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怎么灭汝南袁氏全族的?阻挡仕途的人都铲除

董卓怎么灭汝南袁氏全族的?阻挡仕途的人都铲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7 更新时间:2023/12/14 20:40:24

董卓并没有什么世家大族的出身,然而他能从一个小山村里走到东汉的大殿堂,也是证明了自己有过人的能力、而且也能抓住机遇,可他成功的背后一定少不了世家大族力量的支撑。后对《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上关于他的传记中,我们也能找到些许的痕迹。这些痕迹表明了汝南袁氏对董卓仕途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董卓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把东汉将都城从洛阳又迁回了长安。并且迁都的过程中,干了许多坏事,有强杀富人,把洛阳城烧毁,还有挖掘皇室的祖坟等。所以别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恶人。可在董卓心里,这些事重要性绝对比不上灭杀汝南袁氏全族。要知道在当时灭族可是最大的恶行,是会遭到报应的,可是董卓仍要这么做,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听小编细细道来。

司徒袁隗把董卓征辟,在进入袁隗的领地以后,董卓有各种机会官官升迁。因为董卓与袁隗的关系很好很好。众所周知董卓进京之前,他和袁绍一直保持着联合。和袁绍同在大将军何进账下的董卓的弟弟董旻,因何进被宦官杀害,趁势联合何进部下弄死何进弟弟何苗。不能不让人怀疑,袁绍、董卓当时是否真的是为当时在位的外戚何家着想,而不是另有所图。

董卓在进京后一直忍让着袁家的态度,他想换皇帝,去找袁绍第一个商量,万万没想到被拒绝,最后两人就此断绝关系。袁绍告诉他说让他去找叔叔商量,自己也辞官离去。而董卓也并没有去怪罪或者讨伐袁术,而是又封了官职。可笑的是袁绍恰恰是在这个位置上起兵讨伐董卓的。

袁术是袁绍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对于袁绍这个弟弟董卓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拜了他好几个官级。可袁术和哥哥一样,不和董卓共事,最后也是辞官跑到了南阳。最搞笑的是他用董卓拜他的官职后将军为名,去起兵讨伐董卓。进京后董卓受了很多袁家人的气。就凭董卓的性格和脾气,换做别人早就弄死他了。可对袁家,董卓只能忍声吞气。而且对袁家的好也有对他的恩德,除了恩德,那就是袁家遍及天下的门生子弟。可是现在众多门生都跟随了袁绍和他弟弟来讨伐自己,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忍不了。

袁隗、袁基也在京城,而且也不是好惹的人,董卓也是知道的。就之前何进之死,就是他两下旨杀害。倘若自己不提防,很可能自己也会这样。所以董卓也是知道了没有可能再和袁家和好了。既然这样,那不如解了心头的憋屈,直接讲京城的袁家人残忍杀光。回顾董卓杀袁家一族的时间点。在这之前,何太后被毒死汉少帝被毒死,又烧了东汉宫,后对袁基下了杀手,前后看,就道董卓灭袁是多么的难了。废除皇帝,董卓可是说干就干。但对袁家,只是一拖再拖,最后不得已才灭了族门。东汉局面,汉灵帝听了刘焉的建议。但当时只任命了三个州牧。

最后讲述这事之前,我有必要要给大家讲述地理概念——东汉。那为什么这么大?这是和口集中在黄河流域。而且有13个州。占东汉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不到的区域,但是已经是那时候的13州的面积了。估计对袁绍、袁术来说,他们根本想不到董卓会这样做?可能现在他们才意识到董卓的心,可是事已经变成落地尘埃。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董卓杀害袁族。可是,真的来说,也并非是董卓是去非要杀了袁氏的,而是他们逼着董卓痛下毒手。史书记载讲了董卓杀死袁隗、袁基一家之后,直接回顾被杀,这件事件的历史性也十分大。就从这件事情,已经引出了两个人物那就是孙和刘。

可是刺史被杀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这件事又恰巧刺史被杀。之前有张懿接连被杀,和整个淮河秦岭以南,面积占东汉全部面积三个之二还要多的地方,从地图上看,由西向东,这三个州每个州的面积十分大,而且超过了三个省的面积。那么我们提起荆州、扬州或益州,不是说小城市,而是几个省面积大小的区域。就像这个被杀的人,他管理的区域面积相当于现在三四个省。掌控如此大权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杀还有又被谁杀死。

标签: 汝南袁氏东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俩皇帝都曾御驾亲征,为什么结果差别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御驾亲征,汉朝,历史解密

    明朝有两位皇帝,都曾御驾亲征,一位一战把敌人打吐血,平安了35年,一位一战被敌人生擒。这两位皇帝是谁呢?就是明成祖朱棣和明英宗朱祁镇。朱棣北伐在历史上非常著名,这位不光坐在金殿上威风,打起仗来杀敌更是威风,他以后的皇帝很少有能和他相比的。朱棣可算是一生戎马,五次亲征北伐,打服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在

  • 吕伯奢一家阴谋不浅,曹操杀他并没有误会,而是他做得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吕伯奢,曹操,历史解密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贬低曹操,着重的渲染了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写的情节可以说是十分的精彩。但是这毕竟仅仅是小说之言,这种说法太过于主观,而且其中演绎的成分太多。那么罗贯中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究竟是借鉴了哪里的资料呢?关于这一段历史主要是记载《魏书》和《魏晋世语》当中,根据《魏书》的记载,

  • 伊邪那岐:日本诸神的父亲,也是日本神话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伊邪那岐,天照大神,历史解密

    伊邪那岐,日本神话中的父神,伊邪那岐的妻子是其妹伊邪那美。其既是是日本诸神的父亲,也是日本神话的起源,并由此衍生出日本神话中诸神的出现,可以说其是日本神话中最重要的神灵之一,出现在日本神话的各个角落。因为当时的国土是漂浮在汪洋中,十分不稳定,于是众天神就诏示命伊邪那岐和 伊邪那美去修固国土。二神站在

  • 韩信被诱杀后,萧何望着他的尸体,仰天长叹说了12字,道破其中原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秦朝末年,君王无道,天下大乱,各路英雄开始角逐天下,而刘邦和项羽则是最突出的两个人。刚开始的时候,刘邦的势力很弱小,完全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是刘邦是个有野心的人,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他开始装弱小,并暗地蛰伏等待时机,最终击败了项羽,问鼎中原霸主,建立了汉朝。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

  • 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朝灭亡,这一百多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先说一下,为什么晚唐这么长的时间段没人论述。“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鲁迅这是鲁迅先生叙述的,为什么说三国那么流行的原因。说三国,在北宋就是一种潮流了。这句话来叙述你得疑惑也恰好,那么为什么少有人说晚唐一百

  • 都知道刘备伐吴失败了 你知道损失究竟有多惨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刘备,刘备,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第一是北方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第二是曹操和孙权、刘备的赤壁之战,第三则是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很巧合,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位三国的最大主角都参与了其中两场战争。曹操一场防守,一场进攻;刘备也是一场防守,一场进攻;只有孙权两场全是防守。最终的结果,曹操一胜一负,刘备也是一胜一负,只

  • 皇子对厨师动手,皇帝却斥责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元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性格,似乎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并且很难抹去的,一百个人,那么在性格上就会有一百种不同。虽然性格会存在不同,但是也会存在诸多相同。比如暴戾的人,那么普遍的都会以残暴为主要行事方式;再比如懦弱之

  •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联,戈尔巴乔夫,历史解密

    内容(1)指导思想推行多元化指导思想多元化,实质上是指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用别的思想或主义作指导。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推行的一套理论。(2)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政治上推

  • 吕布于临杀前大喊7字,本可改写为三国历史,曹操听到后竟没有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吕布,曹操,历史解密

    毫无疑问,因为汉末中央政府官府政冶黑喑,王权瘦弱乏力,因之对地区过多放权,因此造成了各界割据阵营拥兵自重,战争连续不断暴发。这时汉朝的朝纲错乱,老百姓备受恶果,延绵几百年大汉气数好像已近,青春不败莫不垂涎天地,至少像三国曹操、三国刘备、袁绍等人全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出类拔萃,变成另一方主宰。时期的动荡,

  • 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还是个优秀的官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赵括,历史解密

    赵孝成王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在赵国境内长平展开决战。在这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临阵换将,犯兵家之大忌。结果赵国大败,主将赵括阵亡,数十万士兵降后被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一百多年以后,司马迁著《史记》,记述了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故事。经司马迁描述,赵括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