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围魏救赵却促成魏赵结盟?围魏救赵真相揭秘

齐国围魏救赵却促成魏赵结盟?围魏救赵真相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1/24 12:13:31

围魏救赵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成语,背后的典故更是经典。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邯郸,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此后齐国出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打算直捣黄龙,魏军没办法只能回救,于是赵国就这样得救了。看似齐国很仗义的帮了赵国大忙,但赵国最后却和魏国结盟,这究竟是为何呢?围魏救赵背后的真相可没这么简单,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围魏救赵”这一成语,大家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在战国中期,魏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齐国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击败了魏国大军,以此救援了赵国。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齐国“围魏救赵”后,赵国不仅没有感恩,反而选择和魏国结盟,可谓对齐国“恩将仇报”了。那么,问题来了,赵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就“围魏救赵”来说,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中原霸主魏国攻打赵国,并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对此,赵国向齐国救援。公元前353年,齐国君主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在此背景下,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对于桂陵之战来说,齐国军师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不过,在齐国“围魏救赵”后,赵国不仅没有感恩,反而和魏国结盟。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51年(周显王十八年),魏国君主魏惠王与赵国君主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所以,本来已经攻破赵国都城的魏军,选择班师回国。那么,问题来了,赵国为什么没有和齐国结盟,反而和魏国结盟呢?对于齐国来说,明明救援了赵国啊。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在于齐国的“围魏救赵”,显然是在一石二鸟,也即通过这一手段,从而既削弱魏国,也让赵国受到一定的损伤。

在战国七雄中,齐国、赵国、魏国这三国之间的疆域是连接在一起的。在魏国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齐国大军完全可以直接赶到邯郸,从而和赵军里应外合,以此打退魏军。但是,齐国却没有直接派军去救援赵国都城邯郸,虽然孙膑给出了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的理由,从而率军去直接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但是,齐国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魏军果然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促使赵国受到了不小的损伤。当然,从齐国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赵国还是魏国,都是自己崛起后的直接对手。为此,通过“围魏救赵”来实现一举削弱魏赵两国的效果,显然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最后,正是因为齐国没有直接救援自己,所以,赵国在都城被魏军攻破后,决定和魏国重新建立关系,从而于公元前351年,魏国君主魏惠王与赵国君主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换而言之,赵国对齐国的“围魏救赵”,无疑是非常不满的。由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魏国在桂陵之战中败给了齐国,但是,魏国因为主力尚存,加上和赵国结盟,所以也不算是一无所获。除此之外,魏国、赵国、韩国此前都是晋国的卿大夫,在这一渊源的基础上,魏国、赵国、韩国之间虽然也经常彼此交战,不过,在面对齐国、楚国、秦国等强敌的时候,魏赵韩这三家还是会经常抱团的。比如在华阳之战中,魏国和赵国就联手和秦国大军展开较量。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吕后专政最怕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邦的老婆吕雉,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专政的人。在刘邦过世之后,吕雉就开始独揽朝政,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将当初刘邦在白马之盟上所说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这句话完全的是抛掷脑后,最后使得刘姓王子和王孙只能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为了防止刘氏

  • 魏延和姜维谁厉害?为什么魏延守汉中十年姜维却弄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对于蜀汉来说,镇守汉中那是头等大事,如果汉中丢了,蜀汉也就岌岌可危了,而且蜀汉汉可以通过汉中向外进攻。最开始,刘备力排众议,定下的镇守汉中的人是魏延,而魏延也的确没有让刘备失望,镇守汉中十年,安然无恙。但是后来汉中交给姜维之后,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弄丢了,这是为何?姜维和魏延到底谁厉害,可否从

  • 同样是四世三公,为何人才都去投奔袁绍而不是袁术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肯定都会知道袁氏兄弟了。其实说白了,袁绍和袁术这哥俩同样的渣,而且还互相都看不顺眼。袁术看不上袁绍主要就是因为袁绍是庶出,是小老婆生的,在袁术的心里觉得,他们袁家四世三公中该出个皇帝了,然而小老婆生的袁绍自然是没资格的,要当皇帝当然得由他这个嫡出的袁术来当了。袁绍年轻时被光环笼

  • 秦武王为何选嬴稷继位?他是真心想成全嬴稷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秦武王因举鼎深受重伤,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便留下遗诏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嬴稷。不过很多人觉得奇怪,嬴稷只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他呢?实际上,传位嬴稷并不是秦武王的本意。秦武王举鼎当晚便气绝身亡,根本就还没来得及留下遗言,而且秦武王去世时只有23岁,并没有嗣子继

  • 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么死的?到底是因为病死还是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对荀彧这个人物一定不会陌生了,他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了。曹操当年能够一统北方,首席功臣非荀彧莫属了。荀彧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战略家,被称之为“王佐之才”也绝对是可以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了。那么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大臣最

  • 战国时期楚国和齐国谁更强?其实两国占据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前期魏国、楚国、秦国、齐国为第一梯队诸侯国,到了后期赵国将魏国替换,组成了新的战国四霸。不过齐国和楚国都是传统强国,从春秋到战国依然屹立不倒,那这两个诸侯国相比究竟谁会更强一些呢?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楚国和齐国之间的对比,楚国是最早称王的一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就已达成霸业;而齐国也是传统强国

  •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的局?刘备为何会请诸葛亮出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了,刘备听闻诸葛亮的名声,为了请他出山,三次前往诸葛亮的草庐去请他,自己结拜的二弟三弟对于诸葛亮的态度很不满,但是都被刘备压了回去,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程度。但是却有人认为,三顾茅庐其实是诸葛亮给刘备设下的一个局,专门等着刘备来请自己的,

  • 清朝旗人待遇有多好?指的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大家都知道,明朝最终的灭亡跟中央的缺钱是脱不了关系的,然而这也要与要供养数量多达几十万人的皇室宗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在我国清朝期间,虽说王公贵族数量明显减少,但却又出现了另一个特权阶级,那就是旗人。入关之后,清廷对八旗子弟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旗人地位高于汉人,而且只能在皇家当差,做一些戍守

  • 杨坚宠爱宇文娥英,为什么杨广要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杨丽华与杨广是姐弟,都是隋文帝杨坚的儿女。杨坚将杨丽华嫁给了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不过杨丽华之后过的并不是很好,宇文赟就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昏庸皇帝,甚至闹出了同时册立五个皇后的事情。杨丽华与宇文赟有一个女儿叫做宇文娥英,杨坚取代宇文家族成为皇帝之后,杨丽华就从原本的太后变成了公主,临死前把自己的女儿

  •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他究竟出过哪些“毒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贾诩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也是曹魏开国功臣。不过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贾诩会被称为毒士,实际上正是因为贾诩很多计谋都让人感觉没有底线,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所以就给他扣了一个“毒士”的称号。不过贾诩在当时的确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可以说从东汉彻底灭亡,到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