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曾静案
其实,这得从雍正为何要编写这么本书说起。这就得说到一个人——曾静。这个曾静本是个秀才,按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追求他的功名,可没成想,这哥们生性有点不安分,在看了前朝文人吕留良写的几篇文章后,就滋生了“反清复明”的念头。
还别说,他还真行动了起来。说是雍正六年,即公元1782年,曾静给时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写了一封劝进信,鼓励岳钟琪学习他的先祖岳飞,乘时反叛,匡复早已不存在的大明王朝。而为了让岳钟琪生出反清复明的豪情壮志,曾静还特意列举了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状,说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当然,这些证据都来自乡野流言。
岳钟琪接信后,吓得够呛,估计把曾静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个遍。他不敢怠慢,八百里加急给雍正上了封密奏陈述此事原委。雍正看过密奏后,震怒,亲自督办,将曾静、曾静的学生及家属一一捉拿归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曾静案”。
为了辟谣,雍正也是下足了功夫
其实对于一个秀才造谣生事,雍正本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但此案却反映出吕留良等华夷思想的泛滥,以及中伤雍正的流言在民间具有广泛基础,雍正认为有必要进行驳斥,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维护清朝的正统性。就亲笔撰文对华夷思想进行批判,阐述了雍正皇帝大一统的思想,并对相关流言进行澄清。自此,《大义觉迷录》这本长达几十万字、包含了许多重要秘闻的辟谣书籍问世。
《大义觉迷录》里收录了此案的办案经过、所有供词,包括曾静等人听到过、传布过的流言,还收录了雍正亲笔写的对众多谣言的批驳。雍正追忆在他缵承大统之前对他老爸康熙敬爱孝顺,以及康熙于畅春园病重、弥留期间的种种细节。
而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破除谣言,在《大义觉迷录》编印完毕后,雍正皇帝亲下谕旨,将其免费分发到全国各个地区、让所有官吏、乡绅、生员品读,并要求各地每月进行宣讲。此外,雍正还特意让首犯曾静带团,远赴边远山区进行宣讲。不得不说,为了辟谣,雍正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乾隆为何要把这书给禁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老爹编撰的这本书。乾隆刚继位就给禁了。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仅两个月,已经登基尚未改元的乾隆皇帝就下令将《大义觉迷录》一书毁去其版,凡事敢私藏的人,全部处于杀头。此外,他还违背其父不杀曾静的训诫,于当年十二月将曾静案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那么,为何乾隆不惜违背父命,要如此做?
其实,雍正之所以编撰《大义觉迷录》,是期望通过晓之以理的方式彻底消灭所有的流言。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由于《大义觉迷录》揭露了太多的清宫秘闻,普通老百姓反而将其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特别是对其中的谣言原文更是津津乐道,这一传二传的,反而造成了新一轮谣言的流行,并发展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传说。
而乾隆之所以将其禁绝,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面。他清楚认识到,雍正想将诽谤公布天下,以获清白,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这完全是反宣传啊。而雍正对“华夷之别”的新释,更是增强了人们心理对满清的排斥,对于清朝统治极为不利。因此,乾隆也就不费劲辩解了,反正越抹越黑,他干脆就直截了当来个一刀切——都给禁了。
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兜汤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