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宫官职:太子太保出现于哪个朝代?

东宫官职:太子太保出现于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93 更新时间:2023/12/25 14:30:03

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比如刘墉),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别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还是小孩,就封别人做太子太保。明 谈迁《国榷·卷八十八》:"天七年八月十四日丁未,叙三殿功,王之采右都御史,袁可立太子太保。"

清 庄廷鑨《明史钞略》:"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刘遵宪、袁可立、白所知太子太保。"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衔,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

相关牌坊

如今在歙县城内,还存世有举世闻名的八脚牌坊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坊主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全部头衔。("少保"是太保的副级,属皇帝的高级顾问,"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老师,"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武英殿"是皇宫内许国办公的地方,"大学士"是内阁成员的称号。)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关于这八脚牌楼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跪在丹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是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了。

以抗击葡萄牙殖民侵略而闻名的徽州婺源籍明代爱国

将领汪宏为史实兴建的"太子太保"牌坊落户婺源老街。汪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复澳门的爱国将领,曾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荣加太子太保。修建在老街西入口处的"太子太保"牌坊,为传统"口"字型四柱牌坊。牌坊高十米,宽五米,采用青石原料雕刻而成。整座牌坊精工细作,风格古朴。"太子太保"牌坊的落成也给老街增添了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观。

袁尚书大石坊,又称袁氏双牌坊。在《睢州志》、《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等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明崇祯皇帝御旨建造,为表彰睢州(今河南省睢县)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袁可立"三世尚书"封典而。明崇祯六年(1633)冬天,袁可立卒,七年春,皇帝令工部"致水衡钱",御祭御葬并修"袁尚书大石坊"两座,是时袁可立官衔尚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于是坊额如故。建坊工程由京营总督李襄城、杞县状元刘理顺监工营制,著名书法家礼部尚书董其昌书丹,上有"四朝元老、五世恩荣"等字样。

袁尚书大石坊分列明袁尚书府第(清为睢州公署借居)两旁,左曰"三世司马",右曰"宫保尚书"。双牌坊过街而立,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规模宏大,雕工精巧,楼檐下兽斗花拱,狮子云龙,其造形之精美,为明清两代睢州城牌坊之冠,有"一两清石一两银"之说。

"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东西临街二石坊,左曰'三世司马',右曰'宫保尚书',皆距大门五十步之遥,略如公署辕门式。其东'三世司马'坊,清光绪十八年州牧王枚以坊上石条将坠用强硬手段拆去,尚书后人上控数年,详见坊珉条中。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连贯,为尚书园宅范围中地无疑也。后楼下为明末许定国刺杀高杰处,楼上不设棚板以作后来纪念焉"。 (《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

标签: 太子太保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为了夺取天下,为什么要背叛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每个朝代建立之后,皇帝对曾经跟他打天下的臣子都会进行大换血,一方面是为了稳固天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人功劳太大,皇帝无法封赏,这些人的存在会给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对汉朝初期的功臣进行了疯狂的洗劫,这也使得很多人不得不造反,韩信就是其中之一。汉朝刚刚建立时,因为刘邦对这些有功

  • 揭秘:绿林军刚开始为什么会饥寒交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绿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饥民纷纷离开城邑,流亡进入山野湖泽,挖野菜树根为食。可饥民实在是太多了,甚至于连野菜树根都不够吃,有的饥民之间还会发生打斗。这样的纠纷多了,就需要推举一些有威望的人出来做领袖以便裁决,这样的饥民领袖,在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是王匡,王风,在南郡(今湖北江陵)是张霸,在江夏(今湖北黄冈)是羊牧。随着灾

  • 清修《明史》可信吗?清修《明史》有哪些失实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明史,历史解密

    清修《明史》有失实之处吗?答案是肯定的。清朝在康雍乾时期,对明史的编撰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增删、政审,深究到细节的历史真相和具体情节有很多隐晦不言。另外此期间清朝不但严禁民间修明史,否则一律杀头,还同时焚毁了大量明代的原始史料,并对有关蒙古、清的各种明朝原始资料做了系统的销毁和篡改,对"皇明""甲申"等

  •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好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潘安,西晋,历史解密

    “焚香出门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在鱼玄机眼里,感动了无数女儿家的牛郎织女的爱情都不值得一提。因为这人世间还有个潘安,一个让上至中年妇女,下至青葱少女都为他倾倒的美男子。人间有这般珠玉,又何必羡慕天上神仙。而珠玉潘安,他的“美”,更是多面的。首先,他有着绝世的容颜美。《世说新语》曾记载,“潘安有姿

  • 要不是韩信、英布等人的叛变,项羽还会输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汉朝,历史解密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强到什么程度呢?古人对他素来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纵观其一生经历,项梁战死疆场时,他虽孤依无靠,但却更加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巨鹿一战,身陷绝境,他以非凡的胆量跟智慧,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终是功成封王,威震天下。起兵八年,身经70余战,没有一次败绩,一柄长枪,

  • 阿房宫是否存在成谜题 考古发现并未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建筑,阿房宫,历史解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

  • 他是秦始皇手下一员大将,自己称帝活了103岁,坟墓却无处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皇帝自古以来都是短命鬼。超过60岁的,都特别少见。大部分皇帝更是在二三十岁时就直接驾崩。皇帝之所以短命,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有直接联系的。很多皇帝早早的就泄了精元,酒色掏空了身体。再加上繁杂的工作,能够长寿才是怪事。能够超过60岁的皇帝,整个历史长河都找不到多少。岁数超过百岁的,更是难寻。然而有位皇

  • 关宁铁骑和清朝骑兵的第一次野战对决是在什么时候?其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宁铁骑,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崛起,开始虎视眈眈,不断在辽东攻城略地。明朝廷在出兵抵御过程中,竟然发现,衰朽不堪的明朝军队体制下,传统明军已远非八旗兵的对手,屡战屡败。痛定思痛,一批有识之士,如孙承宗、袁崇焕等边将,开始有意识地把提升军队战斗力、建立一支能与清军抗衡争锋的军队为首要任务。著名边帅、军事家孙承宗大

  • 乾隆皇帝创造出的一项伟大发明,宫女终于不用遭罪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尽管是距离近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但它依旧是一个封建王朝,而且由于统治者轻视工匠,抵触技术,导致清朝时中国的科技依旧十分落后。不过,中国人的经验总结能力是出众的,即使在清朝时期严重缺乏科学理论的情况下,依旧有不少发明诞生。比如身为皇帝的乾隆,就曾有一项发明,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实用。而这项发明,与解

  • 举人到底有什么特权 为什么秀才会拼命的考取举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举人,秀才,历史解密

    在古中国的职位升级上,有两个方式,一是武人二是从文,武就是参加军队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战斗得到自己的战功再通过战功的多少上面的人来决定怎么升级,虽然看似很容易都是相对应的危险也是很多的,参加军队的一般都是已经把自己的生死致之度外了,相对于武来说文更好,再说了和平年代哪里有那么多打仗的事情发生。而文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