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满清官服画像 洪承畴才华横溢,深知谋略,一登龙门就为朝廷器重,38岁时便因围剿农民起义军有功而官至延绥巡抚。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7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致使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之久。两年后,满清在东北兴起,明朝的辽东防线危机,袁崇焕被屈杀后,洪承畴从围剿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前线被调到辽东,总督蓟辽战事。不久兵败被俘,因经不住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的美色诱惑而投降变节,从此身陷汉奸泥潭而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洪承畴当时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恩宠,他自己也曾得意洋洋地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曰:“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兵败降清,于是有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还有一次,洪承畴在阴历“谷雨”与客人对弈。其间丫环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为何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然而,那位客人出口惊人,续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画像 洪承畴降清后,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乡省亲时,择地于泉州市旧城区东部、东接菜巷、西至西边巷处建造豪华府第,人们称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然而,他所建府第,当时竟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居住。 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劝说母亲,但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携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在婆母的影响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投降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后来,有人在洪府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忠义孝悌礼仪廉;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忘“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 洪承畴入关后,洪承畴帮助清廷灭掉南明中最有势力的弘光政权、福王朱由崧。清军攻下南京后,改南京为江宁府,派洪承畴为江南总督,招抚江南各省。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经略西南。他工作十分卖力,劳累得几乎双目失明,为清军平定江南立下汗马功劳。 到了乾隆时期,满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统治已经非常巩固。乾隆帝“崇奖忠贞”,“风励臣节”,将这些人打入另类,下令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即《贰臣传》。乾隆帝还说:“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略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
《贰臣传》 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 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这是其清朝主子对他的评价。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