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一连串的此起彼伏的又紧密相连的政治大事件,最终导致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从深层次来讲,建国之初就犯了一大串的政治错误,只是贾南风、司马衷、西晋八王之乱的八王、五胡少数民族将这些曾经的政治弊端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了。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
谈到西晋必然拉不下曹魏,这是相继建立的王朝,制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遗祸后世王朝的就是建立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也即是王朝的选官制度。西晋王朝具体的选官是这样操作的,在任职中央的官员之中,选拔德行、操守、政绩都比较好的官员出任地方州郡的“大中正”,然后由大中正选拔“小中正”负责辅助自己。如此一来,大中正和小中正就是各州郡为王朝选拔品评官员的主要官员。
九品中正制
中央政府发给各地的大中正一个“人才调查表”,按图索骥。按照中央政府的“人才调查表”,人才分为九等,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人才既然分出了等级,在任命官员的时候就有据可查,品级越高,担任的官员也就高,同时升迁的机会很大。
如何品评人才的等级呐?主要有三个阶段的考察:第一、家世。主要依据是祖先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官员等级、爵位等级,简单一句话就是拼爹、拼祖宗。第二、品德。相类似于现在的个人品德。第三、确定九品之中的品级。曹魏时期,主要依据是个人品德,家世作为参考;到了西晋时期却掉了过来,主要看家世,个人品德作为参考了。
以上这些操作主要由大中正个人了解,小中正辅助,最后确定人才的“品级”,然后上报“吏部”,选拔任命官员。
如此一来,高官的后代基本都能做到高官,中级官员的后代做中级官员,下级官员的后代做下级官员,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东汉末年的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就是类似这种制度的写照。
如此一来,官员任命和社会财富都被个别阶层霸占了,这些地主阶级的人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官位和财产,形成很多著名的家族,这些家族聚族而居,建立小城池,宾客、部曲组成军事武装,俨然一个小的独立王国。
在这些豪强大族地主的心目中,曹魏、西晋的创立者都是从小割据地方成长起来,他们自己也不比曹氏、司马氏差到哪里去,心目中都有这样的观念——“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
造成各个州郡豪强林立,私人武装盛行,并且有逐步扩大的势头。西晋整个豪强地主统治阶层有了这样的分裂观念,欠缺的就是机遇了。
八王之乱中八王的军队从哪里来的?
如果西晋王朝的那些王爷们手中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他们是断然不敢和中央政府叫板的,那么“西晋八王”为何拥有这么多的军事势力?稍微两个王爷联手就颠覆了西晋中央王朝的政治格局。
这要从司马炎的“六等之封”说起。何谓“六等之封”呐?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提出了“使同姓必王”,一下子封了27位西晋王爷。咸宁三年(277年),司马炎再度确定了“王、公、侯、伯、子、男”六级爵位制度,并确认非皇子不能为王。
奇葩的是西晋的王、公、侯手中都有军队,详细如下:
西晋的王分为郡王、县王。郡王按照食户分为大国、中国、小国,大国由2万户增加到4万户,中国由1万户增加到2万户,小国普遍增加到1万户。县王由1000户增加到3000户。公侯之中也有郡公、郡侯,也有县公、县侯,满1万户的公侯称之为大国,5000户到10000户之间的称中国,不足5000户的为小国大国的西晋王有上中下三军,合计5000人;中国的西晋王有上下两军,合计3000人;小国的西晋王有一军,合计1500人。公的大国同5000户小王的军制一样,设置一军1500人;侯的军制和不满5000户的小王一样,设置1000到1100人的军队。
西晋的那些郡王们之前经常在国都逗留,也有很多王到封地就职。贾南风乱政给这些有军队的郡王们以出兵的政治借口。握住自己手中的5000兵马,联络治理下的公侯军队,稍微一凑合就有几万军队,两个郡王一联合,就足以和中央政府的军队叫板,况且有些军队的军官根本不和贾南风是一条心,轻易就能发动政变。
司马炎几乎恢复了西汉初年刘邦同姓封王的模样,而且有很多公侯都能掌握军队,导致国家分裂的军事力量掌握在一些西晋王的手中了,同时有很多地方公侯也都想趁此机会让家族崛起,这是八王之乱根本性的源头之一。
五胡乱华的真正原因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附中原王朝是在东汉初年的事情,即便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混战时期,这些少数民族也没有翻起浪花,为何到了统一的西晋王朝却崛起了呢?
其实西晋王朝在建立之初已经是暮年了,九品中正制使得官员及其后人世代为官,普通百姓始终处于底层,至于北方内附的各个少数民族也不例外。
再者,司马炎在统一之后就助长奢靡之风,西晋首富石崇和司马炎的舅舅王恺——西晋第二富斗富,极尽奢靡,而司马炎则一笑置之。其目的就是打造一片所谓祥和的政治局面。
贵族们极尽奢靡,他们的钱财主要是压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压榨普通民众,西晋的贵族们毫不手软。至于内附的北方少数民族也是深受其害,很多少数民族的人被西晋的贵族抢掠,很多人成为奴隶。举一个非常显著的例证,西晋灭亡之后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就曾经被西晋贵族掠卖为奴隶。这也就为五胡乱华买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少数各个民族都出现了空前的凝聚力。
因此,在西晋灭亡前后,少数民族的上层对西晋的汉人极度仇视,民族矛盾极度爆发。一旦摆脱西晋王朝的歧视和压榨,建立自己的政权,就经常性的屠杀北方的汉人作为报复。
简单总结一下西晋快速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关联如下:九品中正制选官形成世家大族,并拥有一定量的部曲军队,割据地方。西晋王公分封也使得离开都城的他们手中掌握了不小数量的军队,世家大族和西晋王军队的联合使得他们有与中央军队抗衡的底气,恰贾南风乱政,一举兴起“八王之乱”。西晋八王中的每个王都有军事力量,又互相不服气,打残了西晋。
极度奢靡的西晋王朝,压榨普通百姓和内附的少数民族,民族矛盾爆发,使得北方少数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趁着西晋大衰落之际,一举灭之,短短51年的西晋留下的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