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倚天剑和屠龙刀原型是什么兵器?倚天屠龙出处介绍

倚天剑和屠龙刀原型是什么兵器?倚天屠龙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69 更新时间:2024/2/27 3:51:50

其实倚天剑和屠龙刀严格来说,并不是金庸先生原创的武器,早在之前就有倚天和屠龙的说法了。《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就是围绕这两把神器展开,不过江湖人士为了争夺倚天屠龙,也不仅仅是为了兵器本身,而是为了藏在兵器当中的武功秘籍,只要能够得到这些秘籍就可以成为武林至尊。当然,这种事也只能写在小说里了,那倚天屠龙的原型武器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们来说,倚天剑、屠龙刀肯定不是是陌生名字,是金庸小说中影响最大的神兵利器。但鲜为人知的是,“倚天剑”和“屠龙刀”两大神兵竟然都是金庸从历史上“借”的!

早在战国楚地辞赋家宋玉的《大言赋》中便有“长剑耿耿倚天外”的词句。传说魏武帝曹操便有一把名为“倚天”的宝剑。“倚天剑”此后在文学诗词则逐渐演变为神兵利器的代名词。

大诗人李白便有“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有“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的名句。说起来小编当年甚至一度以为金庸的倚天剑与曹操有什么关系。

由于倚天剑相比,屠龙刀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也不是金庸原创。要知道金庸先生虽然是“武侠泰斗”,但并不是唯一的武侠小说大师。而金庸之前影响最大的武侠大师当属还珠楼主。

在代表作《蜀山剑侠传》和《北海屠龙记》中,还珠楼主塑造一个名为“屠龙师太”的仙侠高手。而屠龙师太的兵器便是“屠龙刀”,屠龙师太用此刀在北海连斩二十三条千年毒龙。

正因如此,“倚天剑”和“屠龙刀”都不是金庸先生的原创。而金庸先生能够成为“武侠泰斗”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对前人优秀作品的继承与发扬光大。

有另一种理解是,倚天和屠龙取名于“依仗上天,屠到黄龙府”一句,把刀剑浓缩为一体,有一定的通性。李连杰版的《倚天屠龙记》就在剧中把这种理解表达出来。

而从小说中探索倚天屠龙之妙本,最主要的自然是离不开《倚天屠龙记》。但更应纵观金庸最著名的三部曲《射雕》《神雕》《倚天》,才能大致上把握住这一对传奇刀剑的脉络。

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倚天屠龙记》书中第二十七章《百尺高塔任回翔》,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传位给周芷若后,对周芷若说的一番话:

灭绝师太将口唇附在她的耳边,低声道:“你已是本门掌门,我得将本门的一件大秘密说与你知。本派的创派祖师郭女侠,乃是当年大侠郭靖的小女儿。郭大侠当年名震天下,生平有两项绝艺,其一是行军打仗的兵法,其二便是武功。郭大侠的夫人黄蓉黄女侠最是聪明机智,她眼见元兵势大,襄阳终不可守,他夫妇二人决意以死报国,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赤心精忠,但郭大侠的绝艺如果就此失传,岂不可惜?何况她料想蒙古人纵然一时占得了中国,我汉人终究不甘为鞑子奴隶。日后中原血战,那兵法和武功两项,将有极大的用处。因此她聘得高手匠人,将杨过杨大侠赠送本派郭祖师的一柄玄铁重剑熔了,再加以西方精金,铸成了一柄屠龙刀,一柄倚天剑。”

“黄女侠在铸刀铸剑之前,和郭大侠两人穷一月心力,缮写了兵法和武功的精要,分别藏在刀剑之中。屠龙刀中藏的乃是兵法,此刀名为‘屠龙’,意为日后有人得到刀中兵书,当可驱除鞑子,杀了鞑子皇帝。倚天剑中藏的则是武学秘笈,其中最为宝贵的,乃是一部‘九阴真经’,一部‘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盼望后人习得剑中武功,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可见,书中“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原意在于,只要得到屠龙刀,取得刀中的兵法典籍,在战场上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从而驱除鞑虏,恢复汉室,成为“武林至尊”及天下帝主,此时当然“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则是说,如果作为统治者昏庸无道荼毒苍生,则必然会有武艺高强的壮士手持利剑,割其首级,断其统治。所以,倚天剑中藏高深武学“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而把“武穆遗书”藏在了屠龙刀之中。

只可惜郭黄二侠襄阳壮烈殉国百年之后,刀剑几经易手,后人也只知屠龙宝刀乃武林至尊,唯倚天剑可与匹敌,但到底何以是至尊,那就谁都不知道了。但这本就是绝密之事,兵法武功是双刃剑,善者得之治天下,恶人得之祸苍生。随着郭靖一家殉国,就只能是郭襄开创的峨眉派知道这个机密了。

《倚天屠龙记》中提到,锐金旗掌旗吴劲草是铁匠出身,学过铸造刀剑之法,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善于用火,两人重新用圣火令当火钳重新铸造屠龙刀,但倚天剑由灭绝师太所用,杀了不少明教教众,两人不愿重铸。张无忌见义父谢逊归于少林为僧,欲将屠龙刀赠予少林,但少林方丈空闻坚决不受,称此刀乃张无忌取来,又是明教教众重铸,自当归张无忌所有。

倚天剑则由张无忌交还峨嵋。

有说法是,屠龙刀被张无忌隐居时一同带去,此后绝迹江湖。关于倚天剑,有说倚天剑留于峨嵋,这在小说《碧血剑》曾有提及,金蛇郎君夏雪宜本意便是前往峨眉山盗取镇派之宝,后取得金蛇剑,遂罢了此心,此镇派之宝极有可能就是倚天剑。有说周芷若跟张无忌时带了去,还有说后来由另一高人把断剑改造,铸成一把极锋利的匕首,就是韦小宝在螯拜家中抄出的那把,这在《鹿鼎记》中有记载。然谁是谁非,原著并不明言,自然已无从考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看时间的叫什么名字?不仅能计时还能分节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全球人类每天计时使用的都是24小时制,但在古代就完全不是这样了。古代不想现代是有24个小时,当时一天只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不过计时好说,那用来看时间的仪器他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这放在当时可是一个大工程。当然并不是每个朝代看时间的仪器都一样,有些计时仪器不仅能看时间,

  • 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什么没有判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理解中,古代一直都有“杀人偿命”这种想法,毕竟人是被凶手杀死的,这样严重的损失要如何弥补,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命了。然而,在《水浒传》当中,武松一连杀了两个人,潘金莲和西门庆,但是为什么最终武松却没有被判死刑,而是得以保留住自己的性命呢?武松杀人却得到了这样的判决,这中间

  • 古代辟邪饰品有哪些?15种常见驱魔辟邪物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古时候,还没有科学这一说话,很多事情都没法解释,所以人们只能通过一些迷信来解决心中的疑惑。驱魔辟邪其实算是一种比较迷信的说法,因为我们现在也知道,人会有运气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把心态调整好才是最重要的。但在古代,人们还是会选择一些辟邪的饰品,然后佩戴在自己身上,以起到安心的作用。那古人究

  • 黄药师把徒弟赶出桃花岛,为何他们还想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金庸的经典武侠作品《射雕英雄传》当中,有这样一位师父,他因为弟子偷盗了自己的武功秘籍,而把他们挑断脚筋赶出去,然而这些徒弟们从始至终都还是想着要回来,对师父一点怨恨都没有。看到这里,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师父是黄药师,徒弟就是他的几位徒弟了。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他的徒弟们并不想离开,尽管黄药师这样对待他们

  • 历史上最残忍的军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军中有一句古话说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这就一位着,带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草,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对于粮草的保护是重中之重。有时候后勤部队和粮草所在的位置都不会轻易的告诉军中的其他人。就像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时候,官渡之战,曹操面临的是对于自己10倍之多的袁绍军队,最终

  • 古代皇室使用的毒药都有哪些?西方贵族的毒药更令人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古装剧中,看到皇室贵族为了陷害他人就在杯中下毒的戏码。实际上这在古代皇室贵族当中的确发生过,而且很难查出真正的凶手是谁。特别是在皇帝的后宫当中,也是各种怨气、嫉妒心最强的地方,下毒的事件屡屡发生,那在当时使用的毒药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西方也有这样的案例,而且他们所使用的毒药可能更令人恐

  • 张无忌和赵敏也没能走到最后?周芷若最后一个要求究竟提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倚天屠龙记》电视剧版当中,张无忌和赵敏最后终成眷属,而周芷若则选择了退出。不过根据原著当中的描述,《倚天屠龙记》最后有三个版本的结局,而其中两个版本的结局张无忌最后和赵敏究竟有没有在一起都是个谜。甚至还传出过张无忌、赵敏和周芷若三人共同生活的说话,不过感觉是不太靠谱的...那这三人最后到底怎么样

  • 降龙十八掌到底是谁创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降龙十八掌,这个名字一定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就算你没有看过金庸的任何武侠作品,但是你也一定知道这一门非常厉害的武功,可以说在所有的武功路数当中,降龙十八掌一定是最为出名也最为厉害的一个。不过,这样一门厉害的武功,最开始究竟是如何诞生的?降龙十八掌是谁创的,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降龙十八掌大家都不陌生

  • 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历史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史,其实并非都是真实的历史,尽管很多事情都是史书上的记载,但也并不足以为信,史书毕竟都是后人写的,添油加醋或者夸大其词都是存在的,这也就造成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其实都是后人虚构出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抹黑。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历史上虚构出来的事情呢?今天就

  • 羹颉侯什么意思?刘邦为什么给侄子这样一个封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虽然不是什么大文人,但文学方面的事做起来感觉还挺讲究的。等刘邦发迹以后,刘邦的各种亲戚也开始找上刘邦,想要得到一点好处。刘邦也是位重情重义的人,肯定是不会亏待自己亲戚们的,所以也就给点小封号,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听上去也是面子十足。不过刘邦曾给自己其中一位侄子封了一个叫“羹颉侯&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