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因为谁写了本书?乾隆又为何一继位就迫不及待把这书给禁了?

雍正因为谁写了本书?乾隆又为何一继位就迫不及待把这书给禁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4/1/24 6:00:57

历史上著名的曾静案

其实,这得从雍正为何要编写这么本书说起。这就得说到一个人——曾静。这个曾静本是个秀才,按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追求他的功名,可没成想,这哥们生性有点不安分,在看了前朝文人吕留良写的几篇文章后,就滋生了“反清复明”的念头。

还别说,他还真行动了起来。说是雍正六年,即公元1782年,曾静给时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写了一封劝进信,鼓励岳钟琪学习他的先祖岳飞,乘时反叛,匡复早已不存在的大明王朝。而为了让岳钟琪生出反清复明的豪情壮志,曾静还特意列举了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状,说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当然,这些证据都来自乡野流言。

岳钟琪接信后,吓得够呛,估计把曾静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个遍。他不敢怠慢,八百里加急给雍正上了封密奏陈述此事原委。雍正看过密奏后,震怒,亲自督办,将曾静、曾静的学生及家属一一捉拿归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曾静案”。

为了辟谣,雍正也是下足了功夫

其实对于一个秀才造谣生事,雍正本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但此案却反映出吕留良等华夷思想的泛滥,以及中伤雍正的流言在民间具有广泛基础,雍正认为有必要进行驳斥,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维护清朝的正统性。就亲笔撰文对华夷思想进行批判,阐述了雍正皇帝大一统的思想,并对相关流言进行澄清。自此,《大义觉迷录》这本长达几十万字、包含了许多重要秘闻的辟谣书籍问世。

《大义觉迷录》里收录了此案的办案经过、所有供词,包括曾静等人听到过、传布过的流言,还收录了雍正亲笔写的对众多谣言的批驳。雍正追忆在他缵承大统之前对他老爸康熙敬爱孝顺,以及康熙于畅春园病重、弥留期间的种种细节。

而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破除谣言,在《大义觉迷录》编印完毕后,雍正皇帝亲下谕旨,将其免费分发到全国各个地区、让所有官吏、乡绅、生员品读,并要求各地每月进行宣讲。此外,雍正还特意让首犯曾静带团,远赴边远山区进行宣讲。不得不说,为了辟谣,雍正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乾隆为何要把这书给禁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老爹编撰的这本书。乾隆刚继位就给禁了。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仅两个月,已经登基尚未改元的乾隆皇帝就下令将《大义觉迷录》一书毁去其版,凡事敢私藏的人,全部处于杀头。此外,他还违背其父不杀曾静的训诫,于当年十二月将曾静案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那么,为何乾隆不惜违背父命,要如此做?

其实,雍正之所以编撰《大义觉迷录》,是期望通过晓之以理的方式彻底消灭所有的流言。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由于《大义觉迷录》揭露了太多的清宫秘闻,普通老百姓反而将其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特别是对其中的谣言原文更是津津乐道,这一传二传的,反而造成了新一轮谣言的流行,并发展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传说。

而乾隆之所以将其禁绝,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面。他清楚认识到,雍正想将诽谤公布天下,以获清白,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这完全是反宣传啊。而雍正对“华夷之别”的新释,更是增强了人们心理对满清的排斥,对于清朝统治极为不利。因此,乾隆也就不费劲辩解了,反正越抹越黑,他干脆就直截了当来个一刀切——都给禁了。

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兜汤看历史~

更多文章

  • 雍正发现自己的衣服掉色,瞬间大怒:传内务府,结果曹家遭殃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处理内务府,雍正愤怒内务府被掏空,雍正什么时候接管的内务府

    雍正之所以这样火大,是因为他的脖子被这件新做的石青缎团龙袍,染得一片漆黑,他穿了一天,竟全然不知。他倒是想看一看,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包天,敢在皇帝穿的衣服上动歪心思。于是,雍正喝令内务府,务必彻查此衣服布料的来源。 其实,真要查起来,也很简单。毕竟,布料在进宫、入库房前,都会有专人验收,并做记录。在这

  • 雍正即位后,为何宁愿善待废太子,也不愿放过老八胤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胤禩害过雍正吗,雍正与胤禩的关系,老八胤禩临死前给雍正的信

    不管胤禩是怎么死的,总之可以看出来,雍正对待兄弟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按理来说,胤礽曾深受康熙喜爱,又是康熙嫡子,还两度被立为皇太子,他对雍正的威胁是很大的。而胤禩生母出身不高,还被康熙斥责过:“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两者相比,似乎雍正更应该苛待胤礽才对,可为何他宁愿善待废太子,也不愿放过

  • 雍正出生时啼哭不止,太医:快去找“手托玉印,脚踩青龙”的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皇子出生后一直由奶娘抚养长大,可以说与她们关系十分的亲密,一旦哪个皇子做了皇帝,那这个奶妈也就一辈子荣华富贵了。可奶妈入宫抚养皇子,就必须抛弃自己家中的孩子,很多奶妈的孩子没有吃的,最后只能饿死,可以说十分的凄凉。 在现在的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黄各庄村东北村边,有一处十分有规模的墓地。虽然多次遭

  • 雍正作为一个性情中人的皇帝,为什么唯独对不起邬思道?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邬思道为雍正分析形势,邬思道为什么不见雍正,雍正和邬思道关系好吗

    邬思道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争夺皇位的第一谋士。由于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甚至能准确地预测到胤禛才是皇位继承人,而被称之为《雍正王朝》的大BUG。这样一个“至今狐妖”的人物,堪比《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前秦苻坚的第一谋士王猛。然而他的结局是平淡的,大隐隐于江湖。九子夺嫡中,邬思道功劳那么

  • 隆裕皇后沉默寡言却很有学识,大学士对他佩服不已,慈禧很欣赏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隆裕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她沉默寡言、不善交际,所以慈禧起初对她并不满意,态度格外冷淡。一天,光绪过来给慈禧汇报变法的事。此时慈禧也看到了大清没落的局面,所以并不抵触变法,甚至试图通过变法让大清再多喘几年气。可光绪汇报的内容非常杂乱,她越听越烦躁,感觉变法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于是犹豫不决。 这时

  • 除慈禧以外,还有一个女人能跟武则天媲美,堪称“千古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慈禧对比,历史上唯一能和武则天相提的女人,历史上像武则天一样的女人

    或许大家对这位女子并不是太熟悉,的确,我们熟知的专权女子多半是慈禧,吕后之类,或许这些女子是以恶名出名,像冯太后这样的女子反而是不那么出名,而是默默的隐藏在背后执掌政权。冯太后出身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历史上并没有记录她的名字,只以冯氏来称呼她。冯太后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祖母,

  • 除了咸丰,无人亲密慈禧,但此人获准,可以公开将手放入慈禧被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莲英的第一手绝活是善梳各式新型发髻。当时,为了给慈禧梳头,不少宫女与太监屡遭责罚。只要梳落的头发稍多,轻则被责打,重则被处以极刑。所以,宫中内侍们一轮到为慈禧梳头,就有谈发色变的恐惧。 而李莲英却认为这是讨好主子向上爬的好机会,他暗自拜师求艺学各种发式,并很快掌握了一套独特的梳头功夫,然后就主动

  • 除了咸丰皇帝外,还有一个男人跟慈禧的关系不一般,至今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面临如此危急的形势,咸丰皇帝在上台的时候就立志要锐意革新,重振国威。可是,朝政积弊已久,官场的风气,早已江河日下。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官员贪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咸丰皇帝的雄心壮志已所剩无几。 咸丰皇帝在执政后期的时候,被英法联军逼得无路可走,只得逃亡承德避难。此时,咸丰皇帝已

  • 陕西老照片:民国初期的西安古城、灞桥、钟楼以及华阴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从前有座华阴庙知乎,70年代西安钟楼老照片,西安南门钟楼老照片

    ,“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秦时称“咸阳”,汉至北周时期称“长安”,短暂的新朝(王莽)曾改为“常安”,隋朝称“大兴”,唐朝又改为“长安”,直到明代,才大致形成如今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

  • 陈圆圆几经辗转,最后落到吴三桂手里,吴三桂死后她去向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陈圆圆剧照) 一出《西厢记》让台下看客不仅听得如痴如醉,看得也着迷入魔,自此陈圆圆名动天下。 然而,名声再大,陈圆圆也不过是个身份卑贱的梨园女妓,尽管爱慕者众多,且不乏官家子弟和富贵公子,但在陈圆圆看来,都不是她能托付终身的良人。 1642年,陈圆圆遇到一个劫。 劫她的人是国丈爷田弘遇。 田弘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