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么看待明朝早期享有中华五大盛世之一美誉的“仁宣盛世”?

怎么看待明朝早期享有中华五大盛世之一美誉的“仁宣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13 更新时间:2024/1/31 10:36:08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朱高炽明仁宗、孙子朱瞻基明宣宗先后即位,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清代史学家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曾专列《仁宣致治》卷,认为:“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

“仁宣盛世”之所以能称为中华五大盛世之一的理由如下:

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令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致万邦来朝,此举显现了明朝蓬勃前进的不已之势。朱棣更是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空前规模地、系统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总结;同时朱棣还安排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国威。

明永乐年间北京、南京、苏州、扬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于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大明国力达到顶峰。

而且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西北控制到大漠骥;周边安南、逻、朝鲜等均系属国,年年来贡,岁岁来朝。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三十三年(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永宣盛世”。“三杨”、“蹇夏”能够淋漓尽致地施展才干,对“仁宣之治”功莫大焉,有许多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地方。

。三杨指明朝前期大臣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因居地、郡望,时人称杨溥为「南杨」,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三杨内阁”一时传为美谈,人称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三人皆于建文时入翰林院,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三杨中杨士奇受知于仁宗、宣宗、英宗三朝,在文渊阁任事四十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有明一代之最。

三杨论事存大体,请免赋薪、减官田、理冤滞、汰工役、抚逃民、察墨吏,民皆大悦,善识人,所荐皆名士。杨荣警敏通达,善观察形势。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且周习地理、边防,时人比其为唐之贤相姚崇。英宗即位初年,三杨共佐朝政,多所扶正,如练士卒、严边防、罢侦事校尉、慎刑狱、严核百司等。三杨入内阁时日很长,共掌朝政,辅佐三朝,海内清平,对“仁宣之治”功莫大焉。

蹇义与夏元吉并称为“蹇夏”,蹇义为人正直,敢于进言,而且是明朝的六朝元老,被皇帝信任,可见其为人与能力。

由于农业生产力明显提高和民营手工业的迅速成长,封建商品经済进一步发展以及雇工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孢,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创造了历史前提。18世纪以后,又有所发展,而且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中也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史记事本末》中评论说:“创业困难,守成匪易。仁宣之治,非高、成不开;而高、成之政,非仁、宣不粹也。”

明宣宗即位后继续推行明仁宗的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任贤纳谏,君臣关系融洽,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经济也稳步发展,政治较为清明,出现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明宣宗在位仅10年,染不明之疾而逝,但他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学家称之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让明王朝的“仁宣盛世”达到了顶峰。

更多文章

  • 700万人只剩10万,金人差点灭族,靖康耻后南宋的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割地赔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清朝其实宋朝也没少赔,不一样的是宋朝是赔给我们自己人。清朝则是赔给西方蛮夷,而且与清朝一直挨打不同南宋也曾辉煌过,一口气灭了金国近700万人。南宋与金国有何仇恨,为何会如此疯狂地复仇?这事儿还得从靖康耻说起,话说北宋时期金、辽、宋三国鼎立,辽国最强隐隐有压着宋、金两

  • 五胡十六国时期,士人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贾南风祸乱后宫使得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是中原政权乱世的开始,也是皇族内耗的开始,以至于引发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少数民族逐鹿中原、战火丛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仅老百姓遭受战火之苦,就连门阀世家、士大夫阶层也饱受战争的折磨。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使然,更是诸多门阀世间首要考虑的事情,尤其是在战乱不断的年

  • 开宝末年,宋太祖赵匡胤打算迁都洛阳。他的弟弟开封尹赵光义上奏道:“京师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资料简介,赵光义妻子符蓉,赵光义成语

    后来赵光义在入宫觐见时,又当面劝阻赵匡胤迁都洛阳。赵匡胤说:“迁洛未已,久当迁雍(长安)。”赵光义询问理由,赵匡胤说:“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之故事以安天下也。”赵炅听后却只说了一句:“君子立国,在德不在险。”赵匡胤默不作答。等到赵光义走后,赵匡胤对身边人说:“晋王之言固善,姑

  • 突厥在南北朝后期击破柔然,北齐、北周均与之和亲,隋唐曾对其攻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突厥的崛起突厥汗国在我国北朝后期崛起之后,势力发展很快,在承圣三年(554年),击灭了柔然汗国,做了蒙古草原的主人,其后又“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铁门,南自长城塞上,北包贝加尔湖,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大汗的牙帐,设于鄂尔浑河畔的于

  • 杨广迁都洛阳,李治恢复两京制,恢复长安正统地位是关陇贵族之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把都城定在了长安,也就是隋朝的大兴城。这也没啥毛病,毕竟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所有官僚体系,只是换了个皇帝家族罢了。大家都是关陇贵族。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留下的东都洛阳该怎么处理呢?唐太宗李世民上台以后,将东都改称洛阳宫。这地方相当于降级成了皇帝的众多行宫之一,再也没有都城的重要作用

  • 2009年福建清流县挖出1.5吨古币,推测是明朝吏部尚书埋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当晚,工地挖出大量古币的消息在当地开始传播,文物部门和警方迅速保护现场,为防止古币流失,警方对现场所有工人进行登记备案;对出土的古币装袋保存,一共装了8袋,约500公斤,随后专家开始抢救性挖掘工作。经统计,最后共挖掘出古币1.5吨,以宋代、明代的古币为主。此外还有一些陶瓷,可惜都已经完全碎裂。那这1

  • 央视热播|《中华战争通史》八王之乱(五)三王争权 再掀混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继《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之后,又一部百集鸿篇巨制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引起广泛关注。《中华战争通史》是以历代政权更替、群雄争霸为素材,通过细致的战略及时代背景分析,循着历史的轨迹,百集篇幅梳理了从夏末到明末著名战役。该系列节目以大历史的视角,通过海量情景再现和三维动画,再现了那些脍炙人口

  • 走马观花看历史-五胡十六国简略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胡十六国史书推荐,五胡十六国史深度解析,五胡十六国历史视频讲解

    一、前赵(胡汉)刘渊刘渊以匈奴遗种,乘晋室之衰,率领五部,首倡乱阶,蹂躏幽并,职为祸首。刘聪承其故业,陷两都、虑二帝,自矜功业,残暴无亲,作恶余殃。刘粲威福任意,严刻无恩。勒准乱国,刘氏无遗类。刘曜以疏族,屡建大功,专制关中,兴师讨贼靖难,继承汉业。“扬戈陇坂,陈安授首;按甲西河,张茂称藩。胡羯反目

  • 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浅谈明朝对“达官”的管理优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自明朝成立开始就与周边的蒙古部族、女真部族冲突不断,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朱元璋增设“达官”之职。随着“达官”的设立,归降明朝的蒙古族官员对于明朝的认同感暴增,并且为明朝地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明朝又是如何管理这些达官的呢?这些“达官”的待遇又究竟如何?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之后,明朝境内仍然有着许

  • 走马观花看历史-浏览西晋五十二年历史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风云简介,西晋风云孙峰在线阅读,西晋历史总结

    一、老奸巨猾——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南温县人。起家河内,“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术”。策名魏室,参帷幄之密,每有大谋,辄有奇策,为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倚重,付于征伐之任,雄略内断,英猷外决,西拒诸葛亮,东征公孙渊,兵动若神,谋无再计。其重望高才,若以忠顺