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的背后,为何打宋江需要1000人,而打方腊则要150000人

《水浒传》的背后,为何打宋江需要1000人,而打方腊则要150000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59 更新时间:2024/1/20 7:08:47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江并没有方腊那么“有名”,因为根据记载,宋江的队伍,被宋军仅用了1000余人就给摆平了,而大宋朝廷为了征讨方腊,却足足派去了15万人,那么他们俩的差距,为会这么大呢?

我们先来看有关宋江的记载。有关宋江的宋代史料非常稀少,而且也没有太多的连贯性,不过零零碎碎的资料,隐约的能拼接出宋江事迹的大概。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宋江最早的发迹点,应该不是今天山东济宁的梁山泊,而是在黄河以北的地区,具体地点,可能是在今天的河北附近。(河北地区曾有一个叫高鸡泊的地方,那里水域广袤,芦苇丛生,隋唐时不少好汉都在那里发迹,不知道梁山泊和已经消失的高鸡泊是否有关联)

而有关宋江当时造大宋反的原因,正史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从他身边只团结了极少数的人看(骆驼后面解释为什么说宋江人少),他当时的举动,应该“不得民心”。不过因为当时的大宋已经病入膏肓,而大宋的当家人宋徽宗,又是个地道的昏君,所以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并不高(主要是将官不给力),所以宋江一路从河北打到了淮南,造成的影响也非常不小。

不过他一遇到硬茬就不行了,据《宋史》记载,宋江等人在路过江苏时,曾被一个叫师心的县尉(县一级的gongan局长),带领百十个人(县尉能带这么多人就算多的了),就给打败了。没等宋江跑多远,宋江等人又遭到了一个叫张叔夜的伏击。

那么张叔夜带了多少人呢?只有近1000人。结果怎么样呢,宋江这一战之后,就彻底被击溃了。事情发生到这里,宋江后来的走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他直接被张叔夜给杀了,第二种,是他可能跑了,但不久之后他又被一个叫折可存的给击杀了。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不是宋江还有出被大宋招安,然后去征讨方腊的故事吗?的确,有的史料中确实有这么一段记载,但是一个叫宫崎市定的日本历史学家,却根据折可存墓碑上的记载,从时间上推出,前去征讨方腊的宋江,和被折可存击杀的宋江,应该不是一个人。

骆驼认为,不管此宋江是否是彼宋江,总之他们俩都没有能取得广泛的群众支持,那么他们“势单力孤”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很多人都把宋江定义为农民起义军领导,所以骆驼就不再过多解释,只说一句,《水浒传》里的宋江是想为老百姓服务的,还是更像为自己服务的呢?

说完了宋江,我们再来聊下方腊。据有关专家根据史料,编纂的《方腊起义大事纪略》记载,方腊出身于一个雇工,他曾常年给当地的“漆园”主方有常打工。因为生计艰难,所以他就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于是他加入了当地的(zongjiao)组织。

因为他为人聪明能干,所以后来就成了组织中的骨干。在他有了一定威望之后,他就开始在组织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然后找个机会揭竿而起。因为他没有斗争经验,所以他想造反的事情,就被方有常给知道了,方有常就打算把他抓起来惩罚一下。

但方有常没想到的是,方腊动手能力非常强,直接把方有常一家给办了,然后方腊又利用方有常的家资开始招募人手起义。因为方腊本是就是组织中的骨干,而且当时很多和他一样的人,也被逼得实在活不下去,于是没有多久,方腊竟然就拉起了好几万人的队伍。

这些人在方腊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杀向北方。因为大宋当时已经民怨很深,加上方腊人多势众,所以打到哪,都有百姓支持,因此在前期,方腊几乎没遇到过对手。方腊能坐大的原因,除了有百姓支持之外,还有当朝宰相王黼“助攻”。

当时王黼因为当心惹宋徽宗不快,自己也会有连带责任,于是他在方腊刚开始造反时,竟然选择了瞒报,结果不光让方腊坐大,东南地区的很多有志之士,都选择了揭竿而起,,当时造反的声势一下就大了起来。宋徽宗知道以后,赶紧召集大臣派重兵来打方腊。

因为当时方腊手下的兵将已经不下十万人(携裹的流民居多,能打的估计有限),所以宋朝当时也派出了15万人的正规军前去平乱。方腊前期之所以能连战连捷,很大程度上,遇到的都是不堪一击,且毫无斗志的杂牌军。一旦他遇到了大宋的正规军,及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领兵人物,方腊也毫无意外地被打败了。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宋江和方腊的“待遇”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群众基础不同,方腊当时起义的缘由,就是不堪忍受大宋官僚地主的欺压,他所吸纳的人员也基本上都和他的情况一致。而宋江起义的原因,可能不会有方腊这么“单纯”,因此响应他的人才会很少。

《水浒传》虽然杜撰居多,但是仔细想想里面宋江的德行,再想想那个穿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队伍,也许大家对方腊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更多文章

  • 西夏党项人现在是哪个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夏党项后人今何在,西夏党项民族图片,西夏消失的党项

    当年西夏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曾覆盖了现在的宁夏,甘肃,内蒙,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常年与北宋发生战争。尽管西夏的国土和北宋不在一个量级,但两者打仗一般平分秋色。最后双方为了保持了和平状态,西夏向北宋称臣,但是宋朝要每年给西夏钱来维持和平。不过自从西夏被蒙古所灭之后,党向族在历史上就像消失了一般,有传言

  • 宋朝最华丽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为欧阳修,批量选出了一堆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第一牛人,宋朝名人录欧阳修,欧阳修当主考官

    而在这一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当中,有一榜科举考试的结果,非常华丽,其选出的人才质量之高,数量之众,可谓空前绝后,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宋代时期,仁宗嘉祐二年的那次科举考试,这场考试可谓是整个科举考试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以文治国的宋朝,在重文抑武的思想观念之下,宋代文风浓郁,经济繁

  • 朱棣得宁王兵马时,发誓与其平分天下,最后是如何对待宁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和宁王,宁王为什么支持朱棣,朱棣对宁王的态度

    据《明史》记载,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手下有八万精兵,而且个个都骁勇善战,经常出塞作战,多次击退敌人,很受朱元璋的重用。但自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就开始了削藩的动作,想要减少这些藩王对他皇位的威胁,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叔叔朱棣早就有了反叛之心,他首次派的兵去镇压叛乱,竟然被朱

  • 他刚升总兵,便可独挡李自成大军,就差一点,明朝的历史就能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当驿卒的情况,谁是李自成的克星,李自成总兵力有多大

    或许他再活得久一些,明朝也不会那么快在历史的舞台之中退出,一切的事情都会被推倒重写。自小出生在东北的周遇吉,早早便显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武术上的天赋。他在射箭方面的水平极为高超,在进入了军队之后,每次的冲锋陷阵他都冲在最前面,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勇气,他很快被上司所器重,后来的他也如愿登上了

  • 明朝有一采花大盗,凭一技能十年祸害千余少女,皇帝亲自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采花大盗是明宪宗时期出现的,名叫桑冲,桑冲是街面上的浪荡子,天天出入妓院等地,可是他觉得总是这样太费钱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听说大同府有一个名叫谷才的奇人,这个人精通于男扮女装,练了一手的好绣活,常常扮了女装以教授后宅夫人针线活的方法趁机行奸污之事,而且十多年都没有失手过,桑冲这下可是找到了师父

  • 蒙古族本是金国臣属,为何多数人不承认元朝正统,反而承认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的蒙古族是现在的蒙古吗,金国就是元朝吗,金国与清朝

    这要从元朝的出现说起。蒙古部落本来是在金国的统治之下,可是金国的国力日渐衰弱,而蒙古人的势力不断崛起,蒙古先是被一个部落首领铁木真统一并且建立了大蒙古国,铁木真被称为了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在成吉思汗得带领下征伐四方,这其中被攻占的就有金国。而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们征伐的脚步踏遍了欧亚两个大陆,建立了强

  • 免死金牌真能免人一死?凡是明朝发出去的免死金牌,几乎是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免死金牌为什么在明朝也可以用,古代的免死金牌暗藏玄机,明朝免死金牌图片

    “免死金牌”其实是民间的说法,官方的名字叫“丹书铁券”。最早的丹书铁券出现于汉朝,是汉高祖刘邦给功臣封赏的凭证,大概相当于现在立功后颁发的奖章。一直到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才有了免死的功能,不过次数有限制。一直到了唐朝,出现了可以免除子孙三次死罪的丹书铁券。但是丹书铁券起作用也只是在本朝代。比如唐昭宗

  • 为什么元朝覆灭时,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没有派兵援助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和蒙古汗国的关系,跟元朝并存的蒙古汗国有几个,元朝四大汗国是蒙古人吗

    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四大汗国的统治并无异样,他的后代子孙,继续征战扩大疆土。不过自古有权力就有争斗,到后期,他们的儿子以及子孙,基本上各自为战,四大汗国名义上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基本都是独立统治,因此为了权力和利益,难免会发生一些斗争。开庆元年,元宪宗蒙哥在南下伐宋的战争中,死于合州城下。因其生前

  • 朱棣北征蒙古时,回归途中为何将帮自己“靖难”的朵颜三卫剿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朵颜三卫的简介,朱棣借兵朵颜三卫了吗,朱棣手下朵颜三卫骑兵有多少人

    只是终究是情意错付了,朱棣将朵颜三卫看作自己的私兵、所向披靡的“核弹头”,可朵颜三卫的指挥同志们却身在曹营心在汉,逮住机会就想挥锄头,大挖明朝的墙角。结果1422年,朱棣三征蒙古部落时,搂草打兔子就将朵颜三卫打得溃不成军。不过哪怕撕破脸走到这步田地,朱棣面对朵颜三卫残部和家眷的求饶,依旧抬手,没有赶

  • 明代的宦官混得那么拉风,为何提起唐朝那群前辈也不得不低头拜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比较厉害的宦官唐朝,唐朝宦官有多牛,唐朝和明朝宦官的不同

    因为宦官本身极度靠近权力中心,这便使得这些身份卑微之人,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触权力、甚至行使权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不少朝代曾经出现过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些平时被百官、世人所鄙视的阉宦之辈,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摇身一变,反而成为了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的专权者。中国历史当中,有两个时期宦官现象比较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