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敬仰刘备,刘备若得到他的帮助,真的能一统三国?

他敬仰刘备,刘备若得到他的帮助,真的能一统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09 更新时间:2024/2/6 8:25:18

刘备打小便心存志向,在动荡不安的三国,刘备凭着自己的智慧与他的德仁得到一批对他献谋献计的将士。可见,敬仰刘备的人很多。因此,他的为人、个人品质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一个人,对刘备很敬重,此人便是太史慈。是一个擅长骑射的神射手;身拥有七尺七寸的身高。他用他的智慧策略帮孙策荡平江东,话说他原本是一个郡的小官,因一次与郡产生矛盾与冲突,太史慈便怂恿州使与他一同逃难去,为了躲过这次的劫难而不连累他母亲,他们两个不得不逃往辽东,可见太史慈对她母亲很孝顺。

孔融知道太史慈是个英雄,体恤他母亲无人照顾孤苦伶仃,便经常差人暗中送米面布匹接济,对太史慈的母亲多加照顾,太史慈对此很是感激孔融。在外期间,多次回家探访他母亲。孔融有次被黄巾军围困北海,动弹不得。太史慈得知此事定不会见死不救,还说要为孔融出城杀敌。

但孔融思来想觉得单凭太史慈单薄的力量是打不过敌方的,想到刘备可能会帮到他,于是让太史慈去求见刘备,希望刘备可以出手相救。在此之前,刘备与太史慈二人并无任何交集,就连见面都未曾见过。但即使未曾谋面,太史慈最后也劝动了刘备,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一个面太史慈为人诚恳,表明自己与孔融非亲非故,并无任何瓜葛,自己是作为第三者的身份来提出这个要求的。

另一方面,孔融的为人处事说服了刘备,一个作为第三者身份的人都能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拋之云外的前来向刘备求救,像刘备一直贯彻仁德主义的他,又怎会冷酷无情,置之度外呢?倘若太史慈为刘备所用,三国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太史慈原本为刘繇的部下,后来被公孙策收服,从此为孙氏大将。一心为公孙策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并帮助公孙策扫荡江东。有次,太史慈跟随公孙策讨攻打麻保贼,不料却遭到敌方的辱骂,太史慈二话不说拔箭一射,果然不出意料射中敌人的手,直中楼中短梁,这段历史被广为流传。

他信守诺言又尽义的性格,既能不愧对于孔融,又能遵守与公孙策的诺言,为人处事正大光明,更为古今所传。太史慈的一生向我们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他智商高有勇有谋,实为公孙策身边不可缺少的大臣。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他临终前曾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配有三尺长剑一把,以便用来升于天子阶堂。这句话道出了太史慈的心声。有人说,太史慈与刘备在早期就相识,如果真是这样,为何当初刘备没有招纳太史慈呢?我认为,其中刘备考虑到了很多因素;一方面刘备可能认为太史慈才华横溢,自己当时的处境容不下太史慈这尊大佛;另一方面,刘备考虑到太史慈效命于孔融,实在不宜开口要人,这也是对孔融的尊重。自从刘备当初解了孔融北海之围之后,便再也没有见到太史慈了。我认为,这应该也是两个人的缘分到此为止罢了。话说三国时期,刘备深得人心,大多数大将均对刘备表示尊重。很多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将士,看中的不就是刘备的仁德与个人魅力吗?当初刘备没有续与太史慈的缘分,想来是有点可惜。我觉得,倘若当时刘备开口让太史慈留下来为他效命,太史慈又心甘情愿为刘备卖力,那么,刘备将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么,不知你们看法如何呢?

更多文章

  • 为何赵云被人称赞为完美武将?这几点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最完美的武将赵云,赵云为何成三国最受欢迎武将,率土之滨武将寻访赵云

    经过时间流转,赵云的历史形象越来越完美。他本是刘备“保镖”出身,因为忠心为主,被陈寿委以极高评价。在《三国志》中,赵云的地位得到拔高,与蜀汉四方大将齐名,并列为“关张马黄赵”。到了《三国演义》中,赵云的事迹没有太大改变,只是他的形象进一步得到拔高,并一跃成为五虎上将之一,此时的排名为“关张赵马黄”。

  • 魏文帝曹丕篡汉之后,为什么没有杀掉汉献帝,反而让他安享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丕杀了汉献帝吗,曹丕和汉献帝谁先死的,曹丕为什么废了汉献帝

    在东汉后期的几位皇帝当中,汉献帝可以说是素质最高,最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的皇帝。但不幸的是,汉献帝刘协一开始就是董卓的玩物,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间,等到董卓死后,又被各路诸侯当玩具一样抢来抢去,最后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藏在深宫里,当成了自己的法宝。终汉献帝的一生,可以说没有一天行使过自己当皇帝

  • 刘备弃城依旧要带上百姓,民心是他的追求,还有一个原因也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带着百姓逃跑,孙权建议刘备弃城去投奔谁,刘备找的哪三个人赢了天下

    从秦皇汉武到宋元明清,在整个的历史之上的朝代当中,三国时期的天下既不是那样的一个繁荣也不是长盛不衰,但是他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就成为了整个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三国英雄之多成为了历史之最。这其中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这些大贤们为整个的天下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刘备的出现在整个的三国时期当中应该算是一个特殊

  • 蜀国北伐战争劳民伤财,几次劳而无功,是诸葛亮的策略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说马超不死北伐必成,蜀将诸葛亮率军五次北伐哪里,蜀国北伐真正原因

    了解了诸葛亮北伐的原因,也就可以了解诸葛亮北伐的方针了。正因为他看清了敌强我弱的新形势,北伐是基于坐以待毙的原因才被进行的,所以他对北伐采取了持重的方针,反对冒险。《魏延传》里曾经说过要兵出子午谷来绕过去偷袭。很多历史评论者每以诸葛亮不从魏延之计为恨,以为应变将略非诸葛亮所长。殊不知诸葛亮鉴于蜀魏力

  • 吕雉被项羽俘虏三年,为何没被强占?三个原因,虞姬起了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雉和虞姬的关系,历史上吕雉有评价过项羽吗,吕雉最后被谁杀死的

    第一个方面,项羽的原因。纵观项羽的一生,他本来出生就是贵族,他根本就不会做这种事情,项羽与刘邦不同,项羽的出生就决定了项羽有自己的骄傲,项羽有自己的涵养同样,项羽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并不会将目光放到吕雉身上。项羽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更何况吕雉仅仅是一个被俘虏的人?第二个方面,

  • 黄忠斩杀夏侯渊,为刘备立下了大功,刘备为何要说风凉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忠斩夏侯,70岁黄忠刀斩夏侯,夏侯月英跟黄忠关系

    刘备考虑到这样的因素,虽然他定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也活不了几年。于是就总是喜欢冷嘲热讽,当然也希望他能够在战场上战死,这样也算是精忠报国了,刘备虽然是正人君子,但是他的思想是非常的坏的,他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考虑,还没有去考虑别人,尤其是那些好人。刘备觉得黄忠年龄实在是太大了,应该去退休,把位置让给别人

  • 刘备错过了一位治国之才,如果有他在蜀汉,蜀国的人才将会更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众将刘备真正欣赏的大将,刘备治国,刘备开府治国时间

    而且刘备有时候比较自负,谋士提出的意见他并不一定会听取。在前期的刘备得到了一位治理国家的奇才,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自负把这位人才,拱手送给了曹操。此后他在曹魏阵营里大放异彩,为曹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魏国之所以后期也有很多的人才,和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推行了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陈群出生于三国颍川

  • 他武力不输马超,差点杀了关羽,却被酱油生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杀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马超关羽黄月英能组合吗

    庞德出马搦战。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张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根据《

  • 若曹操还在世的话,司马懿还敢造反吗?原来,真相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如果不死司马懿敢反吗,曹操看透司马懿了吗,司马懿对曹操有何影响

    当然,这仅仅是小编个人的意见。毕竟,在司马懿未出现之前,诸葛亮连个对手都没有,就连周瑜也不再话下,每次考虑的事情,总要比周瑜早上一步,即使两个人的想法一致,但速度却不同。那么,我们再来说说今天的主角,司马懿。小编记得,司马懿和曹操的第一次相遇,是因为在一次打仗的过程中,司马懿胡言乱语,结果被曹军关进

  • 蜀汉最后的名将是姜维,那么曹魏、东吴最后的名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名将姜维个人资料,曹魏 蜀汉 东吴,姜维与曹魏

    蜀国——姜维蜀国刘备讨伐东吴失败,势力大减。后来诸葛亮休养生息数年,便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北伐之路,可最终没有将魏国灭掉,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了蜀国的征战的大将军。姜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将,但是在投降蜀国前只是一名小小的参军。诸葛亮出祁山时,姜维被同伴抛弃,因此无奈只能投降到了诸葛亮的旗下。在诸葛亮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