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扭转了五代十国武将篡位的局面,仅仅只靠杯酒释兵权吗?

赵匡胤扭转了五代十国武将篡位的局面,仅仅只靠杯酒释兵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4/2/4 20:15:11

赵匡胤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当了皇帝,因为皇帝在五代十国时期根本不值钱,三五年就换一个,赵匡胤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终结了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篡位的局面。五代十国时期,一个节度使要是权倾朝野,他要是不篡位大家都替他着急,比如李嗣源石敬瑭郭威等,他们都是权势大到一定地步之后造反或者篡位建立新朝,为什么赵匡胤能够改变这一历史趋势,将中国从五代十国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呢?

大家第一个肯定会想到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觉得很不安稳,因为他怕手下大将们以他为榜样,几年之后也来一次黄袍加身。于是,一天晚上,赵匡胤宴请禁军的高级军官石守信、高怀德等人,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感慨的说:“还是做节度使快乐啊,做了皇帝之后整夜不能安枕睡眠。”大家都不太明白,追问原因,赵匡胤抛出了他的真实意图——“我这个皇位谁不想要啊?”

众将领听后,感到背后发凉,纷纷下跪,请求赵匡胤指条明路。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等高级军官纷纷上表辞职,赵匡胤顺水推舟将他们外放各地去做节度使,要注意这个时候的节度使已经不同于唐末和五代十国的节度使,此时的节度使的权力已经小了很多,不可能存在造反的可能性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但是仅仅靠杯酒释兵权就能解决武将篡位的问题了吗?老的将领被解除兵权,那么新的将领成长起来了怎么办?所以赵匡胤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不是这一招这么简单,老赵还出了下面几招:

第一招,改革禁军组织架构,进一步拆分禁军,从两司变三衙,层层分权。

禁军是后周、宋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谁掌握了禁军就掌握了生死大权,赵匡胤本人也是从禁军殿前都检点一跃而成为新一任皇帝的,所以禁军权力过大,改革禁军势在必行。

禁军原来分为两司——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都检点就是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侍卫司的最高长官是侍卫马步都指挥使,赵匡胤以殿前司的兵力稍加权谋就取得了后周的天下,侍卫司在这次行动中并没有起到牵制赵匡胤的殿前司的作用,所以赵匡胤登基之后必须要进行改革。

于是,赵匡胤将侍卫司的马步军分开,这样就形成了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点检一职被永久封存)、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司步军都指挥使三足鼎立的局面,称“三帅”,毕竟三个人更加难以联合,而且如果其中一方单独行动,必定被另外两方压制。

但是还不够,赵匡胤还不放心,于是在这“三帅”又设立了“四卫”——铁骑军、控鹤军、龙捷军和虎捷军,兵权被进一步细分,武将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第二招,严禁将领豢养亲兵。

高级将领们的军权被削弱了,但是他们还有钱,如果配上一点野心的话,他们还是有一条路可走的的——那就是私兵,就是通常所说的亲兵,这些亲兵是自己出钱豢养,因此只会效力于自己的主人,而不会效忠于皇帝,虽然可能人数不多,但是赵匡胤绝对不允许一点风险存在,于是,高级将领们豢养私兵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彻底堵上了造反的路。

第三招,树立严格的等级观念。

五代十国时期,骄兵悍将,大兵们动不动就驱逐主帅,强悍的将领动不动就废掉皇帝,高兴了自己当个皇帝,所以那个时候上下等级观念十分淡泊,大家都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已。

赵匡胤登基之后,命令全军严格执行“阶级之法”,简单的说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从此长官对下级军士有了生杀大权,士兵们再也不敢犯上作乱了,这样也就杜绝了将领受到士兵裹挟造反的可能性。

能够改变历史潮流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赵匡胤虽然以权臣篡位而得天下,但是他登基之后的一系列的举措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局势,将国家和人民带入了一个和平的时代,使人民远离战争,过上和平的日子,虽然他建立的宋朝有着各种的先天不足,但是他依然能够被称为英雄。

更多文章

  • 明朝究竟亡于哪一年?史学界众说纷纭,但肯定不是1644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明朝虽然首都北京失守,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但是明朝还掌握着中国大部分的领土,只是北方被大顺军和入关的清军占领,天下究竟鹿死谁手,1644年绝对没有分出胜负,不管是李自成、多尔衮还是南明都有机会。历史上多次有过国都沦陷、政府南移的先例,比如西晋、北宋,政府南移后又有了新的政府,虽然从后人的角度

  • 此人本是明代大汗之妻,却主动下嫁7岁曾孙,铁血统一蒙古草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蒙古三大部落,明代最重要的蒙古史,明代蒙古将军

    众所周知,明朝建立后,蒙元势力仍妄想卷土重来,明军在进行数次北伐后才将“黄金家族”赶回草原,继续过着放马牧羊的生活。此后大明王朝一直秉承着“分化打压”政策,使蒙古内部四分五裂,久久不能统一。不过在一位彪悍女子的努力下,草原上实现了元朝灭亡后的唯一一次大一统。她就是明朝时期的蒙古女子满都海。满都海,一

  • 摧毁大明拿到主角剧本,李自成怎么还是败了?看他称帝后干的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明末年李自成,大明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大明对李自成的评价

    “月夜贪看击剑晚,星辰风送马蹄轻。”李自成虽然屡屡战败被擒,但一直不改意气风发,最终就在一鼓作气之下攻破北京,灭亡大明。李自成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犹如昙花一现,仅在位42天就走到末路。他究竟为何失败?01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占据西安后,集结了所有兵力开始向北京进军,这次他

  •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答应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后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和宁王借兵,朱棣抢了宁王多少兵马,朱棣对宁王的态度

    其实宁王当初之所以帮助朱棣,压根就不是相信了平分天下的承诺,而是为了自保。如果未来的时候朱棣把朱允炆灭掉了,那么自己肯定会死得非常惨。相反,如果自己选择帮助朱棣夺取天下,多半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估计是鸟尽弓藏的结局。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最后宁王还是选择帮助朱棣。在朱棣成功夺取天下之后,相信大家肯定以

  • 宦官专权哪朝强?既不是东汉,也不是大明,北宋更是排不上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到明朝后期宦官是如何专权的,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宦官专权严重的三个朝代及特点

    东汉宦官专权的情况比较严重,自章帝之后,东汉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外戚与宦官的相恨相杀,其中最出名的是十常侍乱政——张让等人把持朝政,君昏奴奸,最终葬送了汉家基业。张让等人把持朝政,也要靠汉灵帝这个著名的昏君来配合,张让等人靠着种种计谋,蒙骗皇帝,实现自己的目的,皇帝一死,没了靠山,就轻易的被外臣剿灭了。

  • 此人本是北宋宦官,靠模仿皇帝笔迹受到重用,还自称是苏轼亲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三父子资料,北宋最著名的大臣,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众所周知,宋徽宗曾提拔了一位有名的太监将领童贯。此外,他还培养了一位隐蔽在皇宫中的太监宰相——梁师成。梁师成本身并没有什么才华,除了聪慧狡黠以外,只有一点点基本的写作能力。当贾详死后,梁师成接班,专门负责外出传达圣旨。有意思的是,梁师成长相老实,不熟悉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忠厚之人,实际上他却是非常奸

  • 朱棣说了四个字,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大学士,被埋进雪中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永乐第二十二年朱棣都做了什么,朱棣评价永乐新政,朱棣永乐

    解缙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他有自己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是《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总裁,更是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但这样的一位大学士,在官场上的表现却一言难尽,动不动就被贬出京城,动不动就遭人嫉恨,最终更是因此丢了性命,解缙死得很惨,他是被灌醉后直接拖到外面被埋进雪里冻死的。说起来,解缙小的时候就

  • 为何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却是太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赵匡胤,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历史评价,刘邦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谁厉害

    在这不长不短的几句话里,一般都会说这个人生前对社会,家庭做出的贡献,并赞扬他性格中好的一面。逝者为大,这种做法没什么问题。古往今来,为表达对去世者的尊敬,都是按照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来的。无论是生活在草屋里的平民百姓,还是高居庙堂的九五之尊,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都遵守了这个规定。不过君主毕竟和普通人不同,

  • 同样是大明功臣,朱元璋为何唯独没有杀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后为啥杀徐达,徐达被朱元璋剥夺兵权,历史上的朱元璋杀徐达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开始屠戮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皆以谋反罪被诛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也是如此。天下初定,朱元璋便开始担心起皇权,担心臣强君弱,子孙后代镇压不了这些老臣,为了千秋万代,只有心狠手辣,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但是在这么多的功臣中,为什么徐达能够幸免?

  • 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朱元璋老婆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一介布衣起事,转战南北并最终建立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大明王朝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然而朱元璋毕竟出身草根,也犯了不少错,比如他晚年为巩固皇权而滥杀功臣,在国家治理上也走了历代王朝的老路——建国后大封诸侯王。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