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下场惨不惨?他说话很“直”,还骂李世民,却活到了最后

魏征下场惨不惨?他说话很“直”,还骂李世民,却活到了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96 更新时间:2024/2/5 13:40:44

魏征的下场惨吗?不惨。

魏征死了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是“登苑西楼,望丧而哭”,在楼上看着魏征出殡,然后眼泪哗啦啦地流。

流完了眼泪,还说了句: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历史上很多皇帝自诩礼贤下士,自诩有容人之量,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像李世民这样做到这一步?几乎可以说没有。

魏征能把李世民骂得脸红脖子粗,能把李世民骂得说不出话来,能把李世民骂得几次三番要把魏征拖下去砍了,可是魏征每次骂完了之后,却总能全身而退,却总能安然无恙地回家吃饭睡觉。

李世民这样的胸襟在历史上也是凤毛麟角的,恐怕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拍着胸脯意气风发地说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他能够容得下天下人,容得下夷狄,又有什么理由容不下一个魏征?

对于魏征这样的诤臣、谏臣来说,一般确实很难有好下场,毕竟他骂的是皇帝,得罪的皇帝,皇帝一生气,小命难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是魏征并非如此,他是诤臣、谏臣不假,可他却很懂人心,或者说他很了解李世民的为人,所以他也从一开始便以“直臣”的形象出现在李世民的眼前。

魏征虽“直”,但胜在懂人心,也知道如何“直”。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去见魏征,责问他为什么要煽动李建成、离间李家兄弟感情,魏征怎么说?他说,李建成如果当初听我的劝早点下手的话,哪会酿成今日之祸?

魏征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是李建成这小子傻,听不进别人的劝,所以才会被你李世民给杀了。

还有一层言外之意便是,李世民呀李世民,你听不听得进去劝呢?魏征的意思当然是,我希望你不要像李建成一样听不进劝。

听得进谁的劝呢?那当然是魏征的劝。

魏征这么一说,不仅让李世民觉得他是个敢说真话的直臣,还听出了他的投靠之意,所以改变了杀他的想法,反倒有心重用他。

魏征之“直”,也“直”在他会借力打力。

他原本是李建成阵营的人,现在李建成死了,李世民不但没杀他,反倒还要重用他,那李世民阵营里的“老人”当然会不开心,你寸功未立,凭什么能够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所以很不服气,想要整魏征。

他们怎么整魏征呢?跑去找李世民打小报告,说魏征结党营私,可能要图谋不轨!

李世民听完了之后也有点将信将疑,毕竟刚刚收了魏征,信任度还没那么高,所以他便让温彦博去调查魏征结党营私之事。

温彦博奉了皇命去调查魏征,当然也不敢怠慢,这儿查查,那儿看看,可是查来查去查到最后查出了什么呢?“案验无状”,没有结党营私这回事!但温彦博在向李世民汇报工作的时候刷了个小聪明,他说:皇上呀,魏征身为人臣,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注意避嫌,从而招来非议,虽说他没结党营私,可也应当受到责罚。

李世民一听,觉得温彦博说得挺有道理,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要真没错的话,这麻烦还能自己找上门?所以让温彦博去责骂魏征。

温彦博责骂完了魏征之后的第二天,魏征来了,劈头盖脸一顿“骂”,不带一个脏字,你一个皇帝不心存公道,老想着揭露我的言行举止干嘛?这样下去会亡国的,你怕不怕?

李世民被骂得脸色煞白,还得向魏征道歉:我知道错了。

李世民认错了之后,魏征又借力打力地顺势说下去,皇上呀,我希望你能让我当个良臣,别让我当忠臣。

李世民一听又不高兴了,你不想当忠臣,难道有异心?所以就问为什么,忠臣、良臣有什么分别?

魏征便说了,忠臣死得惨,良臣才有好下场!你看比干是忠臣吧?死得多惨,国家最后也没了,空有一个忠臣之名!再看皋陶那样的良臣,不仅自己得了美名,也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多好呀!

李世民听完,嘿,还真是这样,于是大手一挥,赏了魏征五百匹绢。

实际上,魏征还真没说出,乱世出奸臣,也出忠臣,但是忠臣的结局往往会惨不忍睹。

明君需要的是良臣,只有昏君才需要忠臣为他摆正方向。

李世民当然是想当明君!

看到了吧?魏征这老小子虽然是个出了名的“直臣”,可是说起话来那真是一套又一套,总有一套能够套住李世民。

魏征很“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却懂得如何“直”,每次都能抓到李世民的需求、痛点和底线,所以才能无往不利。

也是因为这样,魏征才能在“直”这条路上一走到底,才能为李世民所容。

魏征也确确实实纠正了李世民的不少错误和一些臭毛病,魏征这个良臣、直臣有力地强化了李世民的明君形象,对于这一点,李世民心知肚明,所以他内心是真正地感激魏征的,所以才会在魏征死了之后忍不住哭了一把。

魏征的结局并不惨,只是因为魏征将自己和李世民之间的“君臣对话”写成了书拿去给当时的史官褚遂良,想让褚遂良将事情记录到史书之中,让李世民觉得魏征是在揭他李世民的短,是在沽名钓誉,所以才一怒之下让人砸了魏征的墓碑而已。

不过,后来李世民也后悔了,又赶紧让人去重新给魏征立了碑,然后好好祭祀了一番。

更多文章

  • 唐朝突火枪很厉害?其实您被忽悠了,那东西打在身上跟瘙痒差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的火药武器,唐朝突火枪排名,唐朝时期的火枪视频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隋唐时期,炼丹术士在炼丹时发现了一种黑色粉末,并且遇火可以燃烧,甚至是发生爆炸。后来经过一番研究,便将这种黑色粉末称之为火药,因此也就有了烟花和爆竹的诞生。在此之后,有工匠又从烟花爆竹中得到

  • 西晋大将刘宝墓中出土“诡异”的青瓷俑,专家说:它的名字有点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刘宝大墓的发现其实很有故事性。在山东省的这个独山村,至少在西汉年间就已经建村,是个风水宝地。拥有着东沟,古山寨等著名的文化遗址。更有名气的,是位于独山村西北1.5公里的一座高高的坟墓,村里辈辈

  • 鄂尔浑峡谷立着一块碑,碑文很神秘,记载着唐玄宗的一段前尘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阙特勤碑是什么?在历史记载中,“阙”是人名,“特勤”是突厥贵族子弟的称号。突厥人在公元7-10世纪,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于漠北竖起许多座石碑。其中,阙特勤碑就是他们为了纪念阙特勤,而建造的

  • 唐代这位女道士的“白日飞升”,其实是妖猫传里尸解大法的升级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尸解和鬼仙的区别,尸解,尸解成仙过程

    作为玉真公主,她是司马承帧的弟子。司马承帧与李白、王维、陈子昂、贺知章等人并称为“仙踪十友”。司马承帧道号白云子,他是玄宗皇帝非常推崇和尊敬的人。所以才让妹妹玉真公主跟随他修行。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_图事实上,玉真公主早年修行的道行不深,倒是与王维、李白等人非常谈得

  • 唐朝和亲公主都不是正牌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深析唐朝和亲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和亲的3位真公主,唐朝公主和亲一览表,唐朝共有多少公主和亲

    而唐朝为了稳定边疆,也采取了自中国汉朝以来的传统方式,那就是和亲。于是我们看到了文成和金成两位公主入藏。理论上来说,和亲送出去的女子必须是正统的皇帝的女儿,但是无论是文成公主,还是金成公主,其实严格来说都是“冒牌”的。文成公主是唐宗室远亲室女,金成公主更只是李显的养女,这样的身份嫁到边疆地区,难道不

  • 为何说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造就了李世民的千古伟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炀帝和李世民,历史皇帝怎么评价李世民,千古一帝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

    我们不妨对二者做个简单对比,李世民与隋炀帝同为次子,由于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注定了二者无法按正常程序即位,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唐太宗李世民_图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家庭排行处于中间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引起重视,他们就会通过后天的自我完善来获得竞争力。所以二者在其青少年时期均有不凡表现,从隋炀帝灭南陈

  • 武则天去世后,葬在乾陵,陵墓地宫应该是这种模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乾陵地宫入口找到了吗,武则天的陵墓真的在乾陵吗,武则天怎样葬进封闭的乾陵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乾陵仍旧沿袭太宗开创的“因山为陵”的葬制,而且,虽然没有启用唐朝大匠阎立德,阎立本设计,但基本仍然执行阎氏兄弟二人的方案。地宫仍是由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并有配套的耳室,墓道,过洞,天井,甬

  • 太平公主将张昌宗引荐给武则天作消遣之用,后来又为何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太平公主,武则天的评价是“类我”,一则是太平公主“方额广颐”,二则是太平公主“多阴谋”,所以武则天很喜欢她。也正是因为这份喜爱,武则天才会逐渐让太平公主参与朝政。武则天对她的评价也很准,她不仅长得像武则天,也不仅是和武则天一样聪敏多计,她还和武则天一样嗜权如命。所以,为了能够讨得武则天的欢心,为

  • 武则天的父亲动口不动手,就是大忽悠,他的成就大多是靠忽悠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的父亲活了多大岁数,武则天的父亲没被追赠为皇帝吗,武则天的父亲多厉害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武士彟的祖上,曾经做过官吏,可是到了他这一代,家庭基本上与“官”字无缘了。武士彟为了东山再起,就决定先做生意,当时的隋炀帝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木材,故此,武士彟靠经营木材,腰里就有了

  • 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对上,宋朝才出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形容唐朝李贺的诗句,唐朝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五言绝句

    在繁荣的社会背景下,也是诞生了许多文人雅士,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的又一颗明珠,冠绝古今的唐诗,也是一直被世人传颂,提起唐诗,李白、孟浩然、杜甫的诗词是信手捏来,每个人在诗词当中又有着雅号。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能够跟他们齐名的就是诗鬼李贺,李贺是长吉体诗词的开创者,属于中唐晚期的浪漫主义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