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借回纥军平安史之乱复兴大唐,吴三桂仿效却为何遗臭万年?

郭子仪借回纥军平安史之乱复兴大唐,吴三桂仿效却为何遗臭万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97 更新时间:2024/1/17 9:43:47

答:郭子仪借回纥军平定安史之乱复兴大唐与吴三桂借助八旗大军借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品不一样

郭子仪作为七朝元老,世受皇恩。对唐王朝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她的心目中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是作为一名军人最大的荣誉,这种伟大的人格让他具备非凡的人格气场。

在他历任唐代宗唐德宗两朝,经常有小人在皇帝面前进献郭子仪的谗言,每次郭子仪凭借着自己的伟大人格将事情处理的非常妥当。

其中就有一件事情能充分说明郭子仪人格之伟大。

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反叛,并引诱土吐蕃、回纥、党项入侵唐朝。郭子仪兼任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河中尹等要职肩负起了抗击吐蕃的重任。

当郭子仪率领着将士在前线出生入死时,鱼朝恩却背后下黑手挖了郭子仪家祖坟,事发后,朝中大臣都担心他会举兵造反。郭子仪平定外乱入朝觐见唐代宗时获悉该事,痛苦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却挖我的祖坟,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啊!”

鱼朝恩听到郭子仪这番说辞,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从此这位专横跋扈的大太监也打心眼里对郭子仪佩服的五体投地。

由此可见郭子仪就是属于那种以德报怨,德行高超之人。

而反观吴三桂,终其一生,他的所作所为无时无刻都在诠释着“投机”二字。为了打败大顺军,吴三桂投靠了满清,还不遗余力地帮助满清平定中原。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了对抗朝廷,又重新蓄发,还竟然恬不知耻地打起了反清复明、光复汉室河山的旗号。

最后吴三桂在一片众叛亲离中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对象不同

回纥早年是大唐的藩属国,与大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北方少数民族赠与唐太宗天可汗的称号来看,回纥等北方少数民族对唐太宗和大唐充满好感。

因此当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能够凭借大唐与回纥良好的国家关系借得回纥大量的兵源,而回纥属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对占领中原兴趣不大,因此也就决定了回纥在帮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后,能够立即撤出中原。

反观生活在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的满族人,他们生活的地带属于亚寒带地区,冬长夏短、光照不足,恶劣的气候和以渔猎为生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就决定着满族人更适合在中原农耕区发展生存。

另外一方面,从明朝与满族人的关系来看,明朝前期虽然在东北的广阔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司,但明朝进入中后期以来。国家采取了全线防守的态势,奴尔干都司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摆设。取而代之的是明朝对北方各少数民族采取的羁縻政策。

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讲。明朝对女真人和广大的东三省的实际控制能力极为有限,满族人与明朝的关系,表面上看是天子和臣子的关系,实际上满族人处于半独立状态。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对明朝忠心耿耿,却被李成梁无故杀死,年少的努尔哈赤对此刻骨铭心,杀父之仇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因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宣布了明朝到十大罪状,其中就有一条罪状提到了明朝妄杀祖父和父亲的黑暗历史。

可以说,满族人,对明朝人没有什么好感,反倒是更多的厌恶和仇恨。因此,吴三桂妄想借助八旗劲旅剿灭大顺为崇祯皇帝报仇纯属痴人说梦。

时局不同

大唐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迅速在灵武即位,中央能够形成以新皇帝唐肃宗为凝聚力的班底,加之此时唐王朝能征善战忠于朝廷的名将大有人在,唐肃宗李亨的个人能力虽远不如唐太宗出众,但也是位虚怀纳谏善于用人的守成之主。

且安史之乱的叛军并没有统一的领导决策层,两股叛军虽兵强马壮声势浩大,但孤军深入战线过长难以长久,因此,郭子仪能够抓住叛军的弱点巧妙借来回纥兵源,集中力量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

而明朝末年,伴随着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在大厦将倾之际,崇祯自缢于煤山。南明虽然建立,但南明的皇帝却是极度昏重用奸佞,导致大明文武百官离心离德,将士之间各怀鬼胎,中央政权一盘散沙。

反观满清稳扎稳打,即便是在吴三桂投靠多尔衮时,多尔衮也没有完全相信吴三桂的话,经过一再细致入微的考察,多尔衮才下令攻击大顺军,而此时,满清的顺治皇帝虽然年幼,但有摄政王多尔衮的全力辅政,满清上下团结一心。

因此,吴三桂企图借助满清大军来剿灭李自成的大顺军为崇祯皇帝报仇,无异于引狼入室。

目的性不同

郭子仪借来回纥大军参与唐朝内部安史之乱的平定纯粹是本着复兴汉室挽救大唐为目标,其公道心不言自明。

而反观吴三桂,虽然口头上打着兴兵讨贼剿灭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但很明显,这不是他的真正意图,倘若吴三桂真的想为崇祯皇帝报仇,那为何当他得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他为何此时不给崇祯皇帝报仇呢?

因此,综上所述,由于时局形势和个人主观目的的天壤之别,郭子仪凭借着伟大的人格和一心为国的情怀,成功借助了回纥之力剿灭了大量叛军,而吴三桂以首鼠两端投机取巧损公利私的出发点和对形势的严重误判,最终引狼入室成为了汉民族的千古罪人而遗臭万年。

更多文章

  • 杨广本是次子,为何能取代哥哥当上太子,最终还要逼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广老婆全部图片,杨广弟,杨广死时萧皇后多大

    那么后来,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为何却要废黜杨勇太子之位,改立杨广?致使隋朝二世而亡。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重,欲传位于太子杨广,杨广见隋文帝命不久矣,便写信询问杨素该如何筹备?不料杨素的回信被侍者误传到了隋文帝手中。古代最重孝道,杨广于父亲病重之时,便暗中为其准备身后事,为隋文帝不喜,可隋朝于这新旧交替

  • 武则天之子,三让天下,最后又当了皇帝,一个“睿”字开启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盛世时期叫什么,武则天之子,盛世芳华武则天

    李旦,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之子,他本是高宗第八子,皇位按理来说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似乎是命运使然,皇位、太子等一切殊荣纷纷向他驶来。武则天经过多年经营,终于等到高宗去世。于是她一揽朝政,将当时的皇帝李显当作傀儡。但李显并不甘于被母亲左右,因此他在朝中上下竭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行为终于触怒了女皇,于是武则

  • 安史之乱就是北方人的内讧打了八年为什么南方人不出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的资料,易中天讲安史之乱,单田芳安史之乱完整版

    755年,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跑到四川避难。他完全有条件就地征兵平叛。但他没能这么做。首先是因为儿子李亨逼他退位,没了权力自然没人听他的。其次是因为四川是剑南节度使的地盘,杨国忠生前兼任这一职务。虽然杨国忠在马嵬驿被杀,但他在四川的流毒还在。想想看,他生前的老部下不会因为老长官上了西天就轻易心向朝廷

  • 为了死后不被盗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结果却让他被嘲笑了1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的坟墓被盗取过吗,李世民 盗墓,李世民盗墓的全过程

    而作为皇帝,他们是国家的统治者,拥有世间最高的权力,更希望将自己的荣耀与权威延续下去。也正因此,他们从登基那天,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属于自己的帝陵。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举动,也正是为了死后权力永享,富贵延续及国运长久,庇佑后世子孙。不过,他们投资如此之大,陪葬品如此之多,虽然满足了自己的需

  • 唐朝军队那么少,却为何依然吊打周边异域蛮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则采取重武轻文的藩镇节度使制度,给大唐边疆打上了一剂“强心针”,促使唐帝国屹立于东亚之巅。据不完全统计,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掌舵的唐王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的战争胜利,甚至还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战争奇迹,终唐两百余年,唐王朝始终处于年年

  • 李世民最信任的道士,比袁天罡还厉害!死后棺材被铁链紧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和袁天罡,李世民时期的袁天罡结局,袁天罡为什么打李世民

    说到预言家或者道士,不得不提的有两位,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人精通天文、历法、数算等,合力著作的《推背图》更是至今被人称赞,其中隐晦的谶语屡次应验,构建了一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政治观,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著作。而其中的李淳风还是世界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李淳风幼年一心向道,受其父亲影响,9岁便拜

  • 突厥后裔建立的国家遍地藏着钻石黄金还埋着史前巨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史前巨兽1亿年前,真正的突厥后裔,突厥部落分布图

    让大家说出面积仅次于中国的黄种人建立的国家,相信绝大多数的朋友都会认为是蒙古。但事实并非如此,蒙古的面积不过才157万平方公里,而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这个国家他的面积足足有310万平方公式,相当于两个蒙古了。他就是俄罗斯联邦中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位于西伯利亚大陆腹部,是整个俄罗斯最大的联邦主体。对,

  • 李世民问他,你怎么老生病?装病12年,死后为何被放入纪念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每个朝代都有的基本人设,前朝的功臣,霸权朝政数年,最后被后朝皇帝所灭。高相在剧中经常以歪着脖子的形象出现,在朝堂上参议政事也常拄着拐棍,他是国舅爷,太子见了他恭恭敬敬,还时常搀扶着他。不过他回到自己的府上,就能正常行走,脖子也不歪了。很明显,他是在演戏,演一个弱者。更有趣的是,其实皇帝对他所做的

  • 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为何还强占他的妻子?这招简直太聪明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元吉害李世民,历史李世民真杀李元吉吗,历史上李世民有没有杀死李元吉

    不过在这之中,身为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却是个例外。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世民竟将她直接纳入后宫宠幸。成为李世民的妃子后,二人颠龙倒凤,杨氏还为其生下了一子李明,而李世民更一度想将其立为皇后。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了,杨氏难道真有这么美?美到可以让李世民无视朝臣的议论,无视杨氏可能存在的复仇行为?其实,这看似是

  • “崇文馆里丹霜后,无限红梨忆校书”:聊聊唐代的皇家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某种程度上,皇家教育是当时国家政治紧密相连的,贤明君王的诞生也离不开皇家教育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因此皇家教育本应成为统治者培养接班人的重点,但在唐代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皇家教育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颓势尽显,加速了唐王朝的瓦解,以下将以时间顺序简要总结唐代皇家教育的优劣。古代皇家教育状况帝师是指皇帝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