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年的李世民不再是明君,而是一个荒淫无道的霸道君主

晚年的李世民不再是明君,而是一个荒淫无道的霸道君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36 更新时间:2024/2/17 20:51:23

事件一:不再虚心纳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肯虚心纳谏,这一点别说放在古代这个皇权社会了,即便是放在现代,也依然是个难得的品质。早年间,李世民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看着天下一片繁荣太平的场面,心中沾沾自喜,渐渐变得没有以前那么虚心了。

李世民身边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有很多,魏征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魏征在朝廷多年,帮皇上处理的大小事务不下两百件,给皇上写的意见书不下十万字。虽然李世民与魏征之间一直很有君臣之礼,但是魏征在朝中还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皇帝和从前相比已经是大有不同。

贞观十二年,魏征直言不讳的跟皇帝说: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李世民,最近的一两年来,你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喜欢听真话了。有些时候你虽然勉强能听得进去大臣们的劝谏,但你实际上并不想照做。如此看来,李世民此时已经和历史上的普通君王一样,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脾气。

事件二:大兴土木,奢靡至极

古代最劳民伤财的无非就这两件事,一是战火纷飞,二是大兴土木。在唐太宗李世民那个时代,社会一片祥和,战火基本平息,百姓们本来有机会过上安安稳稳的太平日子,但是晚年的李世明可不愿百姓们就这么安稳下去,于是他接连在洛阳、长安等地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宫殿。

他还为自己的奢靡找到了一种辩解:

“若不为此,不便我身……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意思是说百姓们要没事做就太安逸了,还不如给我当牛做马呢!听到这样的强盗逻辑,文武百官们只得面面相觑,但谁也不敢劝阻皇上。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发布了一道圣旨,规定任何部门不得限制供应皇家所享用的物品。此令一出,整个皇宫奢华至极,暴殄天物的浪费现象愈发严重。

这些事情,别说旁人了,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过分。公元648年,李世民给太子李治写了十二篇《帝范》,其中就写了自己在位时所犯下的奢靡之罪:

“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勿以为是而法之。”

事件三:过分贪恋美色

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前半生操劳国事太过于辛苦,所以才想利用人生的最后时期好好的玩乐一番。晚年的李世民对于美色几乎已经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尤其是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好色的本性。后来的武则天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召进宫的。

最过分的是,李世民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连自己的弟妹都不放过。弟弟李元吉去世后,他的妻子杨氏马上就被李世民拿下了。李世民竟把自己的弟妹变成了自己的枕边人,此等乱伦之事怎是一位帝王该做的呢?

事件四:以皇权干涉史官

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中华长达千年的历史,是因为我国古代一直有“修史”的制度。每个朝代都会有史官一职,负责记录国家的大小事宜。在历朝历代中,唐朝算是修史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史官接连修筑了《南史》《北史》《隋书》等史书。

为了保持历史的客观公正,历代皇帝无人敢随意干涉史官,可唐太宗偏偏就要打破这一常规。他不但直接向史官询问书中细节,而且还用皇权压迫他们,嘴上说着是要他们“秉笔直书”,实际上是要他们多给自己写一些好话。此等做法历史鲜有,可以说,李世民给后来的皇帝开了个恶劣的先例。

但是话说回来,李世民晚年虽然有错,但是瑕不掩瑜。从整个历史的角度看,他依然堪称是千古罕有的明君。只能说,帝王也是拥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人生拥有缺憾也是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四大家族”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晋八大士族名单,王谢堂前燕简介,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燕指的是什么

    这种政治体制,用当时人创造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王(庾、桓、谢)与马,共天下。”即东晋皇室(司马氏,简称“马”),与当时“四大家族”,即琅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王氏、颍川(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庾氏、谯国(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桓氏、陈郡(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联合执政的政治体制。一

  • 河北三镇:唐王朝三大独立藩镇,如何影响了唐王朝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末三大藩镇,唐朝803-863年藩镇之乱,唐代藩镇研究txt

    这场战乱历时七年之久,唐王朝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位帝王,才终于结束了叛乱。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大唐境内的河北、河南、关中地区惨遭战争涂炭,当地经济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唐王朝节度使制度的产生,大大影响了唐王朝对于地方的控驭能力。唐睿宗景云元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

  • 一代名相狄仁杰,可不是只会断案的!这几项本事对唐朝贡献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狄仁杰真的断案如神吗,历史上的狄仁杰断过的案子,历史上十大名相狄仁杰

    那么,历史上的狄仁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实际上,除了断案之外,狄仁杰还有很多大本事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一、狄仁杰断案当然,毕竟狄仁杰断案太有名了,所以咱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吧。唐高宗仪凤年间(676年-679年),狄仁杰调任大理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他就将以往司法官员们积压数年,而无法探究真相的

  • 诸葛亮的亲戚,和司马懿是儿女亲家,后来差点杀了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为啥要杀司马昭,诸葛亮司马懿亲属关系,诸葛亮后代与司马懿后代

    诸葛亮和诸葛瑾大家估计都比较了解,但是诸葛亮的小表弟,可能大家就相对陌生一点,但此人在三国时也曾搅动风云,今天骆驼就来翻翻他的牌子。诸葛亮的小表弟叫诸葛诞,在三国时和诸葛亮、诸葛瑾并称为“龙、虎、狗”,龙和虎都是褒义,大家也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诸葛诞被称为“狗”呢、这是后人笑话他能力差,还是对他投靠曹

  • 刘邦死后,匈奴首领向吕后求婚,吕雉的回答丢尽了汉室颜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雉个人资料,王立群讲吕雉,刘邦临终和吕后的对话

    冒顿单于,北方的匈奴王,刘邦最大的耻辱白登山之围就是冒顿单于所造成的,当初刘邦雄心勃勃的率领四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没想到刘邦和前锋部队被匈奴军队在白登山被包围了。一连围困了七天七夜,刘邦差点死在了白登山,最后还是采用了陈平计谋才趁机脱险。此后刘邦就定下和亲的策略,来缓解和匈奴人的矛盾。汉初时西汉军队的

  • 曹操从此墓盗走大批宝物,留下一堆“废品”专家再次发掘大吃一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真实墓发掘全程,曹操盗过谁的墓,曹操墓发掘现场完整版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考古学家对汉梁孝王的墓地进行了发掘,这位已经死了2000多年的古代诸侯王,考古专家从他的墓中发掘出来两万多件文物,其中被国家视为国宝级文物的如金缕玉衣,还有一些大型的玉器,让专家也非常吃惊,很多人觉得,历经2000多年,古墓没有被盗的情况非常之少,更何况三国时期盗墓行为非常

  • 项羽在乌江自刎,为何旁边的士兵会哄抢其尸体?抢到骨头都能暴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羽自刎真相,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项羽乌江自刎全部细节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朝代,每到改朝换代之时,都会出现许多有名的英雄,他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响应人民的呼唤,揭竿而起推翻旧朝而逐鹿天下,期望成为天下共主,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被人们称为战神,死后下场却极为凄惨。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楚汉之争,原本刘邦与项羽之间定下约定,谁先

  • 千年流传的秦始皇“销天下之兵”,也许只是一个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策里,收缴并销毁民间的兵器是其中相当有名的一项。但当我们翻阅相关史料时,却发现关于这件事的记述,颇有可以商榷之处。正文:在当代,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常常乐于建造一些巨型雕像,美其名曰“地标”,并将其作为城市精神的代言形象而津津乐道。然而,如果秦始皇穿越到现代,亲眼看到这些或气

  • 韩信多次被刘邦夺取帅印,为何他不反抗,反而对他死心塌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评价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韩信有30万大军为何不自立为王

    但韩信和刘邦的合作过程,似乎充满着各种奇葩性,他并没有历史上真正的那种君王宠幸和大家卖命的感觉,反而有一种两人合伙做生意但经常出现谈崩的现象的感觉。因为一方面刘邦把自己军队的最高统帅权力全部给了韩信,但是另一方面刘邦又经常去夺取韩信的帅印想要靠着自己来单干。这在军事运作史上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因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何刘备要故意放走曹操,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败走华容道在今天哪里,曹操败走华容道对刘备意味着什么,曹操是怎么败走华容道的

    当董卓被除之后,天下陷入了各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曹操趁机将天子囚禁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先后灭掉了吕布和袁术,成为了天下除袁绍外最大的军阀。赤壁之战虽然惨败,但曹操依旧非常走运,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灭掉袁绍之后,才出兵荆州。为求自保,孙刘两家建立了抗击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