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齐国,要说除了开国君主姜太公,其他国君有什么特长的话,就是在位时间特长。他父亲齐厘(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他爷爷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也是祖宗太公养生有道,他们都很命长。只因齐襄公作死,早早退位,姜小白才有机会,当上齐国的国君,最后还成就了霸业。齐桓公的霸业,管仲的功劳是很大的,小白也没什么宏图大略,就一个优点,能听进别人的话。所以,会听属下话,事业能做大,出事就会往下找,老板格局大不了。
[var1]
齐襄公因小的时候跟自己堂哥姬无知(公孙无知)打过架。齐襄公当了国君后就扒了公孙无知的工作服,羞辱了他一番。公孙无知丢了脸,一直怀恨在心。齐襄公对手下又特别不讲信用,说好了瓜熟了就让戍边在外的回来,等瓜熟了,又还悔了,因此得罪了戍边将军连称和管至父。他堂哥公孙无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找到连称和管至父把齐襄公杀了,自己当了国君。
[var1]
因为公孙无知没有合法继承权的,对手下也很不好,还经常打骂齐国的一个高管,雍廪,雍廪实在受不了,在一次团建的时候就把无知杀了。齐国国君的位置就又空出来了,但根据家族规矩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有合法的继承权。而且两个弟弟名分差不多,又都有外资支持,于是两兄弟就开始了争夺财产和君位继承权。
[var1]
支持公子纠的是管仲和召忽两个人,支持公子纠的外资是鲁国。支持公子小白的是鲍叔牙和小白的娘家人莒国。他们两个团队听说公孙无知死后就都赶着回去抢国君的位置。公子纠的外资更雄厚,会跟着他干的员工也更多,觉得自己当国君还是挺稳的,但管仲却觉得,只要公子小白还在,还是有风险。于是就跟公子纠说:你弟弟也在回去抢位置的路上,要不我们在半道截住他,杀了他以除后患。公子纠赞成了这个建议。
[var1]
小白在赶路回齐国的时候,管仲也早埋伏在路上,并且向小白挑逗性地射了一箭。丘比特之箭是射出去了,但只射在了衣服上,可小白假装中箭赶紧倒了下去。箭没射中,但管仲看公子小白躺下了以为是中了,可能他也觉得,只要表达了爱意,就不怕你忘记,所以也没去补刀。就跟公子纠汇报说可以安心了,公子纠觉得十拿九稳了,也就没着急着回齐国了。一路诗情画意欣赏风景了
[var1]
公子小白知道自己骗过了管仲,便日夜兼程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并在齐国的上下高管一致同意下,成功地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史称齐桓公。不多久,公子纠也回到了齐国,可发现齐桓公当国君的海报都贴出来了。作为外资的鲁国,发现没戏,就很丧气。可管仲觉得还能再救一救,于是就跟齐桓公争一争,不过没争过。最后管仲因为策划失败浪费资源,就被鲁国带回去关起来了。
[var1]
齐桓公对管仲用箭调戏的事很生气,想让鲁国杀了他解气,那么鲁国之前站错队,帮过公子纠的事就算了。这个时候“懂王”鲍叔牙站了出来跟齐桓公说:管仲我是懂的,他调戏了你,就会对你负责到底,而且他有这个能力。齐桓公听着有道理,内心很窃喜。于是就跟鲁国说:公子纠你们随便安排,管仲必须给我送过来我来安排。后来管仲就被押送到齐国,一到齐国齐桓公就解开了管仲的衣服,不对,是枷锁。还被任命为齐国的国相。
管仲后来加强了齐国的管理,开放了经济,开展了服务业和金融业。不但把齐国带向了繁荣,也让齐桓公很光荣。从此过上了动不动就找人喝茶,一生气就找人打架的日子。管仲的事迹也告诉我们: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只要不死,还有机会。
[var1]
齐桓公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但他在做公子的时候,也会礼贤下士,在齐国内有很好的名声。所以他哥哥齐襄公自个作死后,齐国的士大夫还是很欢迎他做国君的。其实,管仲也是相同的遭遇,本来他是要被处死的,跟他一样辅佐公子纠的召忽,因为失败,觉得生还无望,为了保持自己忠义的名节,选择了自杀。但管仲选择活着。他觉得有比名节更重要的事,就是要展现自己的才能,造福一方。机遇和危机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保持初心,慢慢等待。最差不过行乞,不死总会出头。
如果内容还好看,还望记得点个赞
更多内容在发布,想看就此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