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廷承认高句丽国,并委任高句丽县管理高句丽国行政,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后来在朝鲜半岛崛起的新罗冒充高句丽的后代,其实二者是没有关系的。
公元12年,高句丽国趁着汉朝内乱发动叛乱,王莽始建国四年高句丽被征服,王莽下令高句丽更名为下句丽,高句丽王被贬为下句丽侯,高句丽县也改为下句丽县,这也证明了当时的汉朝中央政权对高句丽的行政管辖是说一不二的。
到了光武帝刘秀,为了偃武修文恢复高句丽王的封号,这进一步证明汉朝中央政府对高句丽的实际管辖。此时的高句丽王自称大武神王,经过与汉王朝的长期对抗,逐渐认识到汉王朝的天威难犯,于是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把高句丽的势力向朝鲜半岛扩张。
高句丽从此就开始尽量回避和中原王朝的正面冲突,在朝鲜半岛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这个高句丽还是臣服于汉朝的,高句丽的国王更替都是要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才能合法地进行统治。
高句丽和新罗、百济三个政权互相攻伐,出现了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到了公元6世纪,新罗联合百济打败了高句丽,接着新罗又出兵打败了百济,新罗占据了汉江流域,可以和中原王朝直接对话了。隋朝建立以后,高句丽竟然主动进攻辽西,挑起了和隋朝的战争。
隋朝当时国内刚刚平定,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战争,但是依然派出军队打击高句丽,612年隋朝的百万大军进攻高句丽,但是由于指挥不当,大军遭受失败,613年,隋炀帝御驾亲征,由于杨玄感叛变未能成行。614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还是未能平定高句丽。618年隋朝灭亡。
唐朝贞观十七年,新罗的使者到大唐长安,向李世民报告朝鲜半岛的情况,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准备切断新罗和大唐的通道,百济还攻下了高句丽的40多座城市。唐太宗立即遣使前往高句丽,要求停止战争,遭到高句丽的莫离支渊盖苏文的拒绝。
渊盖苏文是高句丽的新任宰相,是个军事独裁者,大唐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反应,此时的大唐已经征服了东突厥,四海之内威无不加。如果任由高句丽肆无忌惮的在朝鲜半岛称王称霸,必然会导致朝鲜半岛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很有可能危及大唐王朝的安全。
到那时还得和高句丽兵戎相见,与其那样不如及早下手,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于是贞观十八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句丽。
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虽然大有斩获,但是没有平定高句丽。于是九月班师回国。唐太宗和群臣商议,决定采取袭扰的办法打击高句丽,干扰它的农业生产,几年之后必然自乱。
从647年到668年大唐王朝不断发动对高句丽的进攻,终于在668年九月十二日攻克平壤,彻底平定了高句丽。这次战争充分显示了大唐王朝对周边叛乱政权的控制能力,展示了大唐的国威军威,为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