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纸上谈兵的败军之将,赵括属于被低估的败将吗?

纸上谈兵的败军之将,赵括属于被低估的败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45 更新时间:2024/1/20 4:49:37

[var1]

赵括率领先锋军被围,大本营还有相当一部分赵军主力。赵括的意图是他和大本营一起夹击短路的秦军实现中心开花。然而大本营赵军不出击,他就被围死了,不得已而强行突围。长平胜仗就该狭胜军之威打下邯郸灭掉赵国,而不是回师之后又要出师攻打赵国,其实从军事角度来说,白起拒绝是对的,毕竟败仗的几率太大,他都算出来了,齐王弗听。秦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遂围邯郸。齐楚援军,王建六年为邯郸之战时期,而且长平和围邯郸时隔二年,这地方出现围邯郸,必是已经在邯郸保卫战时期了,秦破赵只是叙说原因。

[var1]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赵括这种人。赵括的爸爸,赵奢说:兵者死地,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又不将兵,纸上谈兵又如何?另外纸上谈兵的意思是,说起来完全没问题,但本人缺乏执行能力。再让廉颇指挥下去,赵国就结束了。运粮的成本大于秦的三倍以上,再拖下去,内必乱。长平能在坚守几日?因为敌军从后攻进来了。再惨不会比长平的结果惨,不过长平的战败确实如你所说是由廉颇造成的。把兵撤到晋冀交界。恐怕就是秦国补给先出问题。不过,就怕赵王不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问题:赵括母亲觉得赵括要败,怎么变成赵括觉得没希望?你的意思这是赵括授意自己母亲去求情?

[var1]

至少赵括自己都觉得胜计不大,出征让赵王保证战败也不处置其家人才可以。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问题:赵括母亲觉得赵括要败,怎么变成赵括觉得没希望?你的意思这是赵括授意自己母亲去求情?我就很不理解给赵括洗白的人,如果能洗,两千年来,为什么没人洗,因为是铁案,翻不过来,诸葛亮次次以少胜多,还被人黑军事能力不行,赵括全军覆没,怎么就成悲情英雄了,满分100分,考了70说没发挥好,考了0分也是没发挥好吗,也许他真有能力,但是我没看到,很多人不如赵括,我不信,换一头猪,也不会有更差的结果了,难不成还能考出负分吗?

[var1]

但是有一个问题,赵王换将不就是因为廉颇拖着国内压力大,因此才换将,希望速战速决。并不是选错了方向,而是方向没得选。虽然我也知道去决战是九死一生,但是我也想请问退兵有什么坏处?赵军又能防守多久?想决战的话又可以用什么战术去对付白起?秦军有什么破绽可以给赵军?

[var1]

现在去讨论战术没有意义,因为战术无法推演,但是廉颇作为名将,选择防守,必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可以推理,打仗非常忌讳持久战,廉颇防守应该是最优选择。所以当时是没有退路,但是防守最好的结果是找到秦军的漏洞击破,中间的选择是双方不愿意耗下去打平撤军,最差也可以做到双方耗损国力,但是军队保存下来,毕竟秦军不可能去进攻防守方的廉颇。

[var1]

以春秋的尺量战国的脚。你说他不无能,那哪里不无能,请给出实际案例。不要说你行你也上的毫无营养的反驳。说他是将军中的无能,本身就是通过战争案例来评价他的,失败率百分之百,还不无能?赵括活在战国末期,距离春秋已过百年,那时候整个华夏已经有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兵不厌诈的著名案例,不知道所谓的“不是现在的兵不厌诈可以掩盖洗白”从何而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最后的名师:弟子成为秦朝、西汉丞相,门下名家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秦朝著名人物,战国时期秦国杰出人物,战国时期有名相士

    此人就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荀子来到了齐国,因为这里有着天下最具影响力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由于荀子学问渊博,他先后三次成为稷下学宫的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可是后来荀子受到了别人的诬陷,他于是来到了楚国。随着楚国的春申君被杀,荀子定居兰陵,最后终老于此。[v

  • 纸上谈兵-赵括?事实上长平之战并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最开始,秦国没打算跟赵国过不去,它的主要目标是韩国。论实力,韩国在当时已经是二三流国家了,所以连战连败,放弃了大片的土地。最可怕的后果是,秦军把韩国切断,把一个叫上党的地方给孤立了。上党是韩国的一个边郡,在今天山西省的东南一带。因为上党这个地方地势很高,所以战略位置重要,号称“天下之脊”

  • 纵观长平之战,廉颇方式也是有问题的,但比赵括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廉颇守长平,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廉颇怎么评价长平之战

    [var1]赵国没粮了,外交上又面临失败,得不到齐,魏和楚的援助。在比拼国力上赵国已经输了,说已经坚持三年为什么不再坚持三年的话倒是真的纸上谈兵。没粮意味着哗变,一触即溃,那在这之前用力赌一把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赵括在被围后依然能够阻止突围,并且死于突围之中也表明他还是有统军能力的。在面对强大的秦国面

  • 战国七雄为何实现统一的是秦国,它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常人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秦国历史,秦国的七雄争霸,秦国七雄图片大全

    [var1]但是我想说,像战国这种群雄并立的局面,最终决定胜负一定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或割据势力会轻易的将自己的既得利益拱手相让,除非有哪一方已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那么这种统一全国的战争最终又要依靠什么来赢的胜利呢,不是强大的军队,不是优越的文化,不是英明的君主,不是杰出的将领

  • 战国七雄的争霸的顺序,此国最弱,只因两个秘密武器名列七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的出现史,战国七雄各国实力,战国七雄各国巅峰时期

    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出兵,依然是孙膑对庞涓。孙膑这次采取“减灶计”,诱敌于马陵,杀庞涓,大败魏军。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霸主地位。[var1]魏国衰落以后,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大国。双方旗鼓相当,不断兼并小国,扩大领土面积。同时,双方都在拉拢楚国,为什么呢

  • 一荐成名,一战死去,毛遂的一生挺憋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毛遂为什么成名,毛遂死时的原话,毛遂的简介

    适逢秦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且很快就要得手。作为臣子的平原君想替主上分忧,决定挑选20个能言善辩的门客,和他一同出使楚国,联合楚王抗秦。让他想不到的是,挑来挑去,只有19个人让他比较满意。面对既成事实,平原君纵然心有不甘,却暂时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关键时刻,沉寂3年的毛遂勇敢地站了出来,要求和大家一

  • 春秋战国代表相应贵贱等级的饪食器,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食器,春秋战国贵族用什么器皿做饭,战国贵族饮食器具

    饪食器,作为礼仪重器,不同规格大小的青铜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应的贵贱等级。饪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三种。青铜饪食器是古代王公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物。以下两个饪食器分别是“错金银铜鼎”和“仲滋铜鼎”[var1]这是一个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var1]

  • 廉颇、李牧两位超级将战,真的是毁在此小人手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牧与廉颇有交集吗,廉颇和李牧的下场,赵雍廉颇李牧谁更厉害

    这不,当看到战国末期赵国这段历史时,有一个人物郭开,进入了我的视线。他被史家们记载为嬖臣,溜须拍马,贪财小人,深得几届赵王的信任,虽然在个人功业方面没有建树,但在赵国几个重大人物的命运走向上,却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在廉颇和李牧这两个超级名将的去留被杀上,主流说法说是他影响和左右了赵王。开始时,

  • 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带过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玻璃杯图片,古墓出土战国玻璃杯,战国时期的透明玻璃杯

    那么,类似的问题,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究竟是不是穿越者带过去的呢?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我们一起揭秘。[var1]战国墓葬中的玻璃杯发现过程吴山脚下,老杭州城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南宋御街,而且还坐落着一座拥有杭州历史文脉的博物馆,也就是杭州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中,很多人第一次看

  • 荆轲刺秦王,失败原因很多,一个隐藏最“深”的原因专家都没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荆轲为赵女杀秦王,荆轲刺秦王历史背景与评价,历史上荆轲刺秦王是怎么回事

    可是后来,随着小编年纪的增加,就开始对这件事儿展开了独立思考:荆轲刺杀秦王不成功,就怪那个助手秦舞阳,这个秦舞阳十三岁就开始杀人,可是一到秦朝的皇宫中,他看到威严的秦王,高大的殿宇,还有卫士们手中闪闪发光的利刃,当时就吓得双腿打战,不敢上前了。[var1]如果秦舞阳是条汉子,他能帮荆轲截住逃跑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