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诞拥兵十五万,又有东吴相助,为何造反仍然失败?

诸葛诞拥兵十五万,又有东吴相助,为何造反仍然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4/1/19 3:25:00

1.诸葛诞手中的两张牌

造反可是玩命的行为,那是需要“本钱”的。诸葛诞之所以敢造反,那是因为他手中有两张牌!第一张牌就是他手中握有重兵。在拒绝朝廷的命令后,诸葛诞率军突袭,杀死了扬州刺史乐綝,兼并了扬州的四五万人马。诸葛诞造反时,“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

第二张牌就是外援。诸葛诞在谋反后,立即派长史吴纲带着自己的儿子诸葛靓前往东吴求援。当时执掌东吴朝政的是权臣孙綝,他闻讯大喜,立即派兵三万先行救援,急接着又派兵三万向曹魏进犯,接着自己亲统大军来援。与此同时,蜀汉方面也得到了消息,姜维率领数万军队趁机北伐,“出骆谷,径至沈岭”。

2.诸葛诞的决策存在失误

前面说了诸葛诞造反,不是为了推翻司马家族,重新扶持曹魏皇帝,而是出于自保的目的。所以,诸葛诞起兵后,没有打出为“清君侧”的旗号,反而向东吴称臣。淮南地区是对抗东吴的前线,这里的军队长期与东吴交战,双方互为仇敌,根本没有好感,诸葛诞向东吴称臣,引起了军队的不满,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诸葛诞起兵后,没有派出军队攻城略地,占据险要直抵,而是将十五六万军队聚集在一起,“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得知诸葛诞谋反后,司马昭挟持魏主,率领二十六万大军前来平叛,将寿春城团团包围。由于城中粮食减少,部下蒋班、焦彝提议出城与魏军决战,诸葛诞非但不听,还想杀他俩。最后,两人率军投降司马昭。

3.钟会出谋划策,司马昭言听计从

司马昭征召诸葛诞入朝时,钟会正在家守丧,他得到消息后,当时就意识到诸葛诞必反。司马昭率军出发时,钟会作为“军师”随军前往淮南。别看钟会年轻,但他很有才能,在他的建议下,司马昭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术,围困寿春同时,还要击败东吴的军队。

之后,钟会有设计了一个“反间计”,利用东吴将领的内部矛盾,各个击破,“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自此之后,寿春城内军心涣散,不断有人出城投降。经过七个月的围困,城中已经无人愿意抵抗,“四面进兵,同时鼓噪登城,城内无敢动者”。诸葛诞打算率领百余人突围,结果遭遇大将军司马胡奋,“斩诞,传首,夷三族”。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看似失败,实际却是收获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也即从结果上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失败的,并没有完全诸葛亮之前制定的目标。不过,实际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战果。进一步来说,在笔者看来,甚至可以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看似失败,实际却是收获不小!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到底获得哪

  • 诸葛亮神机妙算军功卓越,因为2个缺点,他算不上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历史事件,诸葛亮到底有多神机妙算

    但是我们只是夸大了他的成就,从而忽视了他的失败,所以说诸葛亮要是想跻身于名相的话那还是有些困难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说一下原因。那就是出征去打仗的时候,他是肯定会一同前去的,还有朝廷上出现了什么事情,他也是自己动手,而不指挥别人。然而这样的例子虽然也能说明他的谨慎,但是其实更重要的是他用人无方,不知道

  • 《周礼》“乡举里选”——荐举制度在宋代的沿革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礼六官,周礼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宋代科举乡试

    中国古代在历史上就有荐举之后,举主需承担保任责任的传统。战国时,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形成了保举制度。 所谓保举就是举主要对所举荐之人承担连带责任。宋代荐举制度是在前代相关制度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最终形成的。《周礼》中所记载的"乡举里选",就是一种原初的荐举形式。荐举制度在宋代的沿革1、宋代荐举制度

  • “海南真水沉,一星值一万”,悠远的香文化为何能在宋朝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为什么不退守海南,古代海南有沉香吗,海南水沉

    中国香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支,成于两汉,完备于隋唐,鼎盛于赵宋,至今有数千年历史。中国的香文化包括香料、香具、以及与香有关的社会生活(香事),宋代是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此时香文化各个方面都十分精彩,宋代之香,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宋代香文化之广体现在各阶层都无比丰富的香事活动,这些香事涵盖社会

  • 宋太祖成功的杯酒释兵权,而朱元璋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祖与朱元璋谁厉害,宋太祖和朱元璋,朱元璋对宋太祖的评价

    为什么宋太祖要杯酒释兵权,而不是直接从那些功臣手中夺回权力呢?是因为宋太祖重情义,不忍心杀掉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吗?其实不是的,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宋太祖没有能力杀掉他们,如果可以,宋太祖也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弄一个杯酒释兵权来安抚那些功臣。那么宋太祖作为一个皇帝为什么没有权利杀掉臣子呢?这就要从宋朝

  • 北宋之后,为什么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封禅,历代皇帝泰山封禅,泰山封禅玉册

    泰山封禅最早的是秦始皇做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去泰山封禅。其实封禅讲究的也就是君权神授。告诉天下,我们权利是上天授予的,我是上天的儿子,也就是天子。上天派我来管理你们的,所以你们应该听我的。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

  • 为什么好多朝代都黑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为什么比其他朝代不好,宋朝是唯一超过300年的朝代,为什么说宋朝最接近现代

    我们看一下宋朝的缺点积贫积弱、重文轻武。其实这两点加起来就是说这个朝代打仗不行。没有前面汉唐时期的霸气,也没有元明清三朝的版图。所以就说宋朝不行。这个主要是传统的思路影响,就是历朝历代就应该开疆拓土才算是丰功伟绩,版图就应该越大越好,才能体现我们的实力。而宋朝乍一看都不符合。其实宋朝的版图是明确的说

  • 游牧民族的发展历程:从东晋、南宋和南明三种结局来看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晋和南明,南宋南明的历史,南宋东晋南明为何都在江南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天气降温北方非季风区很难适应人口生存,所以北方的游牧民族就要南下和农耕民族抢夺季风区。遍观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南下,其大环境一定是持续降温。战争是会死人的,如果不是因为天气降温游牧民族在北方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谁愿意发动战争?游牧民族南下其实是一

  • 宋代官方婚礼中是怎样用乐的?看哲宗皇帝对不用乐的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代皇帝的苦与乐,宋代皇帝哲宗,宋代婚礼

    一、宋代官方礼书中的婚礼用乐宋人对于婚礼不用乐的态度是很坚决并坚持的。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关于将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大婚的记载,可以看出其价值评判。“初议婚礼,诏中书舍人徐铉、知制诰潘佑与礼官参定。婚礼古不用乐,佑以为古今不相沿袭,固请用乐。”这段是说南唐潘佑认为婚礼古不用乐,古今不相沿袭,所

  • 拥兵六十万的他最终还是输给了朱元璋,只因偏激固执,我行我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的带兵能力,朱元璋有多猛靠着18人拿下2万人马,朱元璋的军事水平让人佩服

    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穷苦出身。陈友谅生长在一个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上门女婿,连自己原来的姓都改了,生活自然也不轻松。不过这样的出身并没有成为他的抱负,从小他就非常有眼界,是读书习武,后来还当过县吏。但是显然这不是他的目标,所以趁着天下大乱,他投身红巾军。很快就在炮火连天的生死年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