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对明十三陵拆大改小,运出不少金丝楠木,是否用来打造棺材?

乾隆对明十三陵拆大改小,运出不少金丝楠木,是否用来打造棺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73 更新时间:2024/1/27 13:32:40

至于这些材料的用处,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不过有“乾隆盗木”的传言在民间流传,说是乾隆借这次修缮明陵的机会盗取了明成祖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来制作自己的棺材。

金丝楠木是木中精品,楠木本身就是古代四大名木之首,而金丝楠木又是楠木中最好的,历来是皇家才能用的木材,有国木之称,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比如宫殿、庙坛、陵墓等等。

谢在杭在《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之,色不变也。”

这里就涉及到了金丝楠木的特质,它色黄而灿如金丝,精美异常;木质坚硬,“水不能浸,蚁不能穴”;有淡淡的清香,能够防虫;耐腐,埋在地下可数千年不腐烂;触感冬暖夏凉;不易变形,很难开裂。

总之,这是一种堪称完美的木材,当然,如此完美的木材也有自己的小脾气,那就是生长极慢,从一棵小苗长成可用之材需要至少两百年的时间,也因此,金丝楠木异常珍贵,就产地来说,主要集中在四川和贵州等地,数量有限,但用的极多。

毕竟古代皇家来喜欢大兴土木,其木材的首选又是金丝楠木,这就造成了金丝楠木的短缺,毕竟它的生长周期极长,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很多人认为乾隆时期,金丝楠木就成了稀有品,以至于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需要将朱棣的棺材盗出来用。

这样的想法有两个大前提,其一就是明朝时期,金丝楠木使用的极多,造成了金丝楠木的短缺,其二就是乾隆曾有修缮明十三陵行为,这里就来具体的说一下。

明朝时期建有两座宫城,其一为南京的宫城,现在被称为南京紫禁城,是朱元璋兴建的,而后来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然后命人在北京营建宫城,也就是现在的紫禁城,其形制就按照南京宫城营建的,其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而所用材料之多也是花费了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永乐四年,朱棣“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这四川采的正是金丝楠木,紫禁城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金丝楠木,不仅紫禁城需要用到金丝楠木,还有明十三陵,也是大规模用金丝楠木,也就是说光明朝时期,金丝楠木的使用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而金丝楠木本身又是生长极慢,即便是及时地种植,也会出现一个短缺期。在这样的一个短缺期内,金丝楠木自然就成了紧俏的木材,或许还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别的木材取而代之,而清朝时期很可能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金丝楠木短缺期。

那么乾隆皇帝是不是真的因为金丝楠木的紧缺而做出盗木的举动呢?乾隆皇帝修缮明十三陵是在1785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巡察明陵,看到明陵地面上的建筑多有损毁,心有不忍,这种不忍一来是做给世人看的,二来也是一种感同身受。

他自己也是皇帝,看到前朝皇帝的陵墓有所损毁,自然也就想到了自己死后的陵墓,所以他下令对明十三陵进行修缮,当然这种修缮不可能大规模的、花费巨大的来修缮,毕竟只是前朝的帝陵,他实在没有必要为此太多费神费银子。

而到了具体的修缮中,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乾隆要求采取“拆大改小”的方式,这样一来,虽然花去了部分银两,但同时也多出了不少的材料,金丝楠木自然也在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从这次修缮中运出的大小楠木有238件,还有不少小的楠木部件,当然还有不少的石头、砖块等,这些多出来的材料就被运回了京城,很多人据此猜测,在这次的“拆大改小”中,乾隆将朱棣木中的很多楠木用来打造自己的棺材。

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说得过去,乾隆这样做可谓好处多多,对明陵进行修缮,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又运出了不少的金丝楠木来用作自己陵墓的材料等等。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乾隆的陵墓即清裕陵是早就建好了的。裕陵始建于1743年,又于1752年竣工,前后历时九年,耗费的银两以百万计,裕陵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朱谕》又很详细的记载,其中关于楠木的记载是这样的:“凡楠木系广东、四川、湖广、福建四省进。”

即便金丝楠木很珍贵很紧缺,但应当也伐取了不少,这些楠木都用在了裕陵的建造上,既然如此,乾隆难道会不为自己打造一个金丝楠木的棺材或者留下部分金丝楠木准备为自己打造棺材吗?毕竟棺材对一个帝来说太重要了,他不可能不早作打算,即便别的地方不用金丝楠木,棺材也要用到金丝楠木。

况且从裕陵建成到修缮明陵,中间经过了33年,如此长的一个时间段,即便当初建裕陵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金丝楠木用来打造棺材,那这个时间段也足够乾隆为自己寻找金丝楠木棺材的材料了。

再说,虽然皇帝盗木来用作自己的陵墓建造上并非没有前例,但乾隆是一个自称十全老人的骄傲皇帝,又是太平盛世的天子,有如此的前提,他断不会盗取别人陵墓中的木材来为自己打造棺材。他最不缺的就是人力物力财力,怎么就从四川的深山里找不到为自己打造棺材的金丝楠木?

所以,乾隆对明陵拆大改小运出金丝楠木等材料是事实,但他将那些金丝楠木用来打造自己的棺材则多半是后人的附会,当不得真。

更多文章

  • 清朝大致在全国范围设立总督,为何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没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全国有几个总督,清朝的总督管辖范围,清朝历任湖广总督

    总督这个职位在清朝到底有多重要呢?可以说,这个督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并且发展了清朝的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在清朝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省都设置了一个到多个的总督,形成了“因事设置,随地分并,员额多寡不一”的局面。在顺治朝的时候,总督的设置和最开始一样,就是个临时的差遣官,很多总督把事办完之后就被撤下

  • 此人名气不及多尔衮,却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拥三名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十世孙周迪,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众所周知,清朝王爵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从名称和待遇上来说,亲王的爵位等级要比郡王高。不过在一些清宫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往往会看到所谓的“铁帽子王”,这个“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有哪些人获得呢?在满清贵族爵位中,“铁帽子王”并非是爵位名称,而指代那些拥有“世袭罔替”资格的王爵。

  • 他是清朝第一庸臣,历经三朝屹立不倒,为官秘诀仅有十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第一庸臣,清朝的官场秘诀,清朝十大最强文臣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贪官污吏最为可恶,但在子渊看来,某些官吏让国家遭受的损失比起贪官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官吏就是无所作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当然,笔者所说的庸官指的不是像西汉曹参那样的大臣,“萧规曹随”并不是为官不作为,而是真正的无为而治、造福百姓。俗话说的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官吏,

  • 雍正帝递给乾隆一块肉,后者立马接过吃掉,没过多久就成为皇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帝传位乾隆,雍正给乾隆一块肉吃进肚子里,雍正临死前对乾隆说的话

    纵观历朝历代,能够获得“千古一帝”称呼的皇帝并不多见,其中在位60余年的康熙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不过但凡提到康熙爷,很多人都会想到乾隆皇帝,毕竟这爷孙俩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可谓深入人心。后来乾隆在位60年便主动禅让,也是为表达自己对祖父的尊重之意。在清朝历史上,这祖孙俩都是非常出名的皇帝,甚至间

  • 清朝男人必须留辫子,但何时洗头却没规定,知道实情后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男人辫子什么时候剪,清朝人洗头吗,清朝为啥男人留大辫子

    在清宫剧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对清朝男人留着的长辫子毫不陌生,许多人的辫子更是比现代女性的还要长。那么在清朝,他们那么长的辫子究竟要怎么打理?要知道天天光是洗头发估计都要麻烦死了,他们是多久洗一次头呢?说起清朝辫子,还有一段汉人的血泪史。清朝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强令汉人剃发留辫,儒家理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

  • 宁武发现一具明将军骸骨,枕骨断裂,原因泪目,坐实清朝百年传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宁武惨案,宁武最近3天新闻,广西武鸣宁武陆兵祖墓

    前言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我国有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虽然在漫长的发现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战乱,朝代也更替频繁,但不得不承认,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依然有很多爱国人士涌现,最著名的就是文天祥了,他曾以身报国,来表达自己爱国的决心,除了他以为,其实还有许多爱国人士,他们虽然被历史湮没,

  • 吴三桂接替洪承畴镇守云南,洪对吴说了一句话,本可保吴一生太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下场,吴三桂洪承畴后人,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一件往事

    上面提到的两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洪承畴在明朝时任五省经略,负责剿灭农民军以及与清军作战,后来战败投降清朝,又被清朝任命为五省经略,负责与南明作战,最终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清军击败了南明。而吴三桂更是家喻户晓,崇祯时期的辽东总兵,在山海关投降清军后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最后成为清朝击败南明的先锋,

  • 这年有五个年号,明朝两个,李自成张献忠也有,加起来都没顺治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张献忠年号,张献忠和李自成谁更残暴,张献忠和李自成谁的实力大

    在明清时期年号十分的好记,唯一混乱的时代是在明清换代之际,因为混乱的形势之下,除了明清的皇帝之外,还有各路英雄豪杰也会使用自己的年号,在1645年(就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年)中国大地上使用着五个不同的年号。顺治二年1643年,皇太极病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叔叔多尔衮争夺帝位,最后各方势力取得了平衡,让

  • 条约被迫签署后,咸丰帝本想做一事挽回损失,却不料因此倾家荡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皇帝签订条约,1800万的咸丰重宝,咸丰冉勇事件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为大家介绍了许多历经风雨的古代建筑,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近代给国人带来无数耻辱的建筑——圆明园。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市洞开,英国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那英格兰的

  • 清朝的功劳比明朝大?暴力统治的表象,对世界史的贡献都微乎其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专家讲明朝清朝,清朝为什么不挖明朝墓,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不如清朝

    明朝和清朝就没法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明朝是汉朝百姓政权,是汉朝百姓政权统治汉朝百姓,是汉朝百姓推翻恶贯满盈的蒙古鞑虏,从鞑虏手里夺回来的政权。汉朝百姓正统。清朝是满清鞑虏统治汉朝百姓的政权,是满清鞑虏靠屠杀从汉朝百姓手里抢过去的政权。异族鞑虏政权非正统。01明朝,是汉朝百姓同胞统治汉朝百姓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