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99 更新时间:2024/1/19 12:07:58

[var1]

影视剧中的乐毅

要知道乐毅虽然只打了一个大仗,却在战国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国伐齐的战役中,绝大多数是乐毅率领燕国军队完成的,尤其是攻打齐地七十余城的战争,基本全部是乐毅亲自带领燕国军队打的。所以乐毅本人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乐毅不但善于治军,也擅长治国,后世的诸葛亮都自比“管乐”(管仲、乐毅)。公元前279年,乐毅因受猜忌离开燕国,投奔赵国。而九年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那么当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不任用乐毅为帅呢?

[var1]

影视剧中的燕昭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因为接受了韩国所献的上党,赵国得罪齐国,被齐国兴兵讨伐。主帅廉颇初战多次不利,采取坚壁清野的固守战略,与此同时,秦赵两国的主力大军都开赴长平战场,赵孝成王对廉颇前几次作战的情况非常不满,而且此时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都已经汇聚再次,粮草消耗很大而且国内生产严重受阻,赵孝成王想要速战取胜,换掉廉颇已经成为他一定会做的事。

此时赵国另一员名将李牧正在北方对抗匈奴,一时之间难以抽身,但是乐毅却是赋闲在朝,为什么赵孝成王放着乐毅不用,一定要用没有太多军事经验,而且评价颇低的赵括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赵孝成王不信任乐毅

[var1]

长平之战

乐毅毫无疑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是却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虽然是赵国人,但是却先后就职于赵、魏、燕三国,当年乐毅在赵国时,碰到了自己的伯乐燕昭王,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魏国给自己的优厚待遇,跟随燕昭王为燕国效力。燕昭王对乐毅言听计从,奉若上宾,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他的继承者燕惠王只是对乐毅有怀疑并且将他撤回国内,就使得乐毅负气出走。赵孝成王并不是乐毅的伯乐,自然也不会给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虽然给予乐毅客卿的待遇,但是却并没有给他实权,像长平之战这样重要的战斗,赵孝成王自然不会去交给一个外将。此外,在乐毅来到赵国之后,燕惠王感到后悔,又寄来书信,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歉意,另一方面也在暗讽乐毅对不起自己父亲的信任,赵孝成王也害怕给予乐毅的心思并不在赵国上,故不可能给予他重任。

第二:范雎的离间计使赵孝成王相信赵括是最佳人选

[var1]

范雎

毕竟马服君赵奢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第一次使秦军受挫的将军,他在赵国的地位很高。儿子赵括虽然名声不好,但是自幼饱读兵书,谈起兵法更是头头是道,最起码能把不懂军事的赵孝成王唬住。而在李牧不能回来,赵孝成王与廉颇战术发生矛盾的基础之上,赵括就成了赵孝成王眼里最合适的人选,而且此时赵括并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又是名将之后,跟一个外来户乐毅比起来,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冒险去用乐毅,因为至少在赵孝成王眼里,赵括是忠于赵国,忠于自己的,而乐毅则不见得。这点赵孝成王的判断是符合常情的,后来赵括虽然作战不利,却也并未投降,而是英勇殉国。

第三:对长平之战失败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var1]

长平之战尸骨坑遗址

除却其他条件外,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这首先是因为他不大懂军事,这点很容易解释,如果他知兵事,就会理解廉颇的战术,最起码不会急着换掉廉颇。其次,就是赵孝成王没想到赵括失败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更想不到几十万大军会就此毁于一旦。而且当时秦军的主帅并不是名将白起(白起是秦国得知赵括挂帅之后临时秘密更换的),而且在长平之战以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阵亡战役,可以说长平之战是一场没有前例可参的大战,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而用赵括,很可能是对战败的后果有着严重不足的估计。

第四:乐毅未必同意

[var1]

影视剧中的乐毅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乐毅的一生有燕昭王的赏识,有攻城略地的战绩,也可以说是足够了,而他又心高气傲,除非再遇明主,否则很可能不会再次出山。这从他归赵之后长期往返于燕赵之间却始终没什么作为可以看出来。此时的乐毅可能已经只想好好养老了。赵国任用外将打仗在此前并不是没有先例,赵国曾经付出一定的代价让齐国名将田单带兵攻击燕国,当时赵奢还在世,虽然他提出反对,但是却未被赵王采纳。既然有成功的先例,那赵孝成王就没有可能会完全不考虑乐毅。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赵孝成王想换掉廉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李牧,但是在李牧无法抽身的情况下,他肯定也是考虑过乐毅的,甚至可能派人访问过乐毅,但是被乐毅婉拒,赵孝成王本来就想用赵括,这样一来他肯定也不会很坚定地请乐毅挂帅。

总而言之,乐毅没有成为长平之战的主帅还是很可惜的,否则时局必然会逆转,至少赵国不会败得那么惨。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本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回头看,也只能惋惜当时的两大名将较量的机会就此擦肩而过,而且结局是造成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大坑杀。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如何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长平战役简介视频,长平之战历史

    [var1]长平之战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从总体实力对比来看,秦国虽然略占优势,但赵国也不是无力与之抗衡,这一点从之前廉颇率军与王施对抗数年就可以看出。赵国之所以败得如此惨烈,其根本原因就是战略上的失策,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取胜,其原因也是因为采用了得当的策略。[var1]首先,赵国

  • 唐朝开国元勋惨遭杀害,连秦王李世民都保不住,他到底犯了啥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元勋列表,唐朝元勋有多厉害,唐朝皇帝李世民

    [var1]在这个过程中,秦王李世民调兵遣将立下大量功勋。唐朝建立以后,其地位越来越高,在朝中一言九鼎,连唐高祖李渊都得充分尊重其意见。武德二年(619年),有一个唐朝开国功勋惨遭杀害,连秦王李世民都保不住,他到底犯了啥罪?[var1]这个人叫刘文静,出生于公元568年。早年因为父亲不幸战死,继承家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差点被灭国,为何还能打退匈奴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败了有多惨

    李牧之所以能够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说白了就是他在和匈奴作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打输过。不过,李牧和匈奴交战也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一直都是让赵王对他不满的。那么,李牧打匈奴究竟是怎么一个打发呢?说实话他和匈奴作战,基本上是以防守为主,就是你匈奴不来我的地盘闹事,我绝不去主动打你。但是,你一旦到了我看守

  •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有所减弱,为何其余6国不趁机攻打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秦国兵力,长平之战秦国损失大吗,长平之战秦国损失多少兵力

    [var1]六国方面的情况韩国自不必说,韩国是秦国东出的首要门户,因此历次秦国东出与韩国必有一战,韩国上下早已经被打怕了!早已是秦国的附庸!长平大战前夕,韩国朝堂面对秦军的压力,采取的措施是拱手把上党送给秦国,然而上党郡守冯亭不服,这才私自送给了赵国,这才引发了长平大战!魏国霸权早已衰落,后经伊阙之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的真正原因,这和他被赐死究竟着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白起被赐死的反响,长平之战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吗

    [var1]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一直打到公元前260年这场战争一共打了三年,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以赵国换将,将廉颇换下来。换成了只会理论而没有战争经验的赵括,战败且近40万赵军被俘后遭遇坑杀而结束。自此之后 战国中唯一一个可以与强大的秦国竞争的是赵国, 再也没有单独与秦国的实力,战国时代也进入

  • 长平之战的失败,到底应该由谁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侯卫青,长平战后赵国女人

    [var1]不过,历史一向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越过那些流传下来的刻板印象,我们用客观角度看,长平之战背景下,真实的赵括又是如何呢?/鹤立鸡群的贵族子弟说赵括,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赵奢。马服君赵奢,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在世时也是天下最顶尖的将领。他曾进攻齐国麦丘之地,大获全胜,也曾主导过著名的阏与之战,

  • 原创原创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郭嘉的全部资料,郭嘉遗计原文,郭嘉遗计定辽东的辽东指现在哪里

    意思就是说那一些真正善于打仗作战的人,并不会有特别显赫的名声流传,原因在于他们的胜利看上去都显得平淡无奇,而这份平淡无奇却又显得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没有太多的奇谋诡诈。他打过去,然后他就赢了,以至于在世人眼中反而毫不出奇。[var1]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 韩、赵、魏同属三晋,为何赵、魏是强国,而韩国却最为弱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赵魏为什么是三晋同宗,赵魏韩的历史,韩赵魏关系如何

    [var1]首先,虽然魏赵韩都来自于晋国,但是,大多数人看来,魏国才是那个继承晋国衣钵的诸侯。具体来说,在战国时期,粮食对国家的强弱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就赵国来说,在战国时期分得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量区,魏国则拥有晋西南、关中渭北平原等产粮区。而韩国的粮食来源,主要就是河南中部平原。与此同

  • 古代男男CP管仲和齐桓公,没有管仲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管仲齐桓公简介,关于管仲齐桓公的历史,齐桓公同人图

    [var1]在古代,那些男男CP都有谁?尤其是那些为一统天下的春秋CP。官方认证CP管仲和齐桓公管仲是齐桓公的谋士,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器重的国相,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俩被后世连续2000年评为官方认证CP,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们的君臣关系,和谐到让当时所有的人嫉妒,为什么呢?齐桓公在处理

  • 为何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七雄为啥秦国只灭了六国,秦灭六国楚汉争霸全文,楚汉争霸秦国将军

    [var1]公元前207年项羽率众诸侯兵破函谷关,势力达到最甚。次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分别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