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叫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由于其家族世代书香,他也深受家庭影响,勤勉好学。不过,他虽然颇具才气,见识独到,但脾气却极差,这就导致他很难受到重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后,急于找寻人才,在各州各县的推举下,一批批当年郁郁不得志的人才都做了官,而他也被当地官员推荐为海州学正,开始了其做官生涯。不过,他虽当了官,但是性格却丝毫没变,脾气依然又臭又硬。此外他更极为反感那些拉帮结派,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不屑与之为伍,也使得他在官场上时常碰壁,上级及同僚都十分排挤他。
本来,如无意外,他最终的结局不是被迫辞官,就是心灰意冷主动辞官。但是此时,朱元璋所下达的一份诏书,却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原来,当时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为了让大明兴盛,也表明自己广纳贤才的大度。他特下此诏,令天下臣民踊跃发言,为朝廷未来的规划及发展,提供建议。
曾秉正听闻此事后也没报多大希望,便试着上书一封,写了3万余字。在文中,他多次提到在如今时局之下,如何富国强兵,如何改善民生,振兴经济,不少观点都和朱元璋所想不谋而合。另外,很多意见也十分新颖,这让朱元璋赞叹不已。因此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从九品飞升到三品。
不过他当上大官后,确实也还是清官,但却实在不懂收敛脾气。为官期间,他时常顶撞朱元璋,毫不留情。时间一长,朱元璋也受不了了,便罢了他的官,命他回家养老。谁曾想,朱元璋的这道诏命,却毁掉了一个好官,一个清官。
明朝时期,由于官员薪资普遍较低,正三品官员年俸不过210两。虽然折合现在,也是年薪近20万的高薪人员。但在那个时代,他得供养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根本没有余财。而家乡路远,只靠双脚和一身正气,他根本回不去!无奈之下,他也没向朱元璋求助,干脆就卖掉了小女儿,用以换取路费。
他的这种做法,无疑惹恼了朱元璋。卖自己的女儿,比人贩子还可耻!愤怒的朱元璋当下就命人将他施以宫刑,清廉了一辈子的好官,最终竟落得个这样的结局,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