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家洛和乾隆到底是不是亲兄弟?现代DNA检测已经给出答案

陈家洛和乾隆到底是不是亲兄弟?现代DNA检测已经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4/1/19 21:19:09

“海宁陈家”最早语出道光帝,被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家》一写,几乎也是“地球人全知道”了,当然更广为人知的就是乾隆是汉人。因此大家对乾隆深恶痛绝,责以民族大义,明明是汉人,却非要当满人的皇帝,贪慕荣华富贵,把我们可怜无辜的香香公主活生生逼死了。当然这只是广大学爱好者天真的愿望,史实并非如此。香香公主活的好好的,荣华富贵荣宠无比。陈家洛早就哭晕在厕所了。

那么乾隆皇帝到底是不是陈家后人呢?对于这个“帝出于陈”的说法,民国时期有冯柳堂先生的《乾隆与海宁陈阁老》力证其是,也有孟森先生《海宁陈家》力证其非。孟先生考证严密,引经据典,“清帝抱养于陈氏之说,可以完全辟除”。冯先生虽力证其是,但是最后也说“本书的著作,原以消遣,事之真假,只可由读者自得之了”。可见也是不敢妄下定论,底气有些不足,缘由之一,就是查无实证。“对于这场学术论争,鲁迅先生调侃道,一条生殖器就把满清的命革了,真是大快人心。当然鲁迅先生此言是对当时那些空喊革命口号而不干实事的人的抨击,并非针对两位学者。

于是现代有人大发奇想,好办啊,dna检测啊。现代这么多高科技,不信就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可惜又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乾隆帝陵已在民国早年被军阀孙殿英所盗而毁,而陈元龙的坟也早已经沧海桑田之变,无法得到真正的生物学标本。但是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还真做过这个事。他们通过对高宗后裔及清皇室其他支系后裔男性的y染色体基因组的比对,证明二者最近的共同祖先在两万年以前,亦即没有同源关系。(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通讯》)。当然这也只能说明乾隆跟清皇室没有血缘关系,不能证明就跟海宁陈家有关系。只能证伪,不能证实。不过“海宁陈氏早已声明,海宁陈氏源于勃海高氏,而渤海古国人主要为靺鞨族。其后为女真族,再后为满族,说不定还真有点血源上的关系”。从这两个角度正反一对比,貌似乾隆还真是出自海宁陈家。当然了无论乾隆是不是出自海宁陈家,康乾盛世还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也没必要对此过分纠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乾隆对明十三陵拆大改小,运出不少金丝楠木,是否用来打造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左金丝楠木棺材工厂,乾隆拆明十三陵,金丝楠木 棺材

    至于这些材料的用处,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不过有“乾隆盗木”的传言在民间流传,说是乾隆借这次修缮明陵的机会盗取了明成祖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来制作自己的棺材。金丝楠木是木中精品,楠木本身就是古代四大名木之首,而金丝楠木又是楠木中最好的,历来是皇家才能用的木材,有国木之称,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比如宫殿、庙

  • 清朝大致在全国范围设立总督,为何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没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全国有几个总督,清朝的总督管辖范围,清朝历任湖广总督

    总督这个职位在清朝到底有多重要呢?可以说,这个督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并且发展了清朝的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在清朝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省都设置了一个到多个的总督,形成了“因事设置,随地分并,员额多寡不一”的局面。在顺治朝的时候,总督的设置和最开始一样,就是个临时的差遣官,很多总督把事办完之后就被撤下

  • 此人名气不及多尔衮,却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拥三名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十世孙周迪,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众所周知,清朝王爵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从名称和待遇上来说,亲王的爵位等级要比郡王高。不过在一些清宫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往往会看到所谓的“铁帽子王”,这个“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有哪些人获得呢?在满清贵族爵位中,“铁帽子王”并非是爵位名称,而指代那些拥有“世袭罔替”资格的王爵。

  • 他是清朝第一庸臣,历经三朝屹立不倒,为官秘诀仅有十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第一庸臣,清朝的官场秘诀,清朝十大最强文臣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贪官污吏最为可恶,但在子渊看来,某些官吏让国家遭受的损失比起贪官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官吏就是无所作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当然,笔者所说的庸官指的不是像西汉曹参那样的大臣,“萧规曹随”并不是为官不作为,而是真正的无为而治、造福百姓。俗话说的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官吏,

  • 雍正帝递给乾隆一块肉,后者立马接过吃掉,没过多久就成为皇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帝传位乾隆,雍正给乾隆一块肉吃进肚子里,雍正临死前对乾隆说的话

    纵观历朝历代,能够获得“千古一帝”称呼的皇帝并不多见,其中在位60余年的康熙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不过但凡提到康熙爷,很多人都会想到乾隆皇帝,毕竟这爷孙俩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可谓深入人心。后来乾隆在位60年便主动禅让,也是为表达自己对祖父的尊重之意。在清朝历史上,这祖孙俩都是非常出名的皇帝,甚至间

  • 清朝男人必须留辫子,但何时洗头却没规定,知道实情后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男人辫子什么时候剪,清朝人洗头吗,清朝为啥男人留大辫子

    在清宫剧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对清朝男人留着的长辫子毫不陌生,许多人的辫子更是比现代女性的还要长。那么在清朝,他们那么长的辫子究竟要怎么打理?要知道天天光是洗头发估计都要麻烦死了,他们是多久洗一次头呢?说起清朝辫子,还有一段汉人的血泪史。清朝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强令汉人剃发留辫,儒家理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

  • 宁武发现一具明将军骸骨,枕骨断裂,原因泪目,坐实清朝百年传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宁武惨案,宁武最近3天新闻,广西武鸣宁武陆兵祖墓

    前言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我国有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虽然在漫长的发现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战乱,朝代也更替频繁,但不得不承认,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依然有很多爱国人士涌现,最著名的就是文天祥了,他曾以身报国,来表达自己爱国的决心,除了他以为,其实还有许多爱国人士,他们虽然被历史湮没,

  • 吴三桂接替洪承畴镇守云南,洪对吴说了一句话,本可保吴一生太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下场,吴三桂洪承畴后人,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一件往事

    上面提到的两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洪承畴在明朝时任五省经略,负责剿灭农民军以及与清军作战,后来战败投降清朝,又被清朝任命为五省经略,负责与南明作战,最终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清军击败了南明。而吴三桂更是家喻户晓,崇祯时期的辽东总兵,在山海关投降清军后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最后成为清朝击败南明的先锋,

  • 这年有五个年号,明朝两个,李自成张献忠也有,加起来都没顺治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张献忠年号,张献忠和李自成谁更残暴,张献忠和李自成谁的实力大

    在明清时期年号十分的好记,唯一混乱的时代是在明清换代之际,因为混乱的形势之下,除了明清的皇帝之外,还有各路英雄豪杰也会使用自己的年号,在1645年(就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年)中国大地上使用着五个不同的年号。顺治二年1643年,皇太极病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叔叔多尔衮争夺帝位,最后各方势力取得了平衡,让

  • 条约被迫签署后,咸丰帝本想做一事挽回损失,却不料因此倾家荡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皇帝签订条约,1800万的咸丰重宝,咸丰冉勇事件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为大家介绍了许多历经风雨的古代建筑,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近代给国人带来无数耻辱的建筑——圆明园。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市洞开,英国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那英格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