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宋太宗到底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破玄机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宋太宗到底是不是凶手?司马光一语道破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24 7:36:41

然而,赵匡胤即使能力再强,死后之事也无法进行干预,其弟赵光义成为了北宋的第二个皇帝,后来野史上便出现了“斧声烛影”的故事。

斧声烛影暗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赵匡胤辉煌的前半生

赵匡胤是河南省洛阳市人,其父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也就是后来的宋宣祖,母亲则是昭宪太后,这样的出身既意味着荣华富贵,也代表着血雨腥风。

亦或者说这样的背景,似乎注定了赵匡胤会与后汉、后周碰撞出时代的火花。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赵匡胤从小就喜欢读书,钦慕儒家文化和兵家之法,在父母亲族的培养下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后来家国动荡、国土凋零,风雨飘摇的时代也好让赵匡胤看到了大鹏展翅的契机,他认为乱世中最好的机会就是从军,用战功积累起未来的上升之路。

他先是投奔了枢密使郭威,后又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四处征战,最后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多年后柴荣病重,后周小皇帝登基称帝,朝廷出现了主弱臣强的局面。

赵匡胤觉得时机基本成熟,就在暗中谋划取而代之,新帝即位政权不稳便是他的时机。当时,只有七岁的恭帝即位,根本压不住各路心怀不轨的臣子。

辽国军队趁火打劫、攻伐后周,后周执政者与当朝宰相一番商议,让赵匡胤出兵卫国。然而,此时的赵匡胤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反复推辞说自己没有多少兵力不足以出战。

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

这话一出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赵匡胤是想要所有的兵权,后周的力量实在不济,不得不满足赵匡胤的要求,给予他最高的军权以击退辽兵。

赵匡胤得到兵权之后,并不感念后周天子的信任,而是想要取而代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匡胤果断的发起了我们所熟知的“陈桥兵变”,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私下里他派人在民间散播谣言动摇民心。

“应当立赵匡胤为天子”

随后又在今天的河南省陈桥镇与弟弟赵光义合谋,利用亲信在自己假装醉酒之时,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好像强迫赵匡胤当这个皇帝一样。

这一件黄袍加身既成全了赵匡胤的野心,又满足了在百姓间的名声,不得不感叹他的城府之深。

“斧光烛影”的来历

经过军事上的收权、民间收威望、军队中收拥护,赵匡胤最终取代了后周的恭帝,将国号改为“宋”,成为了宋朝开国皇帝。

为了维持人前的良好形象,赵匡胤对于前朝亲贵以礼相待,不给人造反的口舌。

后来,赵匡胤回想自己称帝的经过,害怕再出现一个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的人,于是想要将军权全部收回自己手里,这样自己的内心才能安宁。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但前朝收回兵权的措施一般都会引发战争,赵匡胤不想因此破坏自己在百姓中仁厚的形象,于是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样温和不见血迹的方式。

不久后,太祖轻松收回了所有的军权,这样的智慧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从最开始的兵卒到如今的帝位,赵匡胤在期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自古乱世出英雄,可以说就是这样混乱的时代造就了赵匡胤,也成就了赵匡胤后来的辉煌。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认可赵匡胤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每个人都为赵匡胤结束了战乱的时刻而欢呼。

甚至有些人想要学他一样篡权上位,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就是此类人。当然,这是后人对于人性的猜测,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斧光烛影”。

据史书记载,开宝元年赵匡胤在夜晚召见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两人对坐痛饮、欢声笑语不休。

可是,在第二天早上宫人就发现赵匡胤死在了昨天晚上,也就是说赵匡胤在前一天晚上与赵光义单独相处。

在此之前,赵匡胤没有任何征兆,而在此之后就死在了万岁殿上。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都认为赵光义是杀害赵匡胤的人,原因就是古代继承皇位的制度是“兄死弟及,父死子替”。按理来说,赵匡胤去世应当先是他的嫡长子即位。

然而,赵匡胤的儿子虽然在世却并没有继位,赵光义成为了这个利益的最大受益者,随后太祖的儿女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了。

根据当天晚上兄弟二人独处的情况来看,再加上太宗皇帝又是最大的受益者,众人猜测在灯火摇曳之中,赵光义亲自杀害了自己的哥哥,烛光忽明忽暗照出了赵光义丑恶的嘴脸。

斧声烛影的真相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按现在的判案方式来看,杀人必然要伪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以此来为自己开脱。

如果真是赵光义所为,相当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违反了伦理道德,为何他不营造不在场的证明呢?

伦理纲常在古代又是最被重视的东西,就像赵匡胤“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落人口实,不可以失去民心。

赵光义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他即使对皇位真的有想法,也不至于使用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手段,这岂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不仅仅是我们能想到这些,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也和我们有同样的看法,并且还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应,司马光曾在《治水纪闻》中描述道:

赵匡胤死后,宋皇后派遣王继恩去请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去转而去了赵光义的府邸。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赵光义当晚并没有和赵匡胤在一起,又如何会有斧声烛影之类的事情发生呢?

亦或者说赵光义入了宫,但却没有做过多停留,最起码他走的时候赵匡胤还活着。

既然赵匡胤还活着,若是弟弟真有弑君夺位之心,太祖也定然不会手下留情。

司马光家族世代为史官,司马光也因此见证了许多前尘往事,对于赵光义最后为何会登基?他用历史记载的“金匮之盟”为我们解答了疑惑:

赵匡胤和赵光义曾一同去看望二人的生母昭宪太后,太后问赵匡胤: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能够夺得皇位?”

赵匡胤回答是因为先祖的庇护,对此太后摇摇头,随后回答道:

“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小,所以你要是想要保护北宋王朝,死后传给自己的弟弟最安全。”

听了母亲的话兄弟二人达成约定,并且还互相立下誓言,后将这份盟约藏在了金匮中。

金匮之盟在各种史料中都有记载,这就基本否定了众人的猜想,也就没有了斧声烛影的篡权论。

司马光用简单而确切的史实告诉我们,赵光义弑兄篡权就是一个谣言,赵氏子弟的兴盛正是因为这兄弟二人心无嫌隙,也正因为这个盟约解开了“斧光烛影”的谜团。

赵光义登基之后,对赵匡胤的妻子、儿子也很好,史书是这么说的“共保富贵,无忧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徐皇后临终时,明成祖朱棣问她有何心愿,她的回答让他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徐皇后哪一年结婚,徐锦云朱棣,朱棣皇帝简介

    见到朱棣以后,虚弱的徐皇后根本没提自己的病情以及任何私事,她反倒不放心地叮嘱朱棣说道: “如今虽然天下已定,不再有战乱,但是民生还没有得到全面恢复,希望圣上能够多加体念!”朱棣看着病体沉重的妻子,他们曾经共同走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携手经历了很多重大时刻,她曾经给予他极其可贵的支持,他十分珍爱和尊重她。

  • 大唐名将李靖:征战一生无败绩,被李渊父子猜忌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唐李靖的三大战绩,李渊儿子李靖,为什么说李靖是大唐第一战神

    从青年到老年,李靖几乎一生都奔波在战场上,忠心耿耿、无怨无悔地为大唐王朝开疆拓土。同时,他还将领军作战的经验梳理成文,为后人提供参考,是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家。但战斗能力如此强大的李靖,其实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李靖,字药师,出生于官宦之家。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帮助隋文帝杨坚打下了江山。受家庭熏陶,李靖

  • 怎么看待明朝早期享有中华五大盛世之一美誉的“仁宣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三大盛世排名,仁宣之治简介,永乐仁宣后人现状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

  • 700万人只剩10万,金人差点灭族,靖康耻后南宋的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割地赔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清朝其实宋朝也没少赔,不一样的是宋朝是赔给我们自己人。清朝则是赔给西方蛮夷,而且与清朝一直挨打不同南宋也曾辉煌过,一口气灭了金国近700万人。南宋与金国有何仇恨,为何会如此疯狂地复仇?这事儿还得从靖康耻说起,话说北宋时期金、辽、宋三国鼎立,辽国最强隐隐有压着宋、金两

  • 五胡十六国时期,士人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贾南风祸乱后宫使得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是中原政权乱世的开始,也是皇族内耗的开始,以至于引发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少数民族逐鹿中原、战火丛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仅老百姓遭受战火之苦,就连门阀世家、士大夫阶层也饱受战争的折磨。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使然,更是诸多门阀世间首要考虑的事情,尤其是在战乱不断的年

  • 开宝末年,宋太祖赵匡胤打算迁都洛阳。他的弟弟开封尹赵光义上奏道:“京师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资料简介,赵光义妻子符蓉,赵光义成语

    后来赵光义在入宫觐见时,又当面劝阻赵匡胤迁都洛阳。赵匡胤说:“迁洛未已,久当迁雍(长安)。”赵光义询问理由,赵匡胤说:“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之故事以安天下也。”赵炅听后却只说了一句:“君子立国,在德不在险。”赵匡胤默不作答。等到赵光义走后,赵匡胤对身边人说:“晋王之言固善,姑

  • 突厥在南北朝后期击破柔然,北齐、北周均与之和亲,隋唐曾对其攻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突厥的崛起突厥汗国在我国北朝后期崛起之后,势力发展很快,在承圣三年(554年),击灭了柔然汗国,做了蒙古草原的主人,其后又“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铁门,南自长城塞上,北包贝加尔湖,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大汗的牙帐,设于鄂尔浑河畔的于

  • 杨广迁都洛阳,李治恢复两京制,恢复长安正统地位是关陇贵族之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把都城定在了长安,也就是隋朝的大兴城。这也没啥毛病,毕竟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所有官僚体系,只是换了个皇帝家族罢了。大家都是关陇贵族。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留下的东都洛阳该怎么处理呢?唐太宗李世民上台以后,将东都改称洛阳宫。这地方相当于降级成了皇帝的众多行宫之一,再也没有都城的重要作用

  • 2009年福建清流县挖出1.5吨古币,推测是明朝吏部尚书埋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当晚,工地挖出大量古币的消息在当地开始传播,文物部门和警方迅速保护现场,为防止古币流失,警方对现场所有工人进行登记备案;对出土的古币装袋保存,一共装了8袋,约500公斤,随后专家开始抢救性挖掘工作。经统计,最后共挖掘出古币1.5吨,以宋代、明代的古币为主。此外还有一些陶瓷,可惜都已经完全碎裂。那这1

  • 央视热播|《中华战争通史》八王之乱(五)三王争权 再掀混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继《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之后,又一部百集鸿篇巨制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引起广泛关注。《中华战争通史》是以历代政权更替、群雄争霸为素材,通过细致的战略及时代背景分析,循着历史的轨迹,百集篇幅梳理了从夏末到明末著名战役。该系列节目以大历史的视角,通过海量情景再现和三维动画,再现了那些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