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入川,为何选择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入川,为何选择关羽镇守荆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4/1/16 15:34:14

刘备军团采用的是重兵守荆,轻军入蜀的战略。由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等主要将领镇守荆州,刘备则和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蜀。本来刘备可以配合法正张松等人轻松拿下成都,但由于刘备的失误,导致了和刘璋军团兵戎相见,使得益州局面急转直下。

刘备攻川

尽管刘备处于与刘璋军团对战,久攻雒城不下的的战况下,但是刘备军不能撤退。因为此次入蜀就是在张松等人的迷惑下,才使得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帮忙,一旦此次撤退,那以后再想进入蜀地那就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所以刘备军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进攻,而且必须要成功。

因此,刘备军团改变了最初定下的重兵守荆的战略,开始从荆州派重兵入蜀支援。那么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既然要派重兵与众将领去支援,那么谁留下来镇守荆州呢?

荆州形势图

根据“隆中对”的战略,荆州的意义相关重大。刘备军团在经营荆州地区方面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这也是一开始为什么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等人都没有随刘备入蜀的原因。荆州地区需要关羽和张飞等主要将领的镇守,也需要诸葛亮对于荆州的经营和治理。但是现在需要荆州这边派重兵前去支援,那么要派谁去呢?

一开始随着刘备入蜀的有“凤雏”庞统。庞统和诸葛亮是刘备身边的两大谋士,但两人的本领不一样,庞统有着军事战略方面的特长,诸葛亮则主要善于军政方面的治理。

新三国 庞统

庞统曾经也对刘备说过: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庞统其实是与诸葛亮有分歧的。庞统认为荆州是处于曹、孙、刘三家矛盾的焦点,并不适合长期发展。认为益州的地位要大于荆州。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留守荆州,而庞统随刘备入蜀的原因。而且等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庞统也可以帮着刘备治理益州。

但是这一切因为庞统的去世而发生了改变。当时刘备身边的主要谋士只有张松和法正等人,他们二人虽然很是欢迎刘备入蜀,但是毕竟二人刚归顺刘备不久,刘备也不可能完全就相信他们。

新三国 刘备

另外就是益州对于刘备军团的政治意义。益州不仅会是刘备军团的后方大本营,更重要的因素是在占据益州之后,刘备军团的重心就要从荆州迁往益州。因为荆州是个战略要地,不适合作为刘备集团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放在益州是最合适的了。所以,占领益州只是第一步,治理益州才是重点。庞统起初就是协助刘备治理益州的最好人选,但是,庞统不幸去世,打乱了最初的安排。

在刘备集团中,法正也是智囊之一。但是法正有着无法担任治理益州重任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气量狭隘。“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这样的人显然是不能治国的。因此,治理益州的重担自然也就只能落到诸葛亮的身上了。

法正

作为协助刘备占领荆州,坐稳荆州,使得刘备终于拥有了自己稳定的地盘,诸葛亮功不可没。因此,刘备对诸葛亮很是器重,并信任有加,才将荆州地区的镇守重务交给诸葛亮。可是,在益州局势出现问题的时候,刘备不得不请诸葛亮前来益州救援。并且是要重兵支援益州,要速战速决,否则局面将对刘备越来越不利。

重兵支援益州很重要,但留守荆州的人选同样重要。诸葛亮已然是不能在荆州镇守了。张飞虽然是一名猛将,曾久经沙场,但是张飞脾气暴躁,虽然敬重君子,但是对于士兵,却不知体恤。曾经就因为鞭打部下导致徐州被吕布偷袭,自然,刘备是不会让张飞担任镇守荆州的重任的。至于赵云,虽然赵云有勇有谋,做事谨慎、细致。但是在统军方面并不见长。而且赵云在对荆州的看法上其实更倾向于庞统,所以,赵云入蜀支援比留在荆州更适合。那么,剩下的将领人选唯有关羽了。

新三国 关羽

关羽也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关羽武艺高强,作战经验也很丰富。为人看重忠义二字,手下将领都很敬服关羽,能很好地团结荆州内部。与张飞相反,关羽对于士兵最是爱护,对于军队士气和军心团结也是很好的人选。更重要一点是,关羽是和曹操军队打过交道最多的人。曹操本人就很是敬佩关羽的勇猛和忠义,在曹操军中有所影响。此外,曹操军中将领也有很多与关羽关系不错。例如:张辽徐晃。关羽对于曹操军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综合这些因素,在当时情况下,关羽确实是镇守荆州最合适的人选。

更多文章

  • 刘备和曹操比孙权的名气大,可是孙权的夫人却比前两位的夫人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刘备孙权的夫人,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夫人都是哪里人,孙权母亲教训孙权片段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东汉末年,汉王朝的统治已经接近了尾声,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继而令各地诸侯纷纷崛起,拉开了夺权争霸的战争大幕。到了战争后期,天下大势已经形成,三股势力鼎足而立,分别是曹操所开辟的魏国

  • 刘备最不愿失去的两大帅才,留一人或可改变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图片,刘备三顾茅庐故事,刘备手下50猛将排行

    纵观刘备一生,历经无数磨难,又拥有无数机遇,处于死地却奇迹般地生还(徐州之争),输不起的时候又输了(夷陵之战)。如果非要给这个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只能说岁月不饶人吧。曹操不是也有赤壁之败么?关羽不是也被射中手臂么?赤兔马不是也有老去的时候么?刘备晚节不保估计也是年龄的因素吧。刘备其实人缘是挺好的,在三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北伐?不用魏延兵出子午谷之计的思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死后为啥诸葛亮多次北伐,刘备死后诸葛亮还要北伐吗,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北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蜀汉能够割据荆州,是和中原战乱之后,人口大量流失有关。当时曾有大臣上奏魏主,魏国的人口加起来,仅相当于汉朝早期一个郡的人口。这正说明三国鼎立时期,中原的经济和人口损失是很厉害的。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以及孙策存在的缘故,才免于动乱。甚至一部分北方流民,都逃难来到了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在战争中一直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为何在刘备死后屡次战败,诸葛亮张飞刘备搭配,梦想三国诸葛亮刘备

    说起贾诩你可能不怎么熟悉,但是谈论起司马懿应该说比较熟悉,他在三国的排名仅次于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奇才也!”要知道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对手,两个人战线不统一还是对手但是他这样评价诸葛亮就说明诸葛亮在三国谋士心中也是一个神一样的位置了。既然诸葛亮如此有谋略为什么每次刘备死后诸葛亮发动战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总是打败仗?姜维:蜀汉问题太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蜀国建立很大的功劳,都是用诸葛亮所贡献出来的,而在蜀国建立之前,诸葛亮所率领的三军也都攻无不克。北伐是刘备一生的梦想,也是诸葛亮的梦想,即使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一直肩负着刘备的梦想,在为北伐而奋斗着。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北伐最终无果,而诸葛亮也含恨而终。诸葛亮死后,姜维也秉承了诸葛亮在此前的遗志继续

  • 刘备死后,连诸葛亮都无权命令他,只因他身份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活了多久,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有权力吗,诸葛亮张飞刘备搭配

    他的名字叫陈到,大家听到这个名字一定很奇怪,的确,在我们所知的三国中并没有提到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刘备早年在阻止黄巾起义中有过优秀的功勋,虽然黄巾起义已经被破坏多年,但他们对刘备的报复从未停止,刘备经常遭遇各种暗杀,最危险的时刻之一是,暗杀的人已经走到刘备的面前,只要抬手就可以杀了刘备,但那人停下来

  • 荆州刘琮如果听此将之良策,曹操必败中原可定,也就没有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对刘琮的评价,刘琮个人资料

    而此时的荆州已乱做一团,因为刘表已死,蔡瑁独揽大权,立其外甥刘琮为荆州之主。这引发荆州内部矛盾激化,各派势力针锋相对,互有盘算,使荆州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此时,在荆州内部出现了三派势力,对荆州的命运各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如果刘琮能听取其中第三种建议良策那么曹操必败,中原可定,也就不会发生赤壁之战,说

  • 董卓乱汉时期,刘表的实力算不算得上是各路诸侯中最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表董卓,刘表是董卓的人吗,刘表为何征讨董卓

    《后汉书 刘表传》记载: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初平元年正是董卓乱汉时,也就是说刘表的这个荆州刺史是董卓任命的。不过刘表的荆州刺史这时只是徒有虚名。当时荆州地区盗贼四起,刘表单骑上任只是个光杆司令。刘表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天下大乱时,单骑入荆,软硬兼施,多的荆州七郡

  • 董卓麾下五虎将,威震三国,曾有一将先后挫败曹操和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孙坚曹仁,董卓手下十大名将,董卓孙坚郭淮组合

    第一位:徐荣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郭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投奔曹操,而选择了最弱的刘备呢?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

    诸葛亮早年父母双亡,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他跟着诸葛玄来到了荆州。在诸葛玄去世后,他隐居于南阳,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生活,并且四处交友。他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由此,可见诸葛亮并非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他希望自己像管仲、乐毅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他之所以选择躬耕于南阳,实则在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