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原创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

原创原创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4/3/1 16:50:06

意思就是说那一些真正善于打仗作战的人,并不会有特别显赫的名声流传,原因在于他们的胜利看上去都显得平淡无奇,而这份平淡无奇却又显得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没有太多的奇谋诡诈。他打过去,然后他就赢了,以至于在世人眼中反而毫不出奇。

[var1]

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卧龙自然便说的是诸葛亮了,而郭嘉则是曾经曹操手下第一谋士,被称之为''鬼才''。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观点那就是郭嘉如果不死的话,这个诸葛亮是不敢于出山的,这样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但是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来看,郭嘉去世之后确实才是诸葛亮的出山的时机

[var1]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能不能出山的关键却不是其他人,就是他的主公刘备了,如果刘备没有逃到南方,投奔荆州这个地方而来,估计诸葛亮的名字都是不可能听说过的,那个时候也就不会有他的出山的事情了。曹操很多胜利的大仗背后都有郭嘉在指点。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初败,袁绍一方更是写信羞辱。郭嘉闻此便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var1]

不仅稳定了军心,而且还为曹操制定了大的战略方向。除此之外,灭吕布,收刘备,战袁绍,征乌桓等等重大的历史案件,几乎都是郭嘉在背后策划。这也难怪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岁便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170年郭嘉曾在病逝前,说过一句遗言,此乃鬼才郭嘉生前最后一句话,可谓是报答于曹操恩情的肺腑之言了。

[var1]

郭嘉没有说什么大的战略问题,而是提到了一个关键的人。这个人正是司马懿。郭嘉在临死前曾对曹操说了一句话,''司马懿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曹操听过他的话显得很犹豫,并没有立刻除掉司马懿,而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司马懿,自己有生之年区区司马懿不足挂齿。那时候的司马懿藏的很深,心机多而隐忍,曹氏家族根本看不出来他的野心。

[var1]

司马懿的发迹时间是从指导曹丕开始的,他作为曹丕的指导老师,慢慢取得曹家的信任。曹丕继位后,魏国无人可用,于是曹丕开始重用司马懿,司马懿的野心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膨胀,慢慢的暴露出来。以至于后面废帝结束曹氏霸业,“三马同槽”终究成为现实。

当然这个问题不在曹操本身,毕竟无论是曹操还还是曹丕甚至是曹叡,都是能顾掌控司马懿的,但是他们的寿命太短了,也就给了司马懿的机会了,如果曹操能够采取最果断的手段,就像郭嘉说的除掉的话,也许事情也就真的不会发生了。

更多文章

  • 韩、赵、魏同属三晋,为何赵、魏是强国,而韩国却最为弱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赵魏为什么是三晋同宗,赵魏韩的历史,韩赵魏关系如何

    [var1]首先,虽然魏赵韩都来自于晋国,但是,大多数人看来,魏国才是那个继承晋国衣钵的诸侯。具体来说,在战国时期,粮食对国家的强弱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就赵国来说,在战国时期分得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量区,魏国则拥有晋西南、关中渭北平原等产粮区。而韩国的粮食来源,主要就是河南中部平原。与此同

  • 古代男男CP管仲和齐桓公,没有管仲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管仲齐桓公简介,关于管仲齐桓公的历史,齐桓公同人图

    [var1]在古代,那些男男CP都有谁?尤其是那些为一统天下的春秋CP。官方认证CP管仲和齐桓公管仲是齐桓公的谋士,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器重的国相,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俩被后世连续2000年评为官方认证CP,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们的君臣关系,和谐到让当时所有的人嫉妒,为什么呢?齐桓公在处理

  • 为何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七雄为啥秦国只灭了六国,秦灭六国楚汉争霸全文,楚汉争霸秦国将军

    [var1]公元前207年项羽率众诸侯兵破函谷关,势力达到最甚。次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分别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

  • 赵国的地理环境和胡服骑射的影响导致赵国人勇猛善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国骑射,50万秦军攻赵国赵国誓死不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的赵国局势

    赵武灵王开疆扩土对后世赵国的影响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及其攻灭中山、西略胡地的军事行动,使赵国崛起于战国中期,成为列强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有赖于赵武灵王奠定的雄厚基础,至战国后期,齐国衰落后,赵国成为合纵抗秦的中坚,是唯一可与秦国对垒的强国。赵武灵王将赵国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南面的中原转到北面的中山、胡地

  • 赵国决策失误和情报工作滞后是长平之战失利的很大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赵国骑兵优势

    事实上,回顾整个长平之战的过程,赵括其实只不过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罢了,赵国战败的更大责任,其实在于赵国朝堂,最为致命的便是决策失误和情报滞后。最终,赵括为自己的轻敌冒进付出了生命代价,但赵国朝堂的责任却无人追究。接下来就来回顾一下这场两千多年前的战争。秦赵为争夺上党大打出手,廉颇接连战败后固守不

  • 长平之战时白起坑杀的赵军数量并没有四十万,数字有很大水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白起坑杀赵军是什么之战,大秦帝国白起坑杀赵军

    以秦国、赵国可能拥有的最大兵力及长平之战双方所能动员的参战兵力作宏观分析:活埋40万赵卒之说无法成立。秦赵两国各自有多少军队、几多兵员,先秦史籍均没有记载。《战国策·秦策》中的统计资料并不标准,有时说秦国拥有“战车千乘,奋击百万”,有时又说“名师数百万”,百万与数百万差距甚大,根本就是两个概念。《韩

  • 秦国立国五百年各位君王不断图强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一统天下电影,10分钟看完秦国一统天下,秦国一统天下的三大法宝

    当然,在这六个国君中,也并不都是有作为的能君或者明君,至少孝文王和庄襄王享国之日太浅,两人加起来在位时间还没有四年,谈不上对秦国有什么贡献,如果真要说他们的贡献,大约就是保证了权力的顺利过渡。如果真要说秦国的有为国君,除秦始皇之外,还真有不少,但要从他们中挑选出一个最有作为的国君,那就只能是一家之言

  • 秦国的军事制度和完善的后勤保障是秦军横行天下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的后勤战争,秦国如何解决六十万大军的后勤的,秦国被灭秦军主力在哪里

    秦国的军队之所以那么厉害,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秦国的军事制度与其他国家有明显区别,有一套促成彪悍的秦人作战的军事规制。首先,秦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度,凡适龄男子都必须登记造册,并开始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到60岁止(有军功爵位者止于56岁)为服徭役的时间,一般服徭役者一律先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

  • 王翦在秦国平定内乱攻灭数国并自污保身,六国被灭后其再无踪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翦灭了几个国家,王翦打败了哪六国,王翦救驾雍城完整版

    王翦作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一生战果辉煌,他平成蟜之乱,协助铲除吕氏,破赵都邯郸,消灭燕、赵,攻灭楚国,而他的儿子王贲俘虏了齐王建。可以说,秦始皇灭六国的大多数战役是由王翦父子完成的。王翦一生经历了诸多战事,他很有韬略而不残暴,极有胆识而不鲁莽,与白起相比,他用兵有度,没有杀戮无度,显得更冷静,更有人

  • 战国时期列国均筑有长城,秦朝统一后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史隆长城和北冕长城,战国七雄中哪三个国家筑起长城,战国七雄的哪三国修筑了长城

    战国长城:为防止外敌侵略,各诸侯国多修有长城长城作为古代防止敌人侵略的有效手段,春秋战国以来由于战争频发,各诸侯大国皆在敌国来犯的交通要道修筑有长城,其中尤以“战国七雄”修筑数量最多。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1、秦长城。秦长城主要有两段,其中东部长城修筑于秦简公嬴悼子在位期间,秦国由于丢失河西,只得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