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不爱隐士为何还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真的么?

刘备不爱隐士为何还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真的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08 更新时间:2024/1/24 4:55:31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刘备三请诸葛亮才成功说服诸葛亮出山,这一下就把孔明的地位给抬高了。不过历史上真的有发生过三顾茅庐么?答案是要打个问号的。实际上,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年是诸葛亮主动找上刘备。而且刘备也不爱隐士,这么费劲的去请一位毫无实战经验的人,也不太现实。在演义中可以把三顾茅庐当做是作者一手设计的,这下哪怕还没出山,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已经截然不同了。

01 乐毅的影响

这一切,要从诸葛亮的偶像乐毅说起。

在南阳躬耕的日子里,诸葛亮最爱干两件事。一是吟诵《梁父吟》;二是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自不用多说,他相齐期间,在内以法治国、发展商业,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最终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是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千古名相。诸葛亮不顾旁人闲语而敢自比于他,可以说是一种超级自信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他又把自己比作另一位战国名将乐毅,这其中的意味就有些深远了。

自司马迁著《史记》把管仲、晏婴合为一传以来,“管婴”就成了后世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理想之一。西汉的公孙弘在奏对中“管晏”并称,谷永在上书中则说“执管晏之操”;而在东汉,班固则有“伊、吕、管、晏之任”的说法……总之,大家一般都习惯性把管仲、晏婴放在叫作“管晏”,这是一种时代潮流,而创造性地把管仲、乐毅放在一起并作“管乐”的,诸葛亮是自古以来第一个。

再者,在三国时代,与诸葛亮同样傲视天下者,比之管仲者有之,自比乐毅者则无。因为在时人看来,乐毅与管仲不在一个规格之上,他只是吕布、孟达之流的选择,像诸葛亮这样“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者,乐毅根本不能与之相匹配。故而,西晋人张辅对此表示不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

从春秋至两汉,不乏绝世名将,而诸葛亮如此热衷于不太“入流”的乐毅,这颇有些傲娇的“逆潮流”的操作,会不会有其深意呢?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乐毅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身上,隐然存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而这股独特的气质,正是使年轻的诸葛亮钟爱于他的理由。

乐毅,中山灵寿人,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他受燕昭王信任,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几乎灭齐。后来遭继任的燕惠王猜忌和临阵换将,致使功败垂成,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出走赵国。

这个故事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但他出走赵国后发生的事,却鲜有人知:

话说燕惠王使骑劫代乐毅为将后,骑劫骄狂自大,不久便被齐人田单用火牛阵所破,导致燕国占领的齐土在一夜之间得而复失。遭到如此大败,燕惠王很没面子,于是放下架子给乐毅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不愧是做君王的,燕惠王人狠话不多,主要意思有两层:一,我临阵换将并不是猜忌而是出于一番好意,是你乐毅误会了我;二,你乐毅出走赵国,对不起先王(燕昭王)的知遇之恩。

按理说,人家是一国之君,能主动给你写信请你回来,已经叫做君恩浩荡,换一般人,早就惶恐万端,感激涕零,被彻底“拿下”了。可乐毅偏偏没有,他在看完燕惠王的一通狡辩后,立刻就提笔给他回了一封信。

在回信里,他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数落了燕惠王的种种不是,也从容坦荡、情真意切地感激了先王对他的知遇之恩。全文比较长,但读起来一气呵成,颇有气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报遗燕惠王书》。

这封书信,可以说是自古以来第一次正面阐释君臣二元对立关系的杰作。

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燕国有乐毅……其《报燕昭王书》(即《报遗燕惠王书》)乃战国时数一数二享高名受传诵的大文章。不单因其文章好,乃因在其文章中所透露的君臣知遇,出处去就,功名恩怨,他个人所抱持的高风亮节,大义凛然,为千古莫能及的人格表现……

重点就在“人格”二字。

君臣本是二元关系,互相存在独立的人格。但在中央集权的大趋势下,却慢慢演化成臣子成为了君王的附属品。古今中外,有多少朝堂冤案仅仅因为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可乐毅偏偏不,他坚持的是作为臣子的独立人格。燕昭王对其有知遇之恩,他便下齐七十余城相报;燕惠王将其猜忌换将,他则远走赵国,不复愚忠。

这种思想在古代有多可贵呢?司马迁写《史记》说,蒯通和主父偃读到乐毅的这篇《报燕惠王书》,“未尝不废书泣也”,一不小心把两个大男人读哭了。

作为乐毅的脑残粉,诸葛亮有没有读过,他会不会有一些感触呢?他舍弃了孙武白起、李牧、王翦……而选择乐毅,追求的不正是那种独立的人格吗?

02 两个人的成全

说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三顾茅庐,看似那个年轻气盛的诸葛亮在故作姿态、自命不凡,其实何尝不是他对偶像的某种致敬和“主公”刘备的暗示:你是否有燕昭王筑黄金台的那份诚心呢?

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刘备有。

是的,胸怀天下的刘备很讨厌毫无作为的隐士。当年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君与俱来”:你和他一起来我这吧,言语中甚有不屑之意。但最后还是他去访了隆中,“凡三往,乃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令人惊讶的存在。

又或者说,刘备可能读懂了诸葛亮的暗示?

后来永安托孤的时候,陈寿评价刘备说“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其实不仅如此,早在隆中那会儿,当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在草庐欣喜地望见刘备第三次上山来的时候,他就已经注定了秋风五丈原的结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夏朝的“少康中兴”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夏朝时期的少康中兴还是很有话说的,毕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中兴事件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啥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1.夏朝的建立与衰弱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者是夏禹之子夏启。夏启建立夏朝后,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任用贤能,得到百姓的

  • 朱鲔不仅杀了光武帝的哥,还和光武帝刘秀为敌人,为什么最后还善终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鲔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是绿林军将领,坏球的很,他这个人做过最厉害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亲手杀掉了光武帝刘秀的哥哥,而且还是数次和光武帝为敌,这样的一个人,在光武帝上位之后应该是要死一万遍的吧,但是最后大家懂的,这个朱鲔最后竟然善终了,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下面就这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 王保保为何被称为是天下奇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王保保大家首先知道这个人应该是在电视剧里面的知道的,所以对这个人还是非常的好奇的,但是这些也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人话说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奇男子,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称呼呢?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称呼呢?还有这个王保保为什么这么厉害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王保保(?--13

  • 战国后期魏国和赵国是如何再度崛起的?赵国更成秦国劲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卫国、晋国、齐国、楚国算是第一梯队的诸侯国。不过随着三家分晋,魏、赵、韩异军突起,也宣告春秋正式步入战国。当时魏国称霸一时,但在魏惠王时期,魏国一度走衰,被秦国压在身下。但在战国后期,魏国又二度崛起,和赵国成为对秦国威胁最大的诸侯,这两国在当时究竟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这就跟他们各自行事的政

  • 隋唐蛮力四将都有谁?他们都有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力量这个东西,可以说每个生物都有,只不过就是有些力量强有些力量弱。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力量非常强大的武将都被称之为“蛮力将”,这些蛮力将在打仗的时候不会拥有什么战斗技巧,有的就是强大的蛮力。像这样的武将在我国正史上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却在评书演义中有提到过。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

  • 三国最长寿的是谁?每一个都超过九十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寿,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中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但是长寿这件事情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古代人们包括皇帝,都比较迷信有“长生不老”,甚至不惜为此吃那些丹药,这些行为在现代人看来,就是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而在三国时期,却有这样几个人,他们每一个都很长寿,在三国那个

  • 历史上吕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皇帝制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实际上后期吕雉的身份,已经不单单是皇后了,更是能够影响汉朝政局的重要人物,那吕雉究竟是如何从幕后一步步走向台前的呢?吕雉不到20岁便嫁给了大他整整15岁的刘邦,而且当时刘邦还有一个儿子。两人婚后的生活也算不上富裕,刘邦经常在外与朋

  • 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宋朝差点把羊吃灭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羊肉,对于现代人来说,一般都是用来涮火锅的,切成薄片的羊肉,在火锅里面涮一涮,蘸上酱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但是羊肉自然也不止有这一种吃法,不仅是我们,在古代,人们就研发出了很多种吃羊肉的办法。尤其是宋朝人,宋朝尤其爱吃羊肉,有多爱呢,羊这个品种差点都被宋朝人吃灭绝了。究竟宋朝为什么这样喜欢吃羊肉,羊

  • 曹操设立的军师祭酒一职,是个怎样的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建安二年的秋天曹操击败了袁术,冬天又击败了刘表和张秀对宛城的骚扰。这个时候曹操以前最信任的一个谋士(戏志才)死了,于是曹操写信给荀彧,让荀彧给推荐一个谋士。荀彧推荐了刚刚从袁绍那里跑来的郭嘉,曹操和郭嘉在建安二年的冬天或者是建安三年的春天进行了一番畅谈。经过这次畅谈,曹操就定下来了:郭嘉以后是我的首

  • 明朝曾拥有最厉害的武器,为什么最后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是一个很多人都很喜欢的朝代,因为明朝时期的中国,曾经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厉害的武器,再加上明朝的统治者一直都是一种很强硬的,不允许外来侵略的态度,这才赢得了很多人的欣赏和喜爱。但是这并没有能阻止明朝的灭亡,明朝面对的敌人看起来还并没有他们更强,但是为什么明朝拥有先进的武器,不仅没有称霸,反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