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革命家邹容骂他是满清奴隶,清朝尊他为文正,汤斌为何备受争议?

革命家邹容骂他是满清奴隶,清朝尊他为文正,汤斌为何备受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1/27 16:02:54

清军入关,顺治登基

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构建的皇朝,所以自建立以来就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其统治基础远比想象中要脆弱。汤斌出仕于清初,就是他构建了清朝文化上的正统性,可以说是他替清朝奠定了百年基业,以至于近代反清革命家邹容称其为“驯静奴隶”。

清朝初年,满人的统治并不稳定。南明在南边以“大明”旗帜为号召收敛人心;清朝的小弟朝鲜则“居心叵测”,打算练十万兵直捣关外,恢复大明江山;西北边境也不安定;入关的八旗子弟连同其家眷不过30万,用30万满人统治几千万汉人根本不可能。清朝占领区反清帮派的秘密行动也造成清朝社会的不稳。

清初形势图

更可怕的是,虽然清朝也尽力用正统标榜自己,开科举尊儒学,但真正德高望重的儒学泰斗根本不买账。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朱舜水宁可去倭地,促进藩国的文化事业,也不愿再踏入满人统治下的中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坚决拒绝康熙的博学鸿词科征召;黄宗羲也三次拒绝康熙的征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汤斌登场了。

顾炎武

汤斌,生于1627年(明朝天七年),河南雎县人。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1654年入国史院修《明史稿》,由于表现积极,修书的历史观正确(就是尽力替清朝辩诬,抹黑明朝),十分符合清朝口味,次年就升任陕西潼关道兵备副使,之后转任江西道台。

在江西任上,他积极参与镇压南明势力。当时南明已经灭亡了,但在南方沦陷区还有很多南明旧势力在打游击,最著名的就是通海侯李玉廷率领万余人不惧艰难,在江西于都县山区打游击,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汤斌上任后先是招安李玉廷。李玉廷诈降,但汤斌截获了郑成功等海上抗清势力写给李玉廷的信,知道了李的计划,遂将计就计,结果造成李无功而返。进而汤斌联合江西巡抚的兵马一起围剿。李玉廷人少被俘,但他坚贞不屈,最后被汤斌无情杀害。

汤斌不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只是和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价值观不同而已。汤斌的老师是和黄宗羲齐名的理学大师孙奇逢,孙奇逢也拒绝到清朝做官。但和老师等人不同,在汤看来,天下大势本来就是风水轮流转,汤斌理学的核心信仰就是“天地生物,势不能缺陷。有缺陷处,端赖人以补救之”。这句话放到国家层面,就是朝代更替本来就是平常的事,所以不必为故国缅怀,要做的是应对当下,以人力补救,用当代人努力完善当前。即便换了老板(皇帝统治阶级),只要管理阶层(官员)继续努力,还是能造福员工(百姓),继续将公司(国家)运营下去的。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之下,汤斌提出了“亲民爱民,以民为本”、“宽一分则民,守一分之赐”、“求通民情”,这三条构成了汤斌理学的骨干。

1669年康熙铲除鳌拜并亲政。随即康熙开始构建维持清朝统治的办法。当年康熙学习历史上的皇帝,开设经筵、日讲制度,让汉族士大夫给自己上历史课,借鉴历代皇朝的兴盛衰落。

汤斌

汤斌当时是翰林院侍讲,是给康熙上课的老师之一。他以自己学到的理学出发,将程朱理学的精髓全部灌输给了康熙,核心内容大致有三点:

一是主静躬行、经世致用。这点是汤斌最先灌输给康熙的思想,其着眼点就是鼓励康熙当一代明君,为百姓着想,轻徭薄赋。因此康熙后期大力减少后宫开支,同时推行摊丁入亩,两项措施减少了人民压力,直接缓和了民间矛盾。

二是以理治国。理就是理学,汤斌是理学出身,自然对程朱学说奉若瑰宝,他忽悠康熙想要治世,必须像舜那样笃信儒学,所以理学在康熙时期成了清朝的官学。1679年,康熙开博学鸿词科,就是顾炎武、黄宗羲都看不上的那个,但汤斌当选该科甲等。康熙一生孜孜不倦、求学好问的品格和汤斌的引导密不可分。

三是以儒治儒、文治天下。针对当时关内满人太少、汉人是满人百倍的情况,顺治时期推行的是扶植伪军,将吴三桂等前明降将招降过来,以华制华。到了康熙这,他不想借用贰臣的势力,还想削藩。恰在此时,汤斌提出以儒治儒的策略,说白了还是以华制华,只不过这里的“华”不再是伪军,而是经过清朝教育的、根红苗正的、忠心为清朝服务的汉族士大夫。这一条被康熙直呼内行,大力点赞。最终成了康熙朝的国策,称为“右文”即崇拜文学的意思。其表现仍是1679年的博学鸿词科。

康熙

汤斌成功地将自己的理学灌输给了康熙,使得康熙成了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真正接受儒学汉法的皇帝,在康熙时期,圈地彻底停止了,汉化真正进行了,而传统学说上华夷之辩开始向华夷一家转型,民间反清运动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汤斌因对清朝的特殊贡献被升为江宁巡抚,驻地苏州。江宁就是南京,这可是明朝发家之地,而且是全国经济中心,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能在这里任职的必须是清朝皇帝最亲近的人。因此巡抚江宁堪称汤斌一生顶峰。汤斌巡抚江宁时期,以身作则,将理学成功运用于江宁。

苏州是南方商业重心之一,当时苏州有楞伽山,山上有座五通祠,五通祠就打出信五通神保平安、财富的名号,“称贷于神,可以致富。重直还债,神报必丰”,五通祠因此得到了大量捐款,财力雄厚。而且达官贵人经常出入,以至于该祠“牲牢酒酸之飨,歌舞笙簧之声,昼夜喧闻。”

苏州江宁巡抚旧址

但该祠不是什么正经宗教,而是借着宗教名头骗财敛财的邪道,其教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五通祠的神喜好美女,民间有少女妇女生病,“必曰五通将娶为妇”,她们的家人也不找医生医治,就靠自愈,万一病死,“家人不以为哀,反艳称之”。

汤斌到任之后采访民情,发现五通祠之事,马上处置,但反对声音接踵而至,五通祠势力已经深入民间,甚至拉拢一些乡绅权贵,汤斌惊骇之余,不惧困难,采用了雷霆手段果断捣毁五通祠,并上奏康熙“赐特旨严禁,令地方官加意巡察,有敢兴复淫祠者治罪”,这样才避免江宁地区成了邪教中心威胁清朝统治。此后汤斌于1678年去世。

采访民情

汤斌给清朝修过史书,历史观“正确”,又给康熙提出过如何统治汉人的正确建议,实际构建了清朝的正统性。到了雍正时期,为了怀柔汉人士大夫,加强思想控制,树立正面典型,就追谥了清朝第一个文正公“汤斌”,此时距汤斌去世已经46年。近代革命运动兴起后,革命家邹容批评汤斌的汉奸行为,说他是满人的奴隶。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讲,我们对汤斌不应求全责备,因为清朝是中国的正统皇朝之一,汤斌给清朝统治者建言献策,改进了清初的统治,终归也是有利于当时生产的恢复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改善的。从某种意义上将,就是汤斌思想影响了康熙,才奠定了清朝今后的百年基业。

《清史稿》,中华书局2012年。

余龙生:《汤斌与清初理学治国实践》,《人文天下》2015年第6期。

吴建华:《汤斌毁淫词事件》,《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康熙是学霸型帝王,自己酷爱数学和科学,专门找外国人教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精力有多旺盛,开创盛世的帝王康熙思维导图,康熙有多博学

    大清宫廷里的西洋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韩愈的名篇《师说》中的一句话。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小类,即帝师。能成为帝师者,必定有厚德载物之德行和学富五车之学识。在传统印象当中,“帝师”一般都是宏儒硕学,但大清朝有这么一位另类帝王,他的很多老师不是孔夫子教出来的宏儒硕学,而是蓝眼睛、

  • 北洋军阀分与和:陆建章之死,意外决定了直皖战争走向和北洋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陆建章三个儿子,民国陆建章简介,陆建章墓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自为政,虽趋于分裂,小打小闹的战争一直存在,但面子上尚能过得去,远远没有到十几万人大决战的地步。直到1918年直皖谈判中,直系陆建章被皖系徐树铮暗杀,直、皖这最大的两派军阀彻底结下梁子。但意外的是,直系重要将领之死在当时虽引起各方震动,但所有人都选择了冷处理,直到1920年7月

  • 太平天国战败原来是因为清廷挖了洪家祖坟,断了命数!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平天国洪家祖坟,洪家祖坟,太平天国洪秀军之死

    在清末时年,庞大的清帝国已经走到了自己的末路,注定会被历史淘汰的清帝国仍旧在内忧外患中苟延残喘,突然发生也是必然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给了清朝这个庞然巨物以重创。洪秀全是一位乡村私塾先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终于心灰意冷,加之家道中落,洪秀全借外来文化冲击的势潮开始了自己的“拜上帝会”

  • 太平天国起义后洪秀全出于好心实行一制度后来却祸害了众多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侍女图片,洪秀全的幸福生活,天王洪秀全之死

    所谓女营(女馆)制度就是严禁“男女混杂”,女战士和女家属被统一组织生活在女营中,男人则生活在军营里,平时生活里男女不能随意接触。男人不得随意进出女营,即使是子女去探望父母,丈夫去看望妻子,也只准隔着女营的大门远远,相隔几米远远地说话。男女即使是夫妻,一个月也只有一天能睡在一起,如果违反了,就是触犯了

  • 鸦片战争是为了挣面子,没想到我们这么有面,最后不得不认清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揭秘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鸦片战争常识,世界史角度看鸦片战争

    这不就是偷换概念吗?搜史君分析这大臣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想抬高乾隆。“皇上,您看这大老远的跑来就是给咱大清进贡的,看咱多厉害。”而就这么一句话让两边的态度立马就变了,英国方面派出特使的意思是想要做生意,想要性格方便;乾隆的意思是你来给我进贡的,态度就要低。千百年来,这大臣都从椅子上,跪倒地上了,这来

  • 14位高级将领战死,八旗精锐近乎覆没,这场惨败清朝却讳莫如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在后金和蒙古部落的战争中,八旗军都是胜利者的姿态;在皇太极时期,皇太极还兼任蒙古大汗。顺治末年,蒙古准噶尔部建立汗国,其目的就是为了分裂清朝,割据西北,清朝与准葛尔部发生战争在所难免。在康熙时期,清军就和准噶尔汗国交战,清军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一定优势,但因为康熙去世,双方和谈。

  • 中国火器在明朝前领先世界,为何到清朝就落后?和满族人口少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老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让人辛酸的一幕,鸦片战争英军侵略广东,肆无忌惮地用火炮猛攻清军,而清军虽有火炮,却无法执行清军总指挥关天培要求反击的命令,副将只能无奈地回答道:“大帅,我们的炮够不着他们啊!”武器落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英军对清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差不多是单方面屠杀。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要问中西

  • 清朝唯一拥有汉人血统的皇后,出身辛者库地位卑微,死后才敢追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唯一被追封的皇后,清朝最惨的皇后 19岁,清朝28位皇后照片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传奇皇后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有读者给子渊发私信,说想知道清朝有没有汉族皇后,事实上还真有,她就是清朝二百余年唯一拥有汉人血统的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九月初九,乃是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原属满洲正黄旗包衣,后被乾

  • 嘉庆死后,皇后未立亲子却依旧登上皇位,皇家的套路一般人真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庆死后皇位传给谁了,嘉庆死后谁当皇后,嘉庆王朝

    一、道光帝即位要说这孝和睿太后最明智的地方,还得说说在嘉庆帝驾崩、储君暂不确定的条件下她毅然做出的决定:国不可一日无君,皇次子智亲王绵宁,是先皇后喜塔腊氏之子,即是嫡子,又曾指挥守卫击溃敌军作乱,保护皇宫立下大功,颇得嘉庆帝的青睐,加之嘉庆帝生前也曾属意立绵宁为储,应当拥立他为新皇帝。此时的她还不是

  • 康熙和皇后大婚,住在一起3天,孝庄提醒道:第4天不能同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重病孝庄力挽狂澜,康熙死后嫔妃们去哪了,康熙和孝庄的对话

    康熙从一个皇帝的身份来说,简直就是无可指摘,他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最好。把大清王朝的统治推向了一个巅峰。但是作为一个男人来说,康熙又是怎么样的呢?从丈夫的身份来讲,康熙皇帝似乎并不称职。他身边所有的感情都必须要为他的政治大事让路,他的后宫的皇后和妃子们也必须要在江山的责任之下委屈自己。在康熙和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