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太平公主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的太平公主的死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28 更新时间:2024/3/6 0:41:12

唐朝,由于受到武则天的影响,当时以及后来有一段时期的朝堂,都出现过很多对政治有着很深刻影响的女性,这其中不特不提的就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了。可以说,太平公主差一点就成为了第二个武则天,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做到这一步。而关于太平公主的死因,近期的电视剧《宫心计2》中间也有所展示,但是毕竟是影视剧,完全不能够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那么,真实情况的太平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

前不久,《宫心计2:深宫计》总算是播完了,不容易。片子从头到尾的一条主线,就是太平公主跟李隆基抢班夺权。总算到了最后一集,双方都亮出了最后的大招,于是情节变成这样:

皇宫之上,已经登基的大唐皇帝李隆基怒斥姑妈太平公主,历数她的种种罪过,要将其拿下。太平公主说自己早有安排,正要把伏兵亮出来,马上传来消息,她的手下已经被悉数擒拿。李隆基无比得意,马上就要将公主推出斩首,而公主却说新皇帝没权力杀她,因为有太上皇罩着。于是太上皇李旦及时出现,怒斥了公主一番,然后赦免其死罪。最终,太平公主对着李隆基一番慷慨陈词,转眼就上吊了,死得很不利索。

很有戏剧性,但是碰上我这个较真的“精神病”,就哪都不对了。第一个不对的,就是此时李隆基的地位,太平公主图谋不轨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太子,李旦确实已经是半退休状态,让李隆基监国,替他处理朝政,但是此时李旦尚未禅让,还不是太上皇。

其次,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从来没有当堂对质过。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眼看帝位就要传到李隆基手上,非常焦急,于是联合了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以及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等人,密谋之下,约定由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杀入武德殿杀死李隆基。

可惜,消息走漏,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召集了岐王、薛王、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晈、中书侍郎王琚、吏部侍郎崔日用等人商量好了对策,在太平公主发动兵变之前,提前解决了常元楷和李慈,而公主听说事变的消息之后,就逃到了南山的一个寺庙里躲了三天。

李隆基当然也知道姑妈躲在哪,但是此时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局势,也就不急着捉拿太平公主,给皇家也留点面子。三天之后,太平公主也知道这事肯定也躲不过去,干脆回家了。

还有,关于太平公主的死,电视剧里说,她被驱逐去蒲州,但是不愿意走,觉得李隆基会埋伏人马暗算她,于是干脆回家。李隆基亲自登门,二人唇枪舌剑一番之后,太平公主才上吊而死。

而实际上,早在事变之前,李旦就要求太平公主前往蒲州,只是公主觊觎帝位,不愿意走,跟李隆基无关。而事变之后,太平公主回府时,李隆基根本不会再登门去见他姑妈,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再对一个失败者耀武扬威。李隆基只做了一件事,对公主下诏赐死,事情就了结了。

事实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是做大事的人,不啰嗦,不废话,杀人不眨眼,自杀也很爽快,不像电视剧里那么拖泥带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楚霸王项羽都逃到乌江边上了,为何还要选择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这天下而战斗,后来虽然刘邦取胜,但是在许多人心中还是更喜欢威风凛凛的西楚霸王项羽,而不是奸诈狡猾的混混刘邦。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当时如果项羽重回江东东山再起,胜负还犹未可知,可惜一代英豪却选择自刎于乌江边上。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问了,项羽都已经逃到乌江边上了,为何还要选择

  • 韩非为什么斗不过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与李斯,这两个人是同门师兄弟,都是荀子的学生,学习的都是法家思想。李斯后来不断向秦始皇谏言谏策,最终成为秦国的丞相,而韩非身为韩国公子,却没法在韩国得到重用。后来韩非来到秦国,但是碍于他的身份,加上也不是自己自愿前来,秦始皇也没有重用他。但是身为同门师兄弟,韩非却还是没能斗得过李斯,这到底是为什

  • 除了刘备张飞,为何关羽只对赵云和颜悦色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武圣”关二爷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盛名震惊华夏,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流传。关羽在当下已经不仅仅是一位三国名将那么简单了,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其忠义和勇武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话说关羽一生性子极傲,除了他的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对于其他人都是不假颜色,但是这其

  • 荆轲刺秦失败,为何还能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荆轲刺秦”的故事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荆轲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首,这位勇敢的刺客通过自己的行为而名垂千古,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当时的荆轲通过献图一事,得以接近秦王嬴政,后来图穷匕见之时却功败垂成,最终被嬴政所杀。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问了,荆轲刺秦失败,为何还能位列古代四

  • 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伯温其实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厉害啊,很多人把刘伯温比喻成什么神机妙算了真的很神,他呢在军事政治,文学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建树了,这里厉害的一个人其实要说应该是要被人敬仰的,但是其实走到最后他却没能全身而退,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

  • 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已看出不妙,为何不拼死相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蜀汉的重要的转折点,应该就是刘备伐吴之后的大败了,此次夷陵之战蜀军被陆逊火烧连营,溃不成军,死伤惨重,刘备后来也因此事身心俱损,不久就在白帝城去世,从此蜀汉开始走向衰弱。其实当时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聪明如诸葛亮早就已经看出此战不妥,但是为何诸葛亮没有拼死劝住刘备呢?刘备东征是箭在弦上,不得

  • 项羽的死对于后世有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的事迹,每个人都会有所了解,或多或少的,也许都会对项羽产生一些敬佩之情。有的是敬佩他军事才能,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案例,有的是敬佩他的仁义,虽然说刘邦因此而活,给项羽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但是这份仁义却是其他人不能够相比的。只是,这位霸王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回到故地东山再起,他的死对

  •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遗失后,后面的皇帝怎么办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皇帝用玉玺在诏书后面盖章的场景,只有盖过章的诏书才有效,否则其他人是不认的。其实玉玺最早始于秦始皇时期,当时的秦始皇的玉玺被称为传国玉玺,天下仅此一个,后世许多朝代都是得到此物之后才名正言顺的称帝,但是后来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遗失,那么后来的皇帝怎么办呢?很

  •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发展史古代皇帝制度有哪些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朝代和皇帝,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是古代很有历史气息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古代是有皇帝制度的。在古代皇帝代表着最高权力,皇帝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利和威望,不管皇帝说什么,其他人都要无条件的服从,那么,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发展史有哪些弊端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中

  • 诸葛亮为何不顾蜀国国情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后期,诸葛亮的屡次北伐,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有些过了头了。不仅仅是诸葛亮,还有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同样进行了很多次的北伐,但是两个人都没有能够完成复兴汉室的重任,蜀汉尽管存在了数十年,最终还是灭亡了。然而,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当时三国各自的实力背景,蜀汉很明显是最弱的,这一点诸葛亮也不是不知道,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