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造就了李世民的千古伟业

为何说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造就了李世民的千古伟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2/4 9:10:10

我们不妨对二者做个简单对比,李世民隋炀帝同为次子,由于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注定了二者无法按正常程序即位,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太宗李世民_图

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家庭排行处于中间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引起重视,他们就会通过后天的自我完善来获得竞争力。所以二者在其青少年时期均有不凡表现,从隋炀帝灭南陈,李世民平义军等行为来看,这一观点还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随着竞争力的增强,不可避免的带来信心的膨胀,即:天子有德有才者居之,这在其潜意识里不自觉的生根、发芽,一旦破土而出,逼宫之事便是势之使然,后来果然如是。

虽然即位贵如天子,却难以服众,只有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才是天命所归,如何才能证明这一点?惟有文治武功、开创盛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证明。根据何在?“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上天常佑善人,否则何以能开创治世?那么,上天无心,何以知之?上天虽无心,但“天生烝民”,烝民代天所视、代天所听,说白了也就是一句话,即:老百姓认同就是天命,哪管你是弑君还是嗣位。二者都明白这一点,但明白归明白,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

不妨分析一下二者的年号,大业者,开创大一统之业也,即功盖秦皇汉武;贞观者,即澄清天下,恢宏正道也。无奈杨广用力过猛,不懂“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在错误的时机干了正确的事,无论是西巡、东征高句丽还是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都无疑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而李世民则“无为而治”即可,因为这些隋炀帝代他办了,罪在杨广,利在世民,这岂不是天意?这也难怪,谁让人家是老君的后代,“我无为而民自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基因早已根植在潜意识里,不学即能。

隋大运河_图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之天性,不可抗拒,无论是谁,皆是如此,更何况皇帝。那么,皇帝又何以不能免俗,他不是真龙天子吗?不,他是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bài”,作为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也是平常之事,何况“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若不“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又何以彰显皇帝之权威,享受皇帝之快感?皇权与皇帝是双向的,皇帝为皇权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塑造着它。

反过来,皇权又塑造着皇帝,所谓“心怀利器,杀心自起”即是如此。正是因为没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所以即位前一向“自律”的杨广在即位后,便大肆享乐,掉进了英雄冢,按照心理学的的说法,一个对自己过度克制、压抑的人,会使自己的真实欲望得不到满足,一旦条件发生转化,潜意识的洪水将会冲毁堤坝,变得不可收拾。

从杨广的所作所为来看,似乎证实了这一点。后期的李世民与之大致相似,但幸运的是,他避免了前车之覆。“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经典名言。牛顿如是,李世民亦如是,巨人之为巨人,不能以成败论,他们对于后人的借鉴意义是具有同等价值的,有时,似乎失败的意义更大一些,因为这足以令后人警醒,杨广就是后者。正是因为亲历了隋朝的二世而斩以及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使李世民充分认识到行王道、德政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贞观前期,李世民基本是“无为而治”,“使民以时”,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开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贞观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_图

但是,一个人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李世民也不例外,随着贞观盛世的到来,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对他的警示作用也日渐削弱。如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逆龙麟”,惹的李世民气愤至极,回到后宫后,声称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幸得长孙皇后的劝解才罢休。

后来,李世民又重走了隋炀帝的路线,出兵高句丽,说来也怪,仿佛难逃历史的轮回,李世民再次铩羽而归。之后,他痛定思痛,意识到没有了魏征这面镜子,自己才会迷失了方向。另外,在李世民的晚年,耽于享乐,一方面大炼丹药,想要长生久视;另一发面,广选天下秀女以充实后宫,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徐惠和武媚。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在于李世民一人身上,纵观整个历史,比比如是,如汉武帝、唐明皇、康熙帝······皆是虎头蛇尾,鲜有善始善终者,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怪圈,令人费解。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_图

单就李世民来看,是因为有隋炀帝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顶,使得他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这无疑是最好的外在约束。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李世民的自律,但这毕竟太脆弱了。似乎从后面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李世民之所以想杀魏征、东征高句丽、充实后宫,无疑是潜意识所为,因为被压抑久了,再加上达摩克里斯之剑的威力削弱,所以使得洪水决堤。

我们试想一下,普通人对于别人的指责尚且接受不了,何况一国之君呢?如果常被指责,不仅削弱了君主的自信心,而且也淡化了君主头上的光环,威严和神圣荡然无存,试问这何以服众?之所以东征高句丽,也还是出于想要超过隋炀帝,避免其后尘的考虑,这就使得其难以理性地对待客观条件,所以失败也就是理所必然了;之所以充实后宫,实际上与隋炀帝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用“马太效应”来看待这一现象,认为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就一定是不好色的,隋炀帝国破身亡就是好色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皇帝好不好色,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其与政治的关系。

李世民步辇图_图

将隋炀帝喻为达摩克里斯之剑不一定确切,但就李世民的一生来看,他始终是以隋炀帝为前车之鉴的,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外在约束力,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开创了贞观盛世。但是随着盛世的到来,膨胀了李世民的自信心,即认为自己是明君,杨广不过是亡国之君,事实证明自己高明于杨广千万倍,自己肯定不会成为杨广之流,所以鄙视他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对其前车之鉴也就不以为然了。

文:甪里先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去世后,葬在乾陵,陵墓地宫应该是这种模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乾陵地宫入口找到了吗,武则天的陵墓真的在乾陵吗,武则天怎样葬进封闭的乾陵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乾陵仍旧沿袭太宗开创的“因山为陵”的葬制,而且,虽然没有启用唐朝大匠阎立德,阎立本设计,但基本仍然执行阎氏兄弟二人的方案。地宫仍是由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并有配套的耳室,墓道,过洞,天井,甬

  • 太平公主将张昌宗引荐给武则天作消遣之用,后来又为何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太平公主,武则天的评价是“类我”,一则是太平公主“方额广颐”,二则是太平公主“多阴谋”,所以武则天很喜欢她。也正是因为这份喜爱,武则天才会逐渐让太平公主参与朝政。武则天对她的评价也很准,她不仅长得像武则天,也不仅是和武则天一样聪敏多计,她还和武则天一样嗜权如命。所以,为了能够讨得武则天的欢心,为

  • 武则天的父亲动口不动手,就是大忽悠,他的成就大多是靠忽悠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的父亲活了多大岁数,武则天的父亲没被追赠为皇帝吗,武则天的父亲多厉害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武士彟的祖上,曾经做过官吏,可是到了他这一代,家庭基本上与“官”字无缘了。武士彟为了东山再起,就决定先做生意,当时的隋炀帝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木材,故此,武士彟靠经营木材,腰里就有了

  • 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对上,宋朝才出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形容唐朝李贺的诗句,唐朝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五言绝句

    在繁荣的社会背景下,也是诞生了许多文人雅士,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的又一颗明珠,冠绝古今的唐诗,也是一直被世人传颂,提起唐诗,李白、孟浩然、杜甫的诗词是信手捏来,每个人在诗词当中又有着雅号。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能够跟他们齐名的就是诗鬼李贺,李贺是长吉体诗词的开创者,属于中唐晚期的浪漫主义的诗人

  • 高句丽怎么了?为什么隋唐两朝五代人拼尽全力一定要灭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唐五代是指哪五代,隋唐为啥都想灭高句丽,隋唐高句丽失败原因

    汉朝廷承认高句丽国,并委任高句丽县管理高句丽国行政,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后来在朝鲜半岛崛起的新罗冒充高句丽的后代,其实二者是没有关系的。公元12年,高句丽国趁着汉朝内乱发动叛乱,王莽始建国四年高句丽被征服,王莽下令高句丽更名为下句丽,高句丽王被

  • 武则天造九鼎,造完后遇到无法搬动的难题,她用这招完美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九鼎下落,武则天为什么铸九鼎,武则天全肉出装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当时武则天已经做了7年的女皇帝。七年间,她大兴土木,为了符合天象,于是就修明堂,置七宝,铸九鼎,将神都洛阳改造得如天庭一般。九鼎是国家政权象征,最早出现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向

  • 唐代有十二个颜值“爆棚”的文物,个个帅气十足,还揭秘三个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代著名的文物,唐朝十大绝世文物,唐朝最厉害的文物

    它就是唐朝时期的“生肖俑”,目前有两套完整的“十二生肖俑”收藏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和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两套完整的“十二生肖俑”,都出土于古都西安,前者是1955年出土,后者是2009年出土。这两套“十二生肖俑”是将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做成人身兽首,而且雕刻的栩栩如生,双手合拢或藏于袖中,因此,个个都

  • 逼走王进,陷害林冲:《水浒传》里高俅还干了哪些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王进打高俅是哪一集,林冲高俅王进三人的关系,历史上有高俅陷害林冲吗

    高俅登场没多久,就干了第一件坏事:逼走王进。 王进是京城开封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父亲是名武师、督军教头王升,家传使棒绝技。当年,高俅在未发迹之前,曾经学过棒发,自以为武艺高超,去找王升切磋,反被王升打倒,在床上躺了三四个月。后来,高俅因为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做了殿帅府太尉。那时候,王升已经去世,高俅

  • 逼死南宋10万军民跳海的张弘范结局如何?孙辈尽被蒙古兵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弘范灭宋于此石碑去哪了,张弘范对南宋的评价,张弘范灭宋原因

    (张弘范画像) 张弘范虽然是汉族人,但是并不是南宋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蒙古朝廷的重要,还是依靠他的父亲张柔。张柔老家在今天的河北省,1213年蒙古兵南下中原,河北大乱,张柔把附近乡邻亲族数千家组织起来,结寨自保,类似于清末的团练。当时,金朝当局任命张柔为定兴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 1218

  • 逃婚?蒙古白月光?青梅竹马的朱棣与徐妙云感情深厚得让人难以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对徐妙云一见钟情,朱棣徐妙云青梅竹马,朱棣徐妙云 婚后生活

    老四逃婚了? 不想娶“女诸生” ?还遇到了蒙古白月光 ?这是《山河月明》中的桥段,不过和历史大相径庭,历史上朱棣和徐妙云青梅竹马,两人的感情之深让人羡慕。01青梅竹马洪武九年,燕王朱棣在南京大婚,迎娶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这一年朱棣17岁,雄姿英发,徐妙云15岁,贞静文雅。(关于徐皇后的名字,史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