦为什么能统一一样经典。贾谊曾一句话总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都做了些什么?他一鼓作气征服南方的百越,设桂林郡和象郡,又令蒙恬在北方修长城,退匈奴。

接下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内做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废掉古代帝王的治世传统,焚书坑儒,毁城墙,杀六国豪杰,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换成十二个铜人。凭借关中地势,他又挑选精兵精将固守,在秦始皇看来,“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不算是秦始皇的误判。经历七代君主经营的秦国,早已令天下士人慕风向往。要知道,东周以来,周王室力量微弱,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没出现过一个具备统一天下能力的帝王。

这对时人来讲,一旦有人能结束无休止的战争,稳定疲惫的军民,恢复平静的生活,谁不会归服称赞?秦始皇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不然他又哪来的自信来自称“始皇帝”?统一来之不易,他想让这份荣耀长存,那么关键是安定。

只可惜,他毕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帝王,治理诸侯国与统治各地风俗不同的大一统国家显然是不一样的。他凭借统一天下的经验,以治理秦国的手段继续治理天下,显然会出现问题。

此外,为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秦始皇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基础工程兴建工作,修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灵渠、全国性的驰道等等,每一项工程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

据统计,秦朝动用的劳役数在七十万左右,而为之保障的后勤人数则数以十倍计量。为维持这样庞大的用民数量,秦始皇仍然用战时的严苛法令,让这些事情高效率的完成,自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弦已经绷得不能再紧了。但秦始皇没能实现治理国家方式的转变,还不足以构成亡国的必要因素,胡亥及其老师赵高为绷断这根弦助了好大一把力。

赵高是个法律专才,胡亥自小跟随他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时,发病弥留之际,下诏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也就意味着扶苏是下一任秦皇。但这一事态对赵高不利,与扶苏亲近的蒙氏家族与他有过节。

所以,当秦始皇病死沙丘宫平台后,赵高赶紧拉拢同样希望保住荣华富贵的宰相李斯秘不发丧,逼扶苏自杀,打压蒙氏,并配合胡亥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胡亥就这样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历经七代君主经营的秦国,在胡亥即位的那一刻奏响了亡国的序曲。

如果秦二世能纠正父亲的苛令,实行休养生息,秦朝也许会逐渐稳定下来。然而他变本加厉,重新修建阿房宫,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这种情况下,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到处不得安静。

正如贾谊所言,陈胜甚至不具备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没有公侯那样的尊贵背景,就能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那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受苦。

被刺激的不仅是底层百姓,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也开始了,项羽、刘邦等豪杰纷纷登场,俨然重回战国时代。而这时的秦朝,竟不知不觉成为了楚汉战争的背景板。

3.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史称“秦王子婴”。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然而一切为时已晚。次月,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在位仅46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入咸阳,杀子婴,一场大火将秦往日的荣光烧为灰烬。

当诸侯纷争的秦国,在占尽各种劣势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横扫六国,终于成为了秦朝。这个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努力地解决着旧问题: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但又面临着源源不断的新问题,有些甚至在接下来两千年封建帝制中还会屡屡出现,比如相权问题、宦官干政等等。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两千年来,秦的这次统一与灭亡,成为后来历朝执政的经验来源,秦的措施,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成为历朝施政者自我纠错、验证政策正确性的理论来源,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通过分封稳定功臣,文景二帝借助秦朝留下来的建设基础和刘邦巩固的统治环境,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从而为汉武帝创下盛世提供条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如果换了其他人,赵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时候,对于发生在秦国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大多数人都会把这个锅给算在赵括的头上,认为长平之战就是因为换了赵括做主帅,这才导致最终惨败,尤其是被白起坑杀了数十万的俘虏。然而,如果从当时的情况下来看,就算长平之战没有换人,依旧是廉颇,或者换成其他人其他将领,赵国难道就可以胜利吗?赵国在当时的环境下,真

  • 长平之战赵括才是最冤的?换了将领可能一样赢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王把善于防守的廉颇换成了赵括,但赵括最后却成了赵国的千古罪人,只落下一个“纸上谈兵”的笑料。难道这一切都是赵括一人的错么?实际上,就算赵王没换人,或者把廉颇换成除了赵括以外其他的将领指挥这场战役,最后赵国也是很难取胜的。赵国的国力不允许和秦国打持久战,所以赵括才会

  • 刘禅为何要娶张飞的女儿?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便成为蜀汉的皇帝,而刘禅的一生前后有着两位皇后,第一个是敬哀皇后,第二个则是张皇后,其实这两位皇后是亲姐妹,她们都是蜀国猛将张飞的女儿。刘禅虽然是皇帝,但也是胆小懦弱之人,为何敢娶猛张飞的女儿呢?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呢?诸葛亮虽然长得很帅,但他对女人的审美能力就不行

  • 清朝比正一品官员等级更高的官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官员制度是根据九品十八级来制定的,其中正一品等级最高。但是在整个清朝朝廷,正一品并不是头衔最高的官职,还有九种爵位要比正一品高。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爵位和蒙古爵位。其中宗室爵位分成十二个等级,异姓爵位分九等。宗室超品当中的九种爵位,就要比一品官的官职更高,但他们在平日的权利使用

  • 秦国完成统一最大的对手是谁?为什么只有秦国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算一个传统强国,中间有很多国家的实力都远超秦国,那为什么最后只有秦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呢?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550年的时间,在这五百年间肯定不止一个机会能完成统一,只是秦国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齐国、楚国、晋国都曾有称霸天下的实力,但他在鼎盛时期却也没计划想要一统天下。如果在战略

  • 古人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长城究竟有没有防御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修建长城,目的就是想打造一堵连绵不绝的城墙,最后组成以墙为主体,连带城、障、亭、标的综合性防御体。长城不仅是秦朝时期的产物,在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也都有修建过长城,目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长城就都是在明朝时期建立的。秦始皇在修建长城时,就提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

  • 寇准和秦桧都议和,为什么只有秦桧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秦桧,寇准,这两个看起来其实毫无联系的人,一个主要活动在北宋时期,另一个主要活动在南宋时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主持过议和。寇准主持的是檀渊之盟,秦桧主持的是绍兴和议,然而虽然都是议和,却给他们两个人带来的是不一样的结果,寇准仍被看作是忠臣,但是秦桧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为什么两个人会有

  • 西晋是怎样被灭国的?吸取前人教训还是走上了覆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上位后,灭魏立晋,并且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可是,整个西晋也就持续了短短的52年,还没曹魏存在的时间长,难道这就是因果报应?司马炎怎么说也是把晋朝带上了正轨,最后究竟是怎样被灭国的呢。其实这一切也跟司马炎本人的决策离不开关系,他选择的继承人,导致后来爆发了八王之乱。而西晋又允许游牧民族内迁,为之后

  • 蜀汉的作战部队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汉,那当然是有军团的,只是当时不叫这个名字而已,应该叫作战部队,那么当时蜀汉有多少作战部队呢?其实仔细的分析的话应该是有五个的,而且各个名声显赫,那么到底是那五个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蜀汉没有军团这个称呼,不过有专门用于方面作战的地方部队,这种部队没有军号,

  • 明知蜀汉国力不强,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但这并非是平等的三份,尤其是蜀国,是三国当中最弱小的一个,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蜀汉基本上都比不上另外两个国家。不过,这些情况诸葛亮也都是非常了解的,然而尽管他很了解,却仍然坚持不懈的进行北伐,连年征战不是会使得蜀汉更加疲惫吗?为什么诸葛亮还是要做这样的选择,他如此不间断地进行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