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接受上党才导致了长平之战?不拿下上党,赵国的处境更危险

赵国接受上党才导致了长平之战?不拿下上党,赵国的处境更危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13 更新时间:2024/2/6 1:43:18

这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而赵国的45万大军之后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经此一战,赵国从此一蹶不再也无力抵抗秦国,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var1]

现在的历史认为,当年赵孝成接受韩国上党郡实在是一个昏招,因为本来秦国的怒火是对准韩国的,可是赵国无功受禄直接让秦国将矛头对准了他,当时赵孝成王特地问两个宗室大臣赵豹和赵胜:赵豹认为不应该接受,因为这会导致秦国的怒火,赵国会有灭顶之灾;而赵胜认为这是韩国仰慕赵国,而且三晋本是一家,天上白白掉下这么大一块地盘,不要白不要。

事实上两人的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然而现在很多人都是认为赵孝成王实在不该是接受上党地区,因为这是一个火坑,而赵孝成王摆明了往里跳。

然而事实上这不能怪赵孝成王,因为当时上党地区当时拥有将近17座城池,这么大一块肥肉谁都眼馋的,更况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赵国不接受上党地区的话那么接下去的秦赵博弈赵国会死的更快:

赵国不接受上党死的更快

上党位于今天的山西长治地区,在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地势险要,周围都被群山包围,所以也决定了他的战略价值,所以这也是秦国为什么不惜同时和韩赵两国开战也要得到上党的原因。

上党地区的争议还要追溯到当年韩赵魏的三家分晋时期,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晋国的上党地区则被一分为二,然而所不同的是,韩国分到的上党地区有太行山脉作为屏障,这就决定了他的军事价值;而赵国分到的上党地区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然而却无险可守,这对于赵国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

[var1]

在以前赵国上党地区还有韩国的上党地区拱卫着,然而秦国花重金拿下了上党就意味着从此之后赵国上党地区将直接暴露在秦国的铁蹄之下,而赵国上党地区又无险可守根本无法抵御秦国,而赵国上党地区一旦被秦国攻占那么整个邯郸都会暴露在秦国的攻击范围之内,他们可以随时跨过太行山脉攻击邯郸。

而假设赵国如果能够得到这块地区,那么无疑可以遏制住秦国东进的道路,这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不是难事,同时当时韩国的上党地区是韩国仅次于南阳的大郡,历代国君都对其重点开发,当时上党地区的人口、田亩数量都是足以令人为之疯狂的。

而赵国一旦得到了韩国的上党,凭借其地利上的优势以及人口足以可以抵挡秦国的进攻,就跟平原君赵胜说的:“拥兵百万经年累月都不一定能得到一座城池,现在天上白白掉下一个郡”。

[var1]

所以赵国的战略价值摆在那,如果赵国不接受的话,那么整个赵国都将暴露在秦国的铁蹄下面,甚至长平之战提前爆发也说不定,因为收拾了韩国下一个就是赵国了。

接受上党不是错,没有好好利用上党的资源才是根源

然而赵国君臣在这个方面不得不说是一个短视,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上党地区的肥肉,却忽略了上党地区的战略价值最终在长平之战之中一败涂地。

韩国将上党献给了赵国,可是赵国却没有好好珍惜这块战略要地,秦国得知韩国的举动之后自然是震怒不已,调集了重兵围攻上党。

当时上党已经属于赵国,原属于韩国的居民也已经归属赵国了,可是赵国却任由原韩国军队去抵挡秦军,自己则置身事外。

而韩国军队怎么可能会是秦国“虎狼之师”的对手,最终三下五除二就被秦国打趴在地上,而上党最终也重新落于赵国之手。

[var1]

而走到这一步赵国在战略上已经输了:首先论综合国力他们是绝对不如秦国的,可是却甘冒风险拿下上党;其次拿下上党一切都好说,可是他们不懂得利用上党地区的地理优势来阻挡秦军,反而坐视秦国攻下了上党。

而上党一丢,整个赵国都已经暴露在了秦国的攻击之下,所以到这为止赵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顶着秦国的怒火却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被迫和秦国决战,然而以赵国当时的国力能够和秦国相抗衡吗?不能,所以后来长平之战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var1]

所以小编认为,赵国本身接手韩国的上党地区并没有错,因为上党地区的优势摆在那,如果赵国不吃下这块肥肉而是由秦国吃下那么赵国的处境则更危险,而赵国的错就在于他们当时并未利用上党地区的战略优势,没有第一时间派遣赵国精锐部队进驻上党致使上党得而复失,而“长平之败”的结局从这就可以预料到了。

更多文章

  • 齐桓公九合诸侯,风光无限,但你可知他为此付出了怎样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九合诸侯讲解视频,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什么旗号

    [var1] 1、铁石心肠,逼杀兄弟公子纠 齐桓公的父亲齐厘公去世后,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继位。齐襄公是一个胡作非为的主儿,为了隐瞒与自己的妹妹乱伦私通,竟杀害了妹妹的丈夫鲁桓公,对自己的兄弟、臣下子民也不守信义,从而导致齐国政治动荡不安。 面对乱局,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公

  • 齐国时期一共有两个齐桓公,一个妇孺皆知,另外一个却鲜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齐桓公简介,为啥齐国有两个齐桓公,齐国历代国君齐桓公

    [var1] 在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意味着田氏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的君主。当然,在田氏代齐后,田氏依然使用了齐作为自己的国号。在此背景下,齐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位齐桓公,第一个妇孺皆知

  • 为什么韩国实力这么弱小,却能撑到战国末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韩国新军,韩国崛起的历程和原因,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

    [var1]可是在战国七雄之中,有一个国家说也奇怪,那就是韩国。韩赵魏三国是从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韩国四周都是强敌,北部和东部被战国首霸魏国包围着,西部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南边又是老牌强国楚国。[var1]因地处于“天下之腹”,外加在地利上没有秦国函谷关那样的天险,并且韩国也没有什么

  •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一定能灭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秦国灭了六国才统一全国,为什么只有楚国说一定要灭亡秦国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口号呢?其实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被灭都是正常的手段灭的,大家打不过你,很正常,被灭的话也认了。但是楚国不一样,楚国被灭的非常的憋屈,完全就是被秦国忽悠的。[var1]首先就是楚怀王,当年被秦国忽悠,最后只

  • 齐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比康熙还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的历代君王一览表,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齐桓公在位期间齐国发展状况

    [var1] 秦昭襄王 但历史上总有那么多长命的君王,他们在位的时间甚至比有些人的寿命还长!那么今天,我们回到春秋,去看看那个时代的一位长寿君王。他就是姜子牙的后代——齐庄公吕购! 对于古人的姓名问题,很多人老是容易蒙圈儿。姜子牙、姜尚、姜太公、吕尚、太公望,这么多名字,我们到底该记哪一个?其实古人

  • 齐国不肯帮五国抗秦,是积怨太深还是国君愚蠢?其实两者都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国为什么不抗秦,五国合纵伐秦为什么没有齐国,齐国皇帝

    从古至今,齐国曾被无数人轮番批判。它眼睁睁看着秦国灭掉了其它五国却不肯施以援手,甚至还跑去和秦国交好,最后,秦国挥师东下,在自家地盘上蹲着嗑瓜子看笑话的齐国成为最大的笑话,抵抗了没一年就亡国了。其实,齐国之所以不肯帮那五国邻居,除了积怨已深和国君愚蠢、短视的原因外,主要也是有种无能为力的苦衷感。[v

  • 秦国的统一之路:六国合纵为何总是铩羽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秦穆公之后的几代秦公都缺乏雄才大略,但“称霸西戎”已经使得秦国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到战国时期,秦西方为乌氏、绵诸,南邻巴蜀,北有义渠,仅有东侧的韩魏和东南的楚比较有威胁。而且,随着三家分晋,应该说秦国在东侧的压力应该是部分降低的。不过,谁也想不到在战国初期,秦国却在东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完

  • 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为什么说白起是一直在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赴长平,白起长平之战真的杀了40万赵军吗

    [var1]当白起如日中天的时候,白起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考验,就是长平之战。当时赵国赵括主兵,一路也是势如破竹的,但是宿命的必然让他碰见了白起,而白起不负众望,开创了同倍围之的先例,将赵括军队围困在了长平。但是之后就有一个大难题,赵国投降了。可能这个时候都说是好事,但是那几十万的降卒怎么办就成了难题。

  • 盛极必衰的道理:魏国过度嚣张必然导致自身衰落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衰落的原因,魏国为什么自身衰落,盛极而衰的例子

    三家分晋之后,由于赵国出力最多,所以理所当然的赵国也因此分到了晋国最多的土地,而韩魏次之。但是由于赵国之后又陷入了内乱之中,所以赵国也由此失去了战国初期发展的大好时机。[var1]文侯变法,魏国一家独大战国初期其实各大诸侯之间并没有发生大的规模,所以这一段时间各国倒也相安无事。直到魏文侯的横空出世改

  • 田氏代齐之后的田氏齐国:同样善于用人,最终仍不敌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田氏代齐的感悟,田氏与齐国,田氏齐国一共存在多少年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保留了不少东周以来的宫殿。洛阳南宫是其中的一座,在长安的长乐宫落成以前,一直是汉王朝朝廷所在的正宫、施政的中心地,重大的政治活动,多在这里举行。[var1]汉高祖刘邦像高帝五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酒会,庆祝夺取天下的胜利。酒酣喜庆之余,刘邦放下酒杯,抬头环顾满堂的将相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