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草书行书楷书有怎样的变化?中国书法有着怎样的演变史?

草书行书楷书有怎样的变化?中国书法有着怎样的演变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85 更新时间:2024/3/8 23:17:40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书法史,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最开始是形象文字,人们最早也是元谋人,慢慢的我们知道了当时的人们把文字刻在骨头上,叫做甲骨文,这样的文字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再到后面人们把字体刻在竹简上,这样文字不仅是方便携带而且竹子有防腐的作用,文字可以长期的保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草书行书楷书有怎样的变化?中国书法有着怎样的演变史?

楷书

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下面我将这三体从多个角度作一对比,有的角度还参考了魏碑和赵体,为的是能够全面的认识楷书个体。以上重点对比了“颜柳欧”三体的风格与特点,这里面既有时代的影响,又有个人的因素,如欧体形成于初唐,受魏碑的影响较大;颜体受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点的影响,又较丰腴;而柳体由于柳公权为人正直,“人正则字正”。

隶书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嬴政统一文字后,汉朝复兴和发掘传统文字的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而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大家李志敏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未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3]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盖文字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但是也有人认为,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例如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草书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上图),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张怀瓘在其《书议》又云:“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坏透了的鳌拜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鳌拜其实大家的印象就是苏乞儿这个电影里面的形象吧,就是那个白眉狮王了,但是其实鳌拜是康熙年间的坏人了,被康熙给治理得服服帖帖的,已经定罪了,但是结果到了乾隆年间,乾隆也非常有意思的表示了,这个鳌拜他是没有罪的,也就是给鳌拜平反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清

  • 人有三急古代的厕所都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人有三急,入厕是第一的,确实,上厕所这个话题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且,现在的人也是非常讲究卫生,于是,现在的厕所也是越来越干净的,而在古代,科技有限,人们要求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当时的人们都只希望自己能够吃饱穿暖就行,我们今天就一

  • 古代文人是怎么骂人的?古代人会骂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的人们都崇尚文明,有一句宣传语也是这么说的,叫做讲文明话做文明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是注意到,现在的人素质是越来越高了,因为人们意识到,现在个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代表着个人,更多的还是代表着国家,那么,古代的人们会骂人吗?古代人有情绪了是怎么解决的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

  • 历史上武则天姐妹是谁?她们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有很多的,当然了,当时的武则天上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也是做出了很多让人反感的事情的,其实,说到武则天大家一定想不到武则天其实还有姐妹。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武则天姐妹是谁?她们最后结局

  • 如果朱标不死然后顺利当上皇帝,朱棣还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是在明成祖朱棣的皇位并不是正大光明的继承下来的,而是他自己抢过来的。当时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准备削藩,朱棣见形势不妙干脆就造反了,打着“靖难”的名义进军南京,后来成功夺取皇位。其实朱元璋最早的储君人选并是不朱允炆,而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只可惜这个人中途就病逝了。那么如果

  • 关羽怎么死的?关羽遇害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给三国里的人物做一个人气排行榜的话,关羽应该会是TOP3的常客,因为喜欢关羽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关羽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大家会祭拜的三国人物,拜关公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所以关羽在中国人的心里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几乎也找不到第二个同时期的人能有关羽这么大的影响力,但关羽戎马一生,最后却死的比

  • 诸葛亮用空城计的时候,门口为什么还要有人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空城计”,历史上确实存在用过这种计策的成功案例,但是最让它出名的,应该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里,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时候使用的那一次。当然了,这只是小说的虚构,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用过,我们也只讨论小说里面的情节。在小说里,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时候,很多人注意到,他在门口安排

  • 吴蜀灭亡之后,那些之前属于吴蜀的旧臣还能得到重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后三国时代相对来说没有三国前期那么璀璨夺目,三国后期各国实力逐渐被拉开差距,最终吴蜀两国被灭,自从东汉末年以及三国以来的割据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开始进入西晋的时代。那么当时蜀国和吴国投降之后,原本效力与他们的臣子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他们还能受到新任政权统治者的重用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蜀、吴灭亡

  • 越南战争时美国为什么不用原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以前小编对美国和越南的战争小编还是不太熟悉,但是后来知道了一点了,那就是越南战争对于美国来说竟然这么的复杂而且美国简直就是惨败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美国也是有原子弹的,但是为什么美国却不用呢?这就让小编非常的奇怪了,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原子弹可不是茶叶

  • 魏延是怎样死的?为什么说他其实是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大将魏延死得最冤。诸葛亮仅凭他头上长有反骨,就断定他死后魏延必反,决定消除这个隐患,于是暗中授意杨仪在他死后找个机会把魏延杀掉,这才有了魏延被杨仪的激将法激得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结果被马岱从背后一刀斩于马下的桥段。可惜这是小说,谁信谁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