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军阀里戒烟恨赌、手不释卷的最好学将军是谁?

民国军阀里戒烟恨赌、手不释卷的最好学将军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9 更新时间:2024/1/26 18:51:04

有一天,一个老兵硬把冯玉祥拉到小酒店,几个老兵带着他就是一顿喝酒划拳,把冯玉祥给喝高了。

喝高了大不了睡一觉,酒醒了就没事儿了,可是冯玉祥偏偏浑身起了水泡。

冯玉祥这才意识到酗酒的害处,于是他痛下决心,终生不再沾酒。

在抗战结束时,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抗日胜利的欢乐之中,ZeDong去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冯玉祥知道毛ZeDong喜欢喝酒,特意为他准备了好酒。

当时毛ZeDong在酒桌上冯玉祥敬酒,冯玉祥也客客气气地回敬。

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周恩来纳闷地问他:“冯兄,多日不见,你这酒破戒了?”

冯玉祥随即回话说:“没有的事儿,我这是白开水,哈哈。”

冯玉祥以水代酒,既没有破戒,也不失礼仪。

冯玉祥在军队中,要求士兵整天训练,兵营生活很乏味。不久军队中就有很多士兵嗜赌上瘾,通宵打麻将,消解心中烦闷。

有一天,一个老兵带着冯玉祥去赌了一把,冯玉祥碍于情面只好答应,可谁知刚玩了一局,他兜里的钱就输了个精光,一个月的口粮钱都没了,冯玉祥在这个月里,只得勒紧裤腰带生活。

从此,冯玉祥就恨赌了,发誓今后再也不赌博。

不仅他自己不赌博,打这以后,他也不允许军队中的官兵赌博。

冯玉祥把“禁止赌博”作为一项军纪规定下来,一旦有士兵违反禁令,轻者面壁思过、停发军饷,让他饿饿肚子;重者直接轰出军营。

冯玉祥不但打仗了得,还热爱学习。

虽然他从小受家庭条件的限制,读书甚少,可是在军队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读了很多书。

冯玉祥后来还学习写作,自己编歌,他编的歌曲《士兵之精神》就拥有一大帮歌迷。

冯玉祥喜欢读书,是受了袁世凯的影响。

当时袁世凯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士兵多读书的政策。

比如说,要想升官发财,就要多读书,从副目、正目、排长到团长都要经过层层考试,并且考试极为严格。

如果哪个士兵能够顺利背诵出一本小册子,就能得到一块大洋。

那个时候,一个军人一个月的军饷只有三块大洋,可见袁世凯是鼓足了劲儿让士兵们多读书。

冯玉祥小时候家里穷,一听说背书能挣钱,就每天使劲儿地背书。

后来,冯玉祥发现读书能使人明理,就渐渐爱上了读书。

读书对于冯玉祥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最多的一次能够背下七本书,这就能得到相当于两个多月军饷的奖励。

冯玉祥起初把读书看成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后来则把读书当作一种人生的享受。

冯玉祥痴迷于读书,由于常常读到很晚,他怕影响其他士兵的休息,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他在自己睡觉的墙边挖了一个大洞,在这个洞里点上油灯,用被子捂住头看书,这样亮光就不会影响其他士兵休息了。

可是这样却让冯玉祥在被窝里喘不过气来,他偶尔拿开被子喘口气,又接着发奋读书。

冯玉祥喜欢读书的习惯从未间断过。

在一次做战前准备挖战壕的过程中,冯玉祥在战壕中挖到一本《庄子百家》,这让他太兴奋了,他当即放下铁锹,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此时有个团长前来视察战壕情况,一把从冯玉祥手中拿过这本《庄子百家》,冯玉祥登时吓了一大跳。

这位团长非但没有训斥他,反而鼓励他好好读书。

冯玉祥虽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可是他坚持每天阅读。

在冯玉祥当上将军后,每天都有准时的闭关时间,这个闭关时间就是他专门用来读书的。

每天到了这个闭关时间,冯玉祥就让部下将一块大匾挂到门口,这块匾上写着五个字“冯玉祥死了”,这让所有想在冯玉祥读书时间拜访他的人哭笑不得。

冯玉祥看完书后,又让人换上一块匾,上面写着“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这样闭关读书坚持了很多年,这使得他的化修养提高得很快。

冯玉祥不仅自己爱读书,还鼓励手下的官兵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他的部队里,沿袭袁世凯选拔军官的制度,那就是两个字——考试。

不管士兵是什么家庭背景,只要考试成绩优良,就可以得到提拔。

冯玉祥书读得多了,便开始学习写作。

他花了数年时间写成一本几十万字的自传《我的生活》,这本书后来被数次再版,发行量突破千万册。

冯玉祥由一个识字不多的半文盲变为文化人,这些都离不开他锲而不舍的读书精神。

冯玉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原则。

他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坚持学习英语,并且进步很快。

冯玉祥晚年在美国生活期间,用英文在纽约街头发表了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演讲,激情四射,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掌声。

周恩来曾高度评价冯玉祥:“他不仅在泰山当隐居者时坚持读书,而且在挖战壕时也不放过一丝读书的机会,直到现在,白发苍苍的他依然坚持读书学习,令我肃然起敬。”

冯玉祥就是这样一个戒烟恨赌、手不释卷的好男儿。

○摘自《封面民国》,小兰上官人(著),东方出版社授权合作稿件,全网首发。

更多文章

  •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时,为何不御驾亲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的,康熙大帝平定三藩之乱的真实历史,康熙撤三藩士兵是不是很惨

    第一,朝中分歧严重,无可替其坐镇京师之人吴三桂最早是没有反清的念头的,只是想世守云南,而且其子吴应熊也在京城为人质,所以更是不敢贸然起兵。而之所以起兵,主要在于康熙皇帝撤藩的决定。吴三桂起兵发生于康熙十二年,当时康熙皇帝亲政不久,对于这个年轻气盛的皇帝,朝中元老大臣多有不服。况且面对三藩这一庞大的势

  • 这是所有清朝皇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 但竟然是最奢华的一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完整的皇陵,清朝十二座皇陵,清朝哪些皇陵还没被挖掘

    这座陵墓就是清道光皇帝的慕陵,慕陵位于泰陵和昌陵的西侧,距二陵较远。是清宣宗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的陵寝。清乾隆皇帝 后,清朝皇帝陵寝要按西陵、东陵的昭穆次序依次选址,父葬于西陵,子要葬于东陵,道光皇帝的陵寝按制应建于东陵,但道光皇帝在东陵的陵寝竟出现了渗水情况,并把已经下葬的孝穆成

  • 乾隆驾崩后,和珅以为万事大吉,嘉庆说:朕十五天内一定扳倒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庆杀和珅完整版,和珅与嘉庆的经典语句,嘉庆如何处理和珅

    不过,为何先帝刚死,新皇就迫不及待地要动他?很多人都把和珅被杀,归咎为他贪得太多,说嘉庆继位后,国库空虚,杀了他是为了补充国库。这个原因也许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个,而是他曾经排挤过嘉庆。话说满清自从雍正开始,都学会了提前立嗣的法子,以此来定下未来的皇帝的人选。这种事情根本没人知道,皇帝写完后

  • 清朝的富察家族有多厉害,这些背景在《如懿传》里都未曾细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清皇后富察氏,乾隆皇后富察氏照片,乾隆富察氏真实历史

    今天,笔者就带您去看一看!富察氏的起源富察氏,满语按照穆麟德翻译:hiyoo?unggaerdemunggeyongkiyanggahūwangheo,满洲镶黄旗出身。按照大庆八旗制度,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所以说,富察氏是满洲上三旗的大姓!另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是女真最古老

  • 乾隆的皇冠上有一颗苍龙训子宝珠,它的来历很特别,看完让人心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的五颗宝珠,乾隆有七颗什么宝珠,乾隆头顶连体宝珠怎么来的

    乾隆的这顶朝观被称为“宝冠”也被称为“夏朝冠”,为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喇叭状,帽上点缀朱纬,上镶小宝珠数颗,大宝珠一颗,而这颗“大宝珠”正是“苍龙训子珠”。“苍龙训子珠”为老蚌珍珠,其个头足足是其它珍珠的一倍有余,全身剔透玲珑无半点杂质,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颗珠子之上,居然还生长着一颗小珠,俨然如一

  • 乾隆名画《多禄图》,有人说内容错了,其实是你没仔细观察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名画,乾隆皇帝名画图片,乾隆鉴赏过的名画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乾隆皇帝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亲孙子、雍正皇帝的亲儿子。乾隆皇帝继位之后,既没有康熙王朝时的国内叛乱,同时也不存在雍正时期的皇子争位,似乎一切都显得名正言顺。乾隆在位时期,正

  • 民国38年历史中,此人几乎参与了全部的重要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重大事件时间表,民国历史的大事件,民国时期发生的十大事件

    (图)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亲阎书堂是一个从事借贷放贷生意的商人。他14岁就进入了父亲的“吉庆昌”钱庄做起了伙计,开始积累经商的经验。如果不是后来阎书堂投

  • 和珅墓被水淹没后只剩一对石狮,石狮的惨样,揭露了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墓被淹没了吗,和珅墓被水淹没后只剩一对石狮,和珅墓的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朝廷重臣。他自幼因贫,少年发奋,中举入仕后在官场平步青云,而且身兼数之,官居要位。然而他利益熏心,不仅收刮民脂民膏,压榨百姓,还接受朝廷内外的贿赂,数年间成了北京城的风云

  • 唯一一位跟蔡元培齐名的大教育家,没有他就没有清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梅贻琦的性格,叶公超有过一个精准的三字概括——“慢,稳,刚”,也有人称之为“寡言君子”。按理说,这种性格的人是不适合做大学校长的,然而梅贻琦不但做了,而且做得相当不错,以至于人们一提起梅贻琦,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终身校长,所有两岸清华人心中永远的校长。梅贻琦的“寡

  • 说说清朝“万元户”,在清朝拥有1万两白银是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真有33两白银政策吗,清朝后期税收3亿两白银,清朝5000两白银相当于多少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谁家若能够坐拥一万元存款的话,便能够获得“万元户”这一光荣称号,万元户已经步入了有钱人之列。倘若将时代背景换成清朝,将一万元换成一万两白银,那么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会是什么经济水平呢?实际上,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如果能够在清朝时期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也可以称为“万两户”,即便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