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造反的第二年就失明、脓疮加身,这造反值不值得?

安禄山造反的第二年就失明、脓疮加身,这造反值不值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80 更新时间:2024/2/6 10:02:28

安禄山造反时的身体并不差,至少在他自己看来并不差。倘若他的身体真的已经在造反之前就很差的话,那么他最可能做的就是提前发动叛乱,而不是考虑什么值不值得造反。

安安史之乱的发生固然是安禄山主动发起的,但朝廷中杨国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安禄山的身体状况:

安禄山是一个大胖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至于是不是从婴儿期开始就是个胖子不得而知,但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胖子了。当时的安禄山正经说起来也算是个无业游民,精通六国语言,能在互市的时候做点无本买卖,其余时间就用来偷或者抢。

732年的一天,安禄山去偷羊,结果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给逮住了,张守珪是出了名的治军严格,当然对于盗匪也绝不纵容,下令将安禄山乱棍打死。幸好安禄山反应快,大声呼喊说:“难道您不想灭掉两个蕃族了吗?为什么要打死我呢?"张守珪一听觉得很有意思,就示意放了安禄山。

安禄山很是乖巧,嘴甜能干,很快就成了一名偏将,并被张守珪收为义子,可以说张守珪是安禄山的再生父母。张守珪经常嫌弃安禄山的胖,让他少吃点。安禄山为了受到重用不敢多吃饭,但是也只能是保证不再增肥而已,想要减肥是不可能的。

但是胖并不能阻止安禄山的骁勇善战,这个胡人胖子是个灵活的胖子。

740年,张守珪疽发背而亡。安禄山出任平卢兵马使,开始步步高升,安禄山虽然是一个胡人,但是非常聪明,尤其在官场上几乎是无师自通的,他很快就凭借着嘴甜和贿赂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而且安禄山此人外表看起来比较憨厚,在唐玄宗面前演起小丑来丝毫没有突兀感,让人觉得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后来更是得到了李林甫的提拔,然后又做了杨贵妃的义子。

这样一路下来,安禄山竟做了三镇节度使,手握近15万的兵力,位高权重的安禄山想吃什么吃什么,不用担心有人会说他胖,于是体重更是控制不住了,后来直接就成了330斤的巨胖子。

常年肥胖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在现在看来,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后来安禄山身体上的一些列变化也似乎印证了患有糖尿病这个事实,那么在造反之前,他知不知道自己身体有病呢?这个很难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推测一二,安禄山很可能知道自己得病了,但是病的并不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安禄山很可能也是一直在吃药的,所以身体并无大碍,也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一种病。就像现在,很多人身体有病,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很多直接不搭理或者吃点药就算了,当然很可能后期拖下去的结果就是不治之症。

在唐朝时期,还没有糖尿病一说,但并不是说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当时还有一种病症叫做消渴症,病症是怎样的以及如何治疗都是有记载的。消渴症和现在的糖尿症有重合的部分,但又不尽相同,消渴症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消瘦,但很显然,安禄山没有,所以他得的很可能是现在的2型糖尿症。

古代即便没有记载,也是可以用药治疗的,安禄山没有必要为此费神。那为什么造反一年后,突然病情加重了呢?史载:

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

这可以说是糖尿病晚期了,脓疮加身、眼底病变(失明)、神经病变(剧烈疼痛等),连带着脾气暴躁。

糖尿病人想要减缓病情,除去治疗之外,还要规律饮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等。统统这些都在安禄山造反后被打破了。带兵打仗,想要规律饮食怎么可能,随便扒拉一顿就不错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安禄山的压力很大,即便早就有造反的准备,但真造反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睡觉都睡不安稳,心底的焦虑也是达到了最大值,总之造反不是一个好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禄山的糖尿病突然加重,一发不可收拾。短时间内就把安禄山折腾的没有人样了。

那么,如果安禄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会不会就不造反了,换句话说就是会不会考虑造反值不值得?未必,四姑娘认为安禄山还是会造反,并且可能会提前造反。

安禄山固然早有谋反的打算,但真正帮他下决定的还是杨国忠。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是非常忌惮李林甫的,虽然李林甫很是赏识安禄山,但依旧让安禄山忌惮不已,他也不可能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有什么动作。实际上他在边镇搞小动作最开始只是想要自保,在地方上做个老大。但是这种局面在李林甫死后被打破。

杨国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两人都很受唐玄宗的宠爱,但是不同的在于,安禄山在地方上,而杨国忠就在唐玄宗身边。杨国忠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会造反,安禄山不可能时时得到消息,并打消皇帝的猜忌。

753年,唐玄宗就派人去查安禄山,安禄山贿赂那人,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好话。第二年,杨国忠又对唐玄宗说如果召见安禄山,他肯定不敢来。唐玄宗于是就召安禄山入朝。安禄山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应召入朝,并在唐玄宗面前哭诉杨国忠要杀他。唐玄宗觉得有愧,就又授予了安禄山一系列的官职。

安禄山心里很害怕,在走的时候那是一个马不停蹄的跑。回到自己地盘的安禄山再也不想受这种罪了,还是赶紧准备造反吧。

755年唐玄宗再让安禄山进京的时候,他说自己病了;后来唐玄宗给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召安禄山进京,他又推辞了。他真怕再去京城就没有命回来了。

终于在755年的冬天,安禄山准备好了一切,起兵造反,理由就是讨伐逆臣杨国忠。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但无意间却促进了茶文化走向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史之乱大唐为何衰败,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安史之乱大唐由盛世走向衰败

    唐玄宗南幸但安史之乱虽然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经济、社会等各层面都遭到了严重摧残。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却阴差阳错的促使茶文化走向了繁荣,使原来就有一定基础的茶文化在晚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茶文化的繁荣,我们从唐朝盛行的古诗中可窥见一二。为何可从诗里看呢?其一,诗是文化的一种体现,茶文化自然可以从写茶的诗中

  • 杨贵妃安禄山之间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么不在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贵妃安禄山李隆基,简单评价李隆基和杨贵妃,杨贵妃和李隆基相处多少年

    李隆基是如何得到杨贵妃的,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唐玄宗得到杨贵妃之后确实是宠爱非常,就算是天上的星星也想为杨贵妃摘下来,但是另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唐玄宗比杨贵妃大了34岁,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就属于爷孙恋了。唐玄宗是真的喜欢杨贵妃,以至于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杨贵妃对唐玄宗有没有情,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不过杨

  • “避暑山庄”中的“避”真的是康熙写错了?唐代欧阳询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写避暑山庄的避字为何写错,欧阳询避字,康熙写避暑山庄的故事

    避暑山庄修建于清朝康熙帝时期,即1703年,当时已经是康熙晚期,康熙帝操劳一生,自然在晚年的时候也想要有一个避暑胜地,能够在夏天的时候到此处办公、生活。所以康熙在河北省的承德选择了一块得天独厚的凉爽之地开始修建避暑山庄,这一次的修建持续了十年之久,终于在1713年初步停工。康熙帝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园中

  • 安史之乱中的兴唐三将,战绩相差无几而结局大不同,其中一人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平定安史之乱的兴唐名将,五女兴唐是哪五女,兴唐之治

    755年11月,安禄山矫诏起兵造反,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六天后唐玄宗才真正确定安禄山是真的反了,于是调高仙芝和封常清防守洛阳,攻打叛军,很快,洛阳丢失,高仙芝和封常清也被唐玄宗所杀,又派上了中风的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坚壁不出,寄希望于在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能截断安禄山的后路,一举拿下叛军。但是杨国忠

  • 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后,其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为何要赐死太平公主,李隆基杨玉环亲吻戏完整版,李隆基的皇后

    太平公主一生中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次是父亲唐高宗李治给做的主,嫁给了姑姑城阳公主的第三子薛绍,生两男两女;第二次是母亲武则天做的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生两男一女。所以太平公主共有四男三女七个孩子。681年,17岁的太平公主下嫁城阳公主的第三子薛绍,城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嫡女、李治的同母妹妹,身份自

  • 公元626年,李世民奇怪的举动,揭开了李渊的不同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渊后期评价李世民,李渊和李世民死亡的时间,李世民上台后李渊有多惨

    三种说法中,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李世民哭了很久,只不过两唐书说的比较简单,而《资治通鉴》则加上了“跪而吮上乳”这个动作,这可是大有深意的。我们先来看看李世民在做这个动作之前发生了什么。626年六月初三,李渊就太白复经天责备李世民,准备问罪,而李世民则趁机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拉出来,说他们想杀自己,说他

  • 有人说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到底有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公主李秀宁简介,大唐李秀宁带孩子下山,收长孙无垢与李秀宁的小说

    平阳昭公主是唐王朝的大功臣,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当然,说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她打下来的,而另一半时李世民打下来的则确实有些夸大其词,诚然,平阳昭公主是相当优秀的,她的胆识和能力甚至是不输李世民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平阳昭公主虽对大唐江山做出了贡献,但并不是那么的突出。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其一即平

  • 唐朝分封过哪些异姓王?原来他们都曾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四姑娘就在这里说一些比较有名的异姓王。隋末唐初之际,天下有很多割据势力,李渊的大唐只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李世民等名将的南征北战,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也有不少割据势力主动或者被动投靠了大唐,李渊就分封这些起义军的首领为异姓王,甚至有的直接赐李姓,当初分封的异姓王有:凉王李轨、吴王杜伏威、燕郡王罗艺、彭城

  • 他武不如尉迟敬德,文不如杜如晦,位列凌烟阁却撺掇太子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靖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娶两个老婆,隋唐英雄传尉迟敬德

    侯君集年轻的时候不怎么靠谱,没什么本事,但却认为自己非常勇武,后来就进了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战功颇多,但在当时的众多猛将中也不算很突出,不过,侯君集比较得李世民信任,能够参预谋议。让侯君集迅速脱颖而出的是玄武门之变,侯君集也在劝说李世民起事的功臣名单里。在团队谋划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侯君集提

  • 《唐朝诡事录》:为何说孟东老的犯罪伏法,便宜了费鸡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东的个人资料,孟东张增军,灵宝孟东河死因

    在观看《唐朝诡事录》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估计很多人忽视一个细节,那就是费鸡师这个神医,已经不止一次坑了师兄孟东老,而且还占用了他的研究成果,最终被橘县老百姓称为“华佗在世”。其实,这个称呼,一直也是孟东老梦寐以求的,只不过他处事的方式过于极端,最终误入歧途,身败名裂。为何要说,便宜了费鸡师,难道费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