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唯一一位跟蔡元培齐名的大教育家,没有他就没有清华

唯一一位跟蔡元培齐名的大教育家,没有他就没有清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78 更新时间:2024/1/22 12:40:14

说起梅贻琦的性格,叶公超有过一个精准的三字概括——“慢,稳,刚”,也有人称之为“寡言君子”。按理说,这种性格的人是不适合做大学校长的,然而梅贻琦不但做了,而且做得相当不错,以至于人们一提起梅贻琦,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终身校长,所有两岸清华人心中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的“寡言”是出了名的。年轻时,梅贻琦经人介绍,认识了未来的夫人韩咏华。第一次见面时,两个人都没说话,光媒人在一边不停地说,回来后,媒人以为两人都不愿意,就没再提。却不料梅贻琦早就看上了韩咏华,回来当天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了韩咏华。韩咏华一看信,写的还不错,就交给了父亲。父亲一看,虽然字不多,但字字珠玑,未来必成大器,便当场拍板同意此事。

两人订婚后,韩咏华的一位同学听说了,赶紧跑来跟她说:“梅贻琦我认识,半天不说一句话,你可得想好了,千万别一时冲动!”韩咏华其实也早看上了梅贻琦的才华,就说:“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

梅贻琦一主张“行胜于言”,在总结自己当校长的经验时也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如耳。”这说明,他的“寡言”,并非不会说,而是严谨,低调,不虚张。

大学者陈寅恪曾评价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贻琦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梅贻琦寡言,但并不寡断。

1935年12月9日,北京各大学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事后,当局派了数千军警冲进清华大学要抓人,清华校务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方案,唯独梅贻琦坐在一边,一句话也不说。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急了,问:“校长,你看怎么办?”梅贻琦还是不说话。旁边的叶公超也急了,叫道:“校长,你到底有没有想法,倒是给个意见啊!”

面对众人焦急的目光,梅贻琦慢条斯理地说:“现在要阻止他们是不可能了,能做的就是如何减少损失。”说完,梅贻琦通知教务处,让有嫌疑的同学都躲起来,然后又给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打了个电话,请他出面解决这件事。

果然,寥寥几句话,就把事情了结了,学生们一个都没被抓去,军警也顺利撤退了。大家这才知道,梅贻琦并不是没主意,而是在想一个完全之策。

这就是梅贻琦的魅力,虽然表面上“慢”,但实际上却透着“稳”和“刚”,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任。

其实,梅贻琦并不主张学生们通过示威游行这种方式来表达爱国热情,他说:“救国方法极多,救国不是一天的事,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力,则若干时期之后,自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了”,“我们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成有用的人材,将来为国家服务”。

但每次学生们出了事,梅贻琦又会第一个冲在前面,去跟形形色色的人交涉,尽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学生们曾将梅校长跟警察打太极的话编了一段顺口溜:“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传闻可能有什么,恐怕仿佛不见得。”

趣味盎然,形象之至,但也反映了梅校长的良苦用心。

在当时,各大学的学生们受激进思想的影响,经闹学潮,清华大学也不例外,弹劾教授、驱逐校长都是常事。但自从梅贻琦担任校长,却没人敢对校长不满,一当就是一辈子,从未出现过下台的危机。其中的原因自然是梅贻琦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和大公无私的处事方式,但他本人却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大家倒这个,倒那个,但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在西南联大时,梅贻琦是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实际总负责人,权势极大,但他丝毫没想过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学校给他配了一辆车,但他从来没用过,去哪都是步行。有时去外地出差,能坐火车就绝不坐飞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让我管这个家,就得精打细算。”

对待三所大学的人也是一视同仁,从未因持不同意见而开除一个人,而是继续沿用在清华时的管理方式,由三所大学的教授组成委员会,共同决定学校的发展。在战乱与贫穷的双重折磨下,西南联大非但没有分崩离析,反而成为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连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这样的盛况,也只有梅先生能做到!”

因西南联大的巨大成就,报考的人络绎不绝,但梅贻琦并没有放松标准,即使差0.01分,也不能录取,谁说情也没用。

有一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女儿龙国璧报考西南联大,结果差了几分,名落孙山。龙云作为云南省主席,一直对西南联大帮助很多,就派秘书去找找梅校长,认为凭自己的身份,梅校长对女儿网开一面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秘书刚出去一会儿,又回来了。龙云问:“这么快就办完了?”

秘书说:“还没去呢。”

龙云刚想发火,秘书接着说:“刚才我跟人打听了一下,梅校长的女儿今年也报考了西南联大,也因为差了几分没录取。”

龙云一愣,继而笑道:“那就算了,早就听说梅校长一向公正廉明,我们就不去打扰他了。”

梅贻琦给人的印象是谦谦君子,连喝酒都不例外。

梅贻琦的酒量极大,曾有人回忆说:“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似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年4月,清华大学在北京正式复校,为了表示庆祝,在学校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大宴会。教授们为了表达对梅校长的敬意,纷纷向他敬酒,而梅校长来者不拒,足足喝了四十多杯,虽然醉意俨然,但毫无失态。

济回忆说:“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过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梅贻琦)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1955年,梅贻琦从美国去台湾,继续筹办清华大学。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因病逝世,安葬在台北清华大学校园内的山顶上,墓园取名为“梅园”。蒋梦麟给他写的碑文中,对他盛赞道:“一生尽瘁学术,垂五十年,对于国家服务之久,贡献之多,于此可见。其学养毅力,尤足为后生学习楷模。”

梅贻琦对清华大学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由他题写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成为清华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说说清朝“万元户”,在清朝拥有1万两白银是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真有33两白银政策吗,清朝后期税收3亿两白银,清朝5000两白银相当于多少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谁家若能够坐拥一万元存款的话,便能够获得“万元户”这一光荣称号,万元户已经步入了有钱人之列。倘若将时代背景换成清朝,将一万元换成一万两白银,那么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会是什么经济水平呢?实际上,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如果能够在清朝时期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也可以称为“万两户”,即便放到

  • 国人被误导三百年,这才的真实的大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清朝军营里的女犯人楚杏儿,清朝12位皇帝一览表

    由于不满意“华夏集团”实际控制人大明的剥削,俺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华夏集团”的大明对着干。创业近三十年的时候,“华夏集团”内部实际控制人大明管理不善,陆续出现李顺和张西等野蛮人举牌并购事件,俺借机在吴三桂的推引之下,摇身成为“华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就是老牌“华夏集团”

  • 《天水冰山录》,是一本清朝的书,能将这本书全部看完的人没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天水冰山录全集,天水冰山录有哪些版本,天水冰山录txt免费下载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吴允嘉就是《天水冰山录》的作者。他是清朝时期钱塘的一位学者,很喜欢藏书。无论是山经地志,还是墓碣家乘,或是百家小说残丛诸书,吴允嘉都要耗费无数资产、耗费很大的力气,将其讨回来,如果有的书讨不回

  • 他是绿林大侠,民国第一义士,为兄弟情,曾被匪徒碎尸八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绿林将军,绿林女首领血战日军,一口金刀压绿林

    洮南现属吉林省白城市,靠近内蒙古,处在漫漫八百里瀚海、科尔沁草原的右翼,那是一个千里茫茫大草原,沼泽多,蚊子多,恶狼多和蒙匪多的四多之地。若论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绝对没有辽西巨匪杜立三凶悍,可是若论狡诈,六个杜立三,绑在一起,也没有这两伙蒙匪狡猾。辽西巨匪杜立三之所以难打,是因为他有青麻坎这贼窝当据

  • 太平天国为何积极推行科举考试,其有哪些特色和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天国科举,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考的内容是啥,太平天国运动与科举制的关系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无独而偶,1837年,洪秀全在广州第四次应试落榜,回到花县家中,忧愤交加,大病40多天,在病榻上,他写下了一首《述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

  • “满清误国三百年”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学者:清朝脱不了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啥都说清朝误国,满清在历史上的真实评价是什么,满清王朝是指清朝吗

    如果一定要凑齐300这个数,那就得把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统一东北的20多年也算进去。其次所谓的“误国”怎么讲?是不是说如果这三百年不是清朝当政,而假设是明朝或者元朝继续当政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强大呢?显然不是,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依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

  • 天理教攻紫禁城,道光用一样“想不到”的东西自卫,还打出威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道光紫禁城之变,天理教打紫禁城,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的原因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道光杀敌自救的过程中,有一个极其惊险的场面,当时,两名会轻身术,壁虎功的天理教教徒,踩着墙外的廊房,竟爬上了养心殿的墙顶,当时,嘉庆皇帝已经去了避暑山庄,道光正在养心殿读书,如果这帮天理教的教

  • 他号称清朝最帅王爷,败家败出新花样,他死后儿子靠捡破烂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最帅的王爷,清朝奕丰王爷简历,晚清最有骨气王爷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您想要知道他如此“传奇”的一生是怎么过来的,您想要知道他是怎么败家的,那就让小编一一为您揭秘吧。我们首先说这位载搏(官拜大清的镇国将军)为什么最帅。小编先不说照片上的载搏剑眉朗目,鼻直口方,咱

  • 雍正去世,这位大臣靠记忆找到遗旨,否则乾隆根本当不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雍正乾隆,康熙乾隆雍正三人什么关系,乾隆废掉雍正的政策

    雍正是不是最好的皇帝,这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题,但在这位皇帝身上,却存在有两大疑案,一个是“篡改遗诏案”——传位于四皇子,这个事儿绝对是电影和电视剧连番炒作的话题。比“篡改遗诏案”更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就是第二个:“雍正暴毙案”。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皇帝在1735年8月21日得病,可是

  • 清朝女诗人的数量,为何远多于历朝历代,达到历史的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三大诗人排名,清朝诗人高鼎个人资料,清朝诗人王维珍写通州塔的诗

    是什么原因使得清朝女诗人数量到达历朝顶峰呢?在探究清朝女诗人数量增长的原因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清朝女诗人的创作状况。首先,根据《历代妇女著作考》等著作,在清朝,江苏省坐拥清女诗人1543人,可以说江苏籍女诗人占据了清朝女诗人数量的半壁江山。而江西、浙江等南方地区也浮现了不少女诗人。相比之下,北方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