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称霸43年,晚年却被活活饿死,停尸67天无人下葬

齐桓公:称霸43年,晚年却被活活饿死,停尸67天无人下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4/2/6 8:38:34

[var1]

剧照——桓公之死 一、齐国三贵,一切似乎早已注定 时间回到长勺之战(前684年),齐桓公第一次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兴兵伐鲁,结果大败而回。此后,桓公将国事全部交给管仲处理,而自己则过上了享乐的生活。 这时,有一个人名叫竖刁,为了靠近桓公,居然自己把自己给阉了,这也算得上是太监的鼻祖了。传说竖刁长的比女人还美,又深得桓公之心,每日不离左右。 与此同时,在齐国的雍邑有一个叫雍巫的人,也慢慢的走在靠近桓公的路上。雍巫,字易牙,这个人和竖刁不一样,不是靠脸吃饭的,确实是有真才实学——就是厨艺。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的创造者,拿手好菜名叫——鱼腹藏羊肉。 是不是觉得很一般,那我们来玩个拆字游戏就好了。“鲜”这个词,拆开来看,就是鱼和羊,这也是鲜字的来源,也因此易牙也被许多厨师拜为祖师爷。

[var1]

漫画——易牙杀子,替桓公取乐 言归正传,话说某一天,桓公随口说道:我尝遍了山珍海味,就是没试过人肉。过了不久,桓公喝到了一碗味道特别鲜美的肉汤,便问易牙怎么做出来的。原来易牙在听了桓公吃人肉的想法后,回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杀了,做成了这道菜。桓公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还是非常感动,从此更加宠爱易牙了。 此后,卫国国君的长子名叫开方,出使齐国。在见识到齐国的强盛后,便想留在齐国。开方作为卫国长子,日后是要继承君位的,却甘愿在齐国当官,桓公认为开方很喜欢自己,因此也非常宠爱他。 至此,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日后将要作乱齐国之人,终于汇聚一堂,时人称之为“齐国三贵”。 但这三个人,从现在看确实是无比钟爱桓公的,为何却被后人叫做千古小人呢?我们且来看管仲的一番评论。 二、管仲病榻论相,齐国后继无人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亲自来慰问。病榻前,桓公问道:仲父之后,何人堪任? 管仲不停的摇头,闭目无语。齐桓公急了,连忙问道:”鲍叔牙怎么样?”管仲开口说道:“叔牙嫉恶如仇,若要他执政,没人可以承受的了。倘若您不听他的话,对你两都没有好处。” 桓公默然,继续问道:“易牙怎么样?”

[var1]

剧照——开方、竖刁、易牙三小人 任何事情都要透过表象去看它的本质,管仲听到桓公这一问,终于认真起来了,说出了他临死前最后一道建议:“易牙、竖刁、开方三人,请君远之。人情莫过于爱惜自己,而竖刁却能忍受自宫,做父母的无不疼爱儿子,而易牙却能亲手杀自己的孩子,给您享乐;再说开方,甘愿放弃一国之君,却在齐国当一个大夫。这三个人,都有悖人伦,可见他们的野心会有多大啊!” 齐桓公听后,不置可否,第二天,管仲去世。桓公任鲍叔牙为相,却依然亲近易牙他们,鲍叔牙苦谏不听,发病而死。至此,易牙三人横行无忌,专权用事,顺者昌逆者亡,桓公也终将为此,迎来他屈辱的死亡。 三、齐桓公饿死宾天,五公子争权夺位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病重。此时三贵专权,密谋拥立桓公长子公子无亏继位。 为此易牙与竖刁两人,想出一条计策。在宫门外悬挂门牌,单说桓公病重,不想听人说话,不管是谁,一律不许入宫。 然后将宫门紧锁,只留出一个小口,和狗洞一般,每日让人爬进去看桓公是生是死。桓公躺在病榻上,四处无人,口中饥渴腹中无物,此时有一个宫女从墙后翻入,将易牙所为一一告知桓公。桓公仰面叹曰:“寡人不明,宜有今日!”连叹数声而亡,春秋再无姜小白。

[var1]

剧照——齐桓公之死,英雄难过小人关 话说桓公有五个儿子,依次为:公子无亏,公子番,公子昭,公子商人,公子元。桓公死后,公子无亏与易牙合谋,占得先机,集结士兵于主殿。公子番在开方的支持下,占据右殿;公子商人与元占据左殿。三方人马互不相让,只有公子昭出逃宋国。 而桓公尸体则无人收敛,放任不管。时值夏日,尸虫遍地,恶臭难闻。齐国众大夫前往调停,推公子无亏为君,是为齐孝公,主持丧事。 此时距离桓公死时,已两月有余,等到打开宫门进去,只见虫子在桓公身上乱爬,皮肉都腐烂了,只得用衣服裹住,尸水流了一地,此情此景,确实是悲惨之至。 王小喵说 纵观齐桓公一生,他的功绩不容否认,但他真的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既没有王者之才,也没有太多的远见。所以他的结局,其实早就可以预见了。 1、齐桓公只是一个俗人 齐桓公是一个极度追求生活享乐的人,说白了他很俗,只是少有人去关注他的私生活。

[var1]

漫画——齐桓公 事实上据《管子?小匡》记载,齐桓公“好田”、“好酒”、“好色”。《战国策?东周策》更是很好的描写了他的好色:“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在《韩非子?难三》中也有记载:“齐国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养,是侈于纣也。” 因此,桓公有这样那样的嗜好,就说明了他不可能不宠爱奸佞小人,他有这样的结局,倒也不是很意外。只是他的功劳确实太大,而死的又太过凄惨,两相对比,显得特别惊人罢了。 2、管仲为什么不提前处理“三贵”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对话: 桓公问于管夷吾曰:“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 夷吾对曰:“无害也。” 我们说管仲是“华夏第一相”,这样的称誉是不为过的。管仲深谙进退之道,对于桓公的弱点肯定心知肚明。但是在他身前没有指出来呢? 一方面他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做的太过绝对,要允许他人有放纵的机会,就比如我们如今的家长,如果对孩子管的太死,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也是管仲的自信,他很确信自己能够控制住局面,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管仲在世时,“三贵”几乎没能参与太多国事,就只是桓公的私人娱乐手段而已。

[var1]

管仲——华夏第一相 等到他死时,才跟桓公提出来,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一道大坝,有他在就不会有洪水,而自己一死,这股洪水就会泛滥,因此才建议桓公远离三人。奈何桓公不听。 3、齐桓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如果说小人不至于乱国的话,那么桓公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老年太过昏庸,废长立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直到他死之前都没有明确的指定谁来作为继承人。只是宠爱三儿子公子昭,早在葵丘之盟上,将他托付给了宋襄公。但回国后,经不起别人挑唆,又口头答应立长子无亏为世子,可却不明令废除公子昭,这才致使了后来的五子相争。 文中提到,桓公早在葵丘之盟上将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而此时齐国却是公子无亏继位,公子昭已出逃到宋国了,之后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将会有什么举动呢?齐桓公死后,盟主之位空缺,又将有哪些人趁乱而起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齐桓公:感谢管仲送来的火箭,让我有机会成为春秋第一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管仲给齐桓公提了什么意见,齐桓公管仲完整版,管仲是怎样帮助齐桓公称霸的

    [var1] 齐国,要说除了开国君主姜太公,其他国君有什么特长的话,就是在位时间特长。他父亲齐厘(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他爷爷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也是祖宗太公养生有道,他们都很命长。只因齐襄公作死,早早退位,姜小白才有机会,当上齐国的国君,最后还成就了霸业。齐桓公的霸业,管仲的功劳是很大的,小白也没什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六世都为秦国统一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大业的资料,秦国六世余烈

    秦孝公秦献公穷兵黩武,不停地征战导致秦国国力衰弱,而秦献公又在征战魏国时期中箭而亡,留给秦孝公一个空壳子秦国。秦孝公又有着吞并八荒、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所以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之后商鞅入秦,开始了商鞅变法。我们看看商鞅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var1]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成了一架杀人机器,另一部历

  • 赵国接受上党才导致了长平之战?不拿下上党,赵国的处境更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

    这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而赵国的45万大军之后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经此一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抵抗秦国,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var1]现在的历史认为,当年赵孝成王接受韩国上党郡实在是一个昏招,因为本来秦国的怒火是对准韩国的,可是赵国无功受禄直接让秦国将矛头对准了他

  • 齐桓公九合诸侯,风光无限,但你可知他为此付出了怎样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九合诸侯讲解视频,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什么旗号

    [var1] 1、铁石心肠,逼杀兄弟公子纠 齐桓公的父亲齐厘公去世后,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继位。齐襄公是一个胡作非为的主儿,为了隐瞒与自己的妹妹乱伦私通,竟杀害了妹妹的丈夫鲁桓公,对自己的兄弟、臣下子民也不守信义,从而导致齐国政治动荡不安。 面对乱局,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公

  • 齐国时期一共有两个齐桓公,一个妇孺皆知,另外一个却鲜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齐桓公简介,为啥齐国有两个齐桓公,齐国历代国君齐桓公

    [var1] 在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意味着田氏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的君主。当然,在田氏代齐后,田氏依然使用了齐作为自己的国号。在此背景下,齐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位齐桓公,第一个妇孺皆知

  • 为什么韩国实力这么弱小,却能撑到战国末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韩国新军,韩国崛起的历程和原因,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

    [var1]可是在战国七雄之中,有一个国家说也奇怪,那就是韩国。韩赵魏三国是从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韩国四周都是强敌,北部和东部被战国首霸魏国包围着,西部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南边又是老牌强国楚国。[var1]因地处于“天下之腹”,外加在地利上没有秦国函谷关那样的天险,并且韩国也没有什么

  •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一定能灭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秦国灭了六国才统一全国,为什么只有楚国说一定要灭亡秦国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口号呢?其实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被灭都是正常的手段灭的,大家打不过你,很正常,被灭的话也认了。但是楚国不一样,楚国被灭的非常的憋屈,完全就是被秦国忽悠的。[var1]首先就是楚怀王,当年被秦国忽悠,最后只

  • 齐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比康熙还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的历代君王一览表,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齐桓公在位期间齐国发展状况

    [var1] 秦昭襄王 但历史上总有那么多长命的君王,他们在位的时间甚至比有些人的寿命还长!那么今天,我们回到春秋,去看看那个时代的一位长寿君王。他就是姜子牙的后代——齐庄公吕购! 对于古人的姓名问题,很多人老是容易蒙圈儿。姜子牙、姜尚、姜太公、吕尚、太公望,这么多名字,我们到底该记哪一个?其实古人

  • 齐国不肯帮五国抗秦,是积怨太深还是国君愚蠢?其实两者都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国为什么不抗秦,五国合纵伐秦为什么没有齐国,齐国皇帝

    从古至今,齐国曾被无数人轮番批判。它眼睁睁看着秦国灭掉了其它五国却不肯施以援手,甚至还跑去和秦国交好,最后,秦国挥师东下,在自家地盘上蹲着嗑瓜子看笑话的齐国成为最大的笑话,抵抗了没一年就亡国了。其实,齐国之所以不肯帮那五国邻居,除了积怨已深和国君愚蠢、短视的原因外,主要也是有种无能为力的苦衷感。[v

  • 秦国的统一之路:六国合纵为何总是铩羽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秦穆公之后的几代秦公都缺乏雄才大略,但“称霸西戎”已经使得秦国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到战国时期,秦西方为乌氏、绵诸,南邻巴蜀,北有义渠,仅有东侧的韩魏和东南的楚比较有威胁。而且,随着三家分晋,应该说秦国在东侧的压力应该是部分降低的。不过,谁也想不到在战国初期,秦国却在东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