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诡事录:曾三揖做了一件暴露身份的事,可惜苏无名没有发现

唐朝诡事录:曾三揖做了一件暴露身份的事,可惜苏无名没有发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4/2/6 8:46:14

樱桃为什么讨厌别人喊她樱桃?

看得出来,她刺史的父女感情很深——父亲姓李,女儿不应该也姓李吗?

参军三揖为什么故意引导贺犀去寒山?

——寒山是鼍神给苏无名设的陷阱。

长安女子是谁?

为什么李四会因为该女子的尸体被发现而选择咬舌自尽?

已经播了三集的《鼍神》单元,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事实上,苏无名刚到宁湖,就发现了不寻的地方——这里的官府非常清闲,很多日常性的工作,都是鼍神社的人在做;

百姓很敬畏鼍神。

就连长史和参军见到鼍神社的人都是恭恭敬敬的,好奇的无以复加的苏无名第一时间去拜见了李刺史。

真正让他意外的是李刺史的被杀。

就算是鼍神再一手遮天,李刺史毕竟是朝廷命官,怎么可能就那么轻而易举地被杀死在家中?

从来不相信鬼神的苏无名自然不会相信是鼍神的惩罚,他要找出幕后装神弄鬼的人。

随着调查的深入,苏无名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刺史之女樱桃。

第一次见樱桃是在城外的鼍神庙里。

在庙里避雨的苏无名一行人,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在其他人进来之前,躲到了神像的后边。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拿着长剑的樱桃。

刺史灵堂再次相见,苏无名才知道他是李刺史的女儿。

卢凌风见到樱桃之后,一口咬定她不是刺史之女,而是一名擅长使用迷香的江湖女子。

如果说卢凌风的话让苏无名对樱桃产生怀疑的话,那么樱桃对李四的亲昵态度,以及她对“李樱桃”这个名字的抵触,则让苏无名觉得这名女子一定隐瞒了什么。

樱桃承认自己有所隐瞒,承诺只要苏无名找到她爹,她就说出实情。

比如,李刺史别墅地下密室里的长安女子。

卢凌风夜探别墅,发现了长安女子的存在,等他带着苏无名二次来到密室的时候,刺史的心腹李四已经把尸体带走,准备悄悄下葬。

更让苏无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李四竟然主动承认自己杀死了李刺史和长安女子,没等苏无名再问下去,他就咬舌自尽了。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长安女子和李刺史究竟有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李四明明知道李刺史没有死,为什么还要承认他自己是杀人凶手?

苏无名敢肯定李四心里藏着一个秘密。

疑点越来越多。

但,苏无名相信,一切很快就会真相大白。

现在他首先要做的是找到鼍神社作恶的证据,找到装神弄鬼、操纵神社敛财的人。

金蝉脱壳的李刺史成了关键一环。

正当苏猜想刺史会藏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贺犀来了,并带了刺史可能藏在寒山的消息。

原来,马上就要致仕的曾三揖无意中说出的话,给了贺参军灵感,使他觉得寒山是一个好的藏身之地。

这就更意思了。

就在前一天,鼍神才刚刚暗示手下把苏无名引到寒山来一个瓮中捉鳖,然后再把他扔到湖中喂鼍。第二天曾三揖就主动上门找贺犀。

太刻意了!

事实上,曾三揖的疑点还不止于此。

苏无名揭穿李刺史是假死的时候,他有意引导长史同意苏无名的军令状,随后鼍神责怪手沈冲刺史究竟死没死就不知道。

好巧!

曾三揖的存在感很弱,但仔细研究一些细节就会发现,他总是在利用即将致仕这件事,有意无意的促成某些事情——苏无名十日找到刺史的军令状、刺史有可能藏身在寒山的消息。

当然还有多年前,他曾经是寒山的主管官吏。

所有的疑点加在一起,我们不难勾勒出这样一个故事,曾三揖在寒山的时候,发现了控制鳄鱼的办法,费鸡师不是说鼍遇见天竺香就老实了吗?

于是,仕途并不算太顺利的曾三揖想到了一个他自认很绝妙的办法,利用当地老百姓对鼍神的敬畏,创立了鼍神社。

刚开始,鼍神社还会做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有了威望之后,他开始敛财了。

再然后,鼍神社的影响力就是苏无名看到的样子。

李刺史想铲除无恶不作的鼍神社,却发现处处碰壁,无奈之下选择而来利用假死金蝉脱壳。

发现苏无名对鼍神社的好奇和憎恶之后,曾三揖准备一步步把他引到寒山。

已经上了寒山的苏无名听了费鸡师那句“此物最喜天竺香”之后,想到了曾三揖,因为他在此人身上闻到过这个香气。

鼍神案很快就真相大白。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为何说曾参军可能就是背后利用鼍神的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诡事录人物,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唐朝诡事录刘十八扮演者

    在观看《唐朝诡事录》这部电视剧的时候,鼍神社操控鼍神,为非作歹,敲诈勒索宁湖官员和百姓。其幕后之人,非常不简单。一股势力能够在地方做大,并屹立不倒,如鼍神社这样的黑恶势力,必然有保护伞为其撑腰,否则必不长久。任何时代,皆是如此。故而,笔者觉得鼍神社背后的操控之人,应该就是宁湖当地某位重要的官员。具体

  • 唐朝诡事录:鼍神案真凶浮出水面,曾参军居然是幕后主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诡事录人物,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唐朝十大奇案大全

    无论是在长安当县尉还是在南州当司马,周边人都对苏无名异常恭敬,尊重他查案办差的身份。但在宁湖却不一样,百姓迷信鼍神,视官长如无物,苏无名这个司马居然连想要喝鼍神酒都成了一种奢望。鼍神的护法沈充横冲直撞,甚至于代官差收取赋税,而作为一州之长的刺史、长史居然也乖乖地默认了这个事实。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李

  • 唐朝少女公主的墓中,为何有一宋朝男子骨架?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代公主墓揭秘,唐朝公主死亡原因,唐代公主墓发现尸骨

    李仙蕙的童年,都是在房州度过的,直到14岁时,她的奶奶才把这一家人召回来,李显重新成为了太子。而第二年,李仙蕙的人生迎来了更大的转机,她不仅被封为了永泰郡主,而且还嫁人了,他的丈夫是自己的远房表哥,名叫武延基。看名字就知道,这市场她奶奶武则天的娘家人。当时武延基也不大,只有20岁,小两口感情很好,丝

  • 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为何会与妹夫李治产生私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姐姐和李治的爱情,李治和武则天姐妹,武则天的姐姐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自打李治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到宫中,这位天生的斗争学专家,很快就除掉了李治的原配王皇后,以及宠妃萧淑妃。特别在对待王皇后一事上,武则天暴露出了如同西汉吕后一样残酷的性情。她把王皇后砍手又砍脚,然后装在大瓦罐里做成恐怖的“人彘”。王皇后、萧淑妃二人的凄惨遭遇,无形之中在宫廷里形成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氛围。

  • 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唐十八反王势力地图,隋唐最厉害的反王,隋唐18路反王各有多少兵力

    严格来讲,只有项羽、刘邦的“反秦联盟”勉强可以说是“十八路反王”,因为秦朝被推翻后,项羽确实分封了十八个王,尽管义军的数量远不止十八路。从那以, “十八”就成了吉祥数字,《说唐》等各种历史小说和评书自说自话,都分别凑了个“十八路反王”,其实当时的反隋武装有数百家。因为数量太多,我们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

  • 唐朝诡事录:费鸡师的身世之谜越来越清晰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诡事录人物,唐朝鬼录,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

    费济世,本名费英俊,现在看起来有些邋遢,但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很帅的。出身不详,但药王孙思邈的最小徒弟,医术高超。从当初救路凌风到现在救了整个莒县人,可见他的医术非常扎实。早前,他对陆凌风说道:“早知道今天这么好,我就不该去找司。”说这话的时候,他被陆凌风吓了一跳,想着飞老一定有不为人知的过去。而费英俊

  • 唐朝诡事录:孟东老为救人性命知法犯法,还是不能让人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诡事录人物,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唐朝诡事录 影视 免费

    橙县属于南州,属于下周地区。它的位置类似于现在的贵州东南部。古代还有瘴气,这也是当地人头疼的原因。孟东老,原名孟东晓,是药王孙思邈的徒弟。他有医术的天赋,但他的心智并不纯洁。他因违反国家法律,被师父发现,断绝了师徒关系。于是他来到偏远的橙县地区,继续前行。学医。其实孟东老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只能说,

  • 狄仁杰为何只是三品官职,那么二品和一品都是哪些人?原来没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狄仁杰的三品将军,狄仁杰是官居三品吗,狄仁杰身为宰相为何只是三品

    从古至今,有些无数的皇帝,无数的朝代,都会有这一个皇帝,但是皇帝也终究是凡胎肉体,也是会犯错的,这个时候,大臣的作用就出来了。既然有着千古一帝,有着明君、圣君,也有着昏君、暴君。那么就有着流芳百世的臣子,和遗臭往年奸臣。。“元芳,你怎么看?”不知道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很熟悉呢,那么大家知道这句话出

  • 李渊请求李世民放过自己的孙子,李世民答应后,却又全部除掉(1)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十个孙子,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渊的30个儿子,李世民上台后李渊有多惨

    看到李渊有些犹豫,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却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大干一场。李世民认为现在是起兵的最好时机,他就多次向李渊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父亲可以被自己的谋略打动,听到李世民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以及李家所具备的优势之后,李渊终于决定,并在晋阳起兵。李渊能够成功登基,李世民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而且三个儿子中李世民是最

  • 晚年的李世民不再是明君,而是一个荒淫无道的霸道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一代明君李世民晚年,李世民为何被称为一代明君,一代明君李世民有什么功绩

    事件一:不再虚心纳谏“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李世民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肯虚心纳谏,这一点别说放在古代这个皇权社会了,即便是放在现代,也依然是个难得的品质。早年间,李世民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但是随着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