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本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炎是汉朝的太史令,就是一个记录历史的小官员,司马迁从小受家庭影响,好学上进,年轻的时候去过祖国的很多地方,饱览了壮美河山。
还对很多古代传说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这样的游学,司马迁的学识大为提高,他的眼界也进一步开阔,对宇宙人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后来司马迁就子承父业成了汉朝的太史令,当时他的父亲正在编写一部通史,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于是这项工作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司马迁的肩上。
司马迁就下定决心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这不史书的编写工作中,结果这时候李陵败降的事情传到了朝中,朝中大臣纷纷谴责李陵,司马迁觉得不公平,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
李陵败降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召见李陵要求他给贰师将军李广利做后勤保障。李陵说,我统帅的士兵都是力能搏虎,射必中的的勇士,做后勤太委屈了,希望做先锋。
汉武帝说我没有骑兵可以支援你了。李陵说,我用我手下的5000步兵就可以以少胜多。汉武帝很受感动,派路博德给李陵做后援。
路博德也是个和李陵一样想法的人,不愿做后勤,于是给汉武帝上书谏阻出兵,汉武帝大怒,误以为是李陵反悔了,立即下令李陵出击,并上报行程和他与路博德的对话。李陵只能照办。
李陵的五千人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3万骑兵包围,后来匈奴的军队达到8万。经过一番苦战消灭了匈奴大量有生力量,匈奴单于很害怕,但是又不甘心,如果让李陵突围而出,那就再也没脸指挥军队了。
恰在此时一个叫管敢的军侯投降了单于,匈奴得知李陵只有800人可以战斗了,负伤三处的乘车,负伤两处的驾车,负伤一处的战斗,于是单于发起了对李陵的猛攻,最终李陵力竭投降。
汉武帝得到的消息是李陵投降匈奴,还为匈奴练兵,大怒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这时候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被判死刑。
为了修成史记,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忍辱负重下蚕室、受腐刑。之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鲁迅称这部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两个儿子为了能够正常生活下去,就改换了姓氏,一个改为同,一个改为冯,这两个家族从不通婚。
司马迁的身体受到了摧残,精神更是遭到了残酷的打击,人格遭到了巨大的侮辱,这一切都是汉武帝造成的,于是司马迁就把满腔的仇恨,化作那史书中得一个个文字,把汉朝以及之前的历朝历代的皇帝的丑恶面目刻画下来,留给后人看。
于是乎汉武帝的一些劣迹也都被记录在案了,这是司马迁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仇人的报复,所以这些文字对汉武帝来说就是黑材料,哪里能允许这样的书籍流行,所以加以禁止。
另外司马迁还为那些封建统治者恨之入骨的农民起义领袖立传,这是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要消灭的人怎么能立传,他们的事迹怎么能流传后世?必须禁止。
所以司马迁的这部史学巨著,必然会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抵制,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皇帝的权力再大,也无法改变老百姓的价值判断,好的就会受到百姓的支持。
于是这部史书就流传下来了,而且在后世大放异彩。而晋朝是篡了曹魏的政权,对汉朝政权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对史记不做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